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师秀霞 《科教文汇》2009,(7):254-255
林纾,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一生翻译了180多部外国小说,并因社会影响巨大而被统称为“林译小说”。“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卷瑰宝,它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启蒙作用很难用简短的词句描述完整。本文从翻译的思想、艺术、语言、原则四个方面浅析“林译小说”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中西文化交融之初,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林纾在译介域外小说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文化选择的问题.本文从晚清及民初的时局、中西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林译小说中的文化选择做一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3.
任艺 《科教文汇》2007,(9X):194-195
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中西文化交融之初,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林纾在译介域外小说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文化选择的问题。本文从晚清及民初的时局、中西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林译小说中的文化选择做一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4.
是翻译还是整理--质疑林纾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来,人们一直把林纾称为“翻译家”。本文通过阐释当时的社会环境、大众认可的翻译理论以及林纾的语言把握程度,对“翻译家”林纾提出质疑:林纾的确为中国的文学翻译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他用文言出版的大量外来文学不是翻译成果,而是整理纪录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王秀云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A):214-214,237
晚清以来,人们一直把林纾称为“翻译家”。本文通过阐释当时的社会环境、大众认可的翻译理论以及林纾的语言把握程度,对“翻译家”林纡提出质疑:林纾的确为中国的文学翻译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他用文言出版的大量外来文学不是翻译成果,而是整理纪录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林纾(1852~1924年)是我国近代一位享有盛名的翻译家,他一生共翻译了英、美、法、俄、日、德、西班牙、比利时、挪威、瑞士、希腊等国小说180余部,270多册,计1200万字,其中包括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托尔斯泰、大小仲马、狄更斯、易卜生、司各特、雨果等众多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他翻译的小说在当时的读者中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享有"译界之王"的美称。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多种,涉及11个国家90多位作家的作品。将对林纾文学翻译的动机、特点和重要性进行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8.
郑成利 《科教文汇》2008,(27):227-227
林纾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颇具争议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的增译、删减和改写。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视角,通过对林译《块肉余生述》的细读,探索隐藏在林译过程中增译、删减和改写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华春兰 《科教文汇》2008,(28):249-249
池莉作为“汉味”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汉味”印迹。本文将从作家在作品中对武汉地域特征、民俗风情的直接描绘与地道的武汉方言的运用两方面来分析池莉小说语言具有浓厚的“汉味”特征。  相似文献   

10.
<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第九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由于其中众多的人物,复杂浩繁的叙事情节,使得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即被公认为狄更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运用两种不同人物视角--全知的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和第一人称人物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达到了将整部作品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糅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设置这种独特叙事视角的原因厦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双城记》中,查尔斯.狄更斯着重描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黑暗与人性光辉。然而,尽管这部作品中的三位女性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命运,狄更斯本人却难以逾越那个特殊时代对女性认识的局限。本文将以小说中三位女性的故事为线索,浅析狄更斯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贾婷 《科教文汇》2013,(35):48-49
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因充斥暴力、死亡的情节而饱受诟病,笔者认为解读其作品的钥节是了解作者的基督教作家身份。笔者尝试在“距离现实主义”视角下探讨作家如何运用暴力情节传达其宗教创作主旨和宗袅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杨艳 《科教文汇》2009,(25):242-242,244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作为她的小说中唯一一部采用作者型叙事声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小说理论方面的一些见解:介乎于理查逊式与菲尔丁武之间的创作风格,超越时代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中对小说结尾和小说精练简洁的要求,对哥特小说和风俗小说的戏仿中透出对这两种小说模式的批评,以及直接介入小说提出对小说和小说家的期望。所以这部小说虽不被评论界誉为奥斯汀的上乘之作,但通过对它的研究却可以了解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双 《科教文汇》2009,(26):231-231
新世纪以来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徐则臣的创作显得格外突出,是“70后”青年作家中少数几个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风格和特色的作家之一。本文将深入其小说世界,挖掘其作品深层内涵,进一步说明在商业主义的生活现实下,在大量的“本能”写作充斥文本时,徐则臣是少有的严肃思考的写作者,他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和思虑是深厚和宽广的。  相似文献   

15.
张静 《科教文汇》2008,(32):256-256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两类突出的女性形象朵拉和艾妮斯,和辟果提和贝西姨婆。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两类独特的艺术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解读张恨水     
张恨水作品能“火”到今天,在于先生的勤奋,多产及作品所反映出的艺术功力。集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斗胆为张恨水先生下个结语:一个章回小说大师;一个通俗小说大师;一个拥有近一百二十部中、长篇小说的“多产”作家;一个从事四十载新闻工作的“报人”;一个以书为友、勤奋笔耕的正直文人。他有自己的成功秘诀。他的作品自成一家,凭他百来部小说的势力,他就是“张恨水派”。  相似文献   

17.
<正>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前的名声,至今依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成名后的狄更斯生活仍然简朴。一个简陋的房间,一张床,一堆稿纸,还有一些酒瓶,这便是他生活的全部。当时英国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可他为人十分低调,真正认识他的人却没几个。有一次,狄更斯喝醉了酒,坐在路边无力走回家。一个叫詹姆森的中年人上前问他住在哪,  相似文献   

18.
段佩佩 《科教文汇》2008,(29):243-243
作家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作品中,成为影响其创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都达夫的《沉沦》和《薄奠》为例,试图探寻作家在创作这两篇小说时期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儿童视角来反映生活是狄更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儿童与童年是狄更斯的小说题材和艺术想象力的核心。他在处理儿童形象方面独具匠心,并成功地通过孩子纯真的目光来审视冷酷的现实世界,他笔下的儿童形象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吴川 《科教文汇》2009,(13):218-218,220
鲁迅先生的小说《孤独者》和蹇先艾的小说《孤独者》是写于不同时期的同题作品,在艺术上,两篇小说从叙述手法以及作品发展的脉络是相似的。但是两篇小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主人公的成因及命运等等。通过两篇小说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两个作家对于孤独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