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元话本《碾玉观音》中女主人公璩秀秀并非像很多学者公认的那样,是一个反封建和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女性。本文从作品的内容、主题等方面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再分析,认为璩秀秀实际上是一个精明大胆的青春欲女的形象,作者对她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2.
《崔待诏生死冤家》是三言中经典篇章,它改编于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其中小说的主要人物璩秀秀,极具个性魅力,她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与平等,追求男女自由结合的幸福婚姻,打破了旧礼教“贞”“烈”妇女观,确认追求情欲的合理要求,发动对禁欲主义封建道德的挑战;同时在她的身上又集中反映了封建时代女性受摧残,受迫害的悲惨命运。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曙光,又看到黑暗势力的残酷与冷漠,值得我们同情与深思!  相似文献   

3.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他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和人生.安娜悲剧的潜在因素,是社会道德的败坏,传统观念的丑恶和没有爱情的婚姻.安娜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充满着封建农奴制痕迹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思想道德的尖锐冲突.安娜悲剧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今天的读者极其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执着追求爱情却又被爱情所玩弄,这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娜斯塔西亚热烈追求爱情却又被伤害命运如出一辙。两位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是黑暗的社会现实所致,在社会等级分明、利益熏心的影响下,两位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大起大落,最终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毁灭。  相似文献   

5.
小说《边城》描写了湘西社会人情世态的美好,主人公的悲情故事的产生是由于传统的风俗习惯、积久的文化积淀以及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压制了个体对爱情的追求,所以导致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冲破封建的樊篱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但脱离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革命而单纯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利己主义思想意识及其爱情观念的恶性膨胀是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他们的爱情悲剧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爱情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纵观几千年中国文学史,我们从几个女性文学形象身上,看到了婚姻的不幸及为爱情而抗争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这一组女性文学形象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爱情文明的进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元明清三代戏剧代表之作《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渲染了女主人公的爱情追求,她们爱情追求的方式和理由虽各具特色: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杨玉环维系政治式的爱情,但她们于爱情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执著是同质的。她们情感追求之热烈,行为表达之大胆,个人意识之独立是旷古罕见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诗经》时代,人们推崇自由恋爱,认为爱情是一种热烈率真、纯朴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人们面对爱情的挫折时,要执着追求.在选择意中人时,男性多看重容貌,也关注性格与品性,女性则更看重男性的学识与作为.《诗经》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积极健康的爱情观是基于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制度和思想状况而产生的,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里的娜拉都是在追求人格独立、呼唤妇女解放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她们大胆追求爱情、勇敢争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和权利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当"爱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宰女性命运之时,无疑也埋下了悲剧性结局的种子。将二人命运轨迹与近现代女性觉醒之路相联结,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她们爱情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文化原因,对现代女性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幸福的爱情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元杂剧中文人与娼优的爱情杂剧入手,阐述了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与心态.文章试图从文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多舛与杂剧中理想境界里的顺遂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元代文人创作这一类士子与娼优爱情杂剧的社会根源与深层心理,从而把握元代的社会特征及其元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阿拉比》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梦想最终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宗教意象,表现了当时爱尔兰腐朽的宗教对人们的束缚.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在这种窒息的氛围下,男孩的追求注定要失败,理想注定会破灭,从而揭示了整个社会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路遥小说对爱情的悲情描写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男女主人公相爱却被家庭、社会、世俗等观念束缚,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这种带有悲情审美倾向的爱情描写,和作家的成长经历、人生体验,作家对高尚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作家创作中的男性视角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唐代爱情传奇中生命的流动、才情的迸发和欲望的激荡,载寓着唐代文人对爱情、生命、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展现了他们在女性独立、爱情追求、婚姻自主及世俗享乐方面思想意识的觉醒和精神风貌的转变,进而使我们得以管窥唐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中的"张生"形象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天中学刊》2008,23(1):48-50
<西厢记>中的张生是一个温文尔雅、志诚、执着地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张生形象的历史演变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性情的独特性决定的,其次是追求平等、自由之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悲剧使然。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展示了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新理想的追求。宝黛爱情悲剧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相似文献   

18.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的爱情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而本文将从她的爱情悲剧入手来探寻造成安娜这类女人悲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内容丰富,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在这些信天游中折射出陕北女性的"女奴"与"女神"的矛盾观念:一方面她们从自然、社会到精神上都受到男性的压迫控制,形成了以男性为生活的中心、命运的主人、自然存在的主宰;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恋爱,婚姻不如意时敢于抗争,追求真正的爱情等.这种矛盾观念主要是由于陕北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等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中的安娜因其经典形象成为某种意义上为追求爱情无视礼法而身陷婚外情女性的代名词,安娜悲剧及安娜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很多文学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但有些作品因没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不仅不能如托翁的<安娜>一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而在社会道德、行为信仰方面产生了错误的舆论导向.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廊桥遗梦>中的弗兰西斯卡寄托着有识之士回归正常的婚姻和完整的家庭的梦想.两位女性追求爱情及最后对爱情的取舍所导致的不同结局,拆射出女性在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