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姓“新”.一是新闻的内容要新;二是新闻的时间要新。有的通讯员.光想着快.要么忽略了新闻内容的新.要么忽略了新闻时间的新,不能使二者紧密结合,所以才导致上稿率低。笔者将日常一些通讯员只图快不求新的主要表现列举如下:①一味的快、很少考虑“新”。单位开一个会,开展一项活动,不管有无特色,内容是否新,主题思想是否新,事例是否新,递着就写。②盲目的快.根本不考虑“新”。大事小事,事无巨细;六路八方.方方面面;不分主次重点,不问青红皂白全揽到筐里,发走了之。3超前的快.离奇的“新”。今后工作设想、来年宏…  相似文献   

2.
邓宗极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111-113,142
针对目前科技查新不适应群众查新需要的问题,提出数字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新途径:开展“非结论”查新工作。即介绍:“非结论”查新的基本概念及其工作模型;阐述“非结论”查新的发展趋势与工作方法;介绍“非结论”查新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若干政策、基本原则;建立支撑其正确、健康开展的人、财、物力的投入保障体系。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尤其在操作层面上概括、总结“非结论”查新的现实必要性、可行性、基本内涵、运作形式和内在基本规律,进而较为系统地构建起数字图书馆“非结论”查新的工作模式与整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高考新闻的模式化问题被网民调侃,诸多高考新闻,整体而论,选材狭隘,角度单一,缺乏新意,报道水平偏低,不妨先看看今年高考期间有"影响"的新闻事例:长沙一位母亲带女儿高考,遭遇车祸,在路人劝说下,  相似文献   

4.
殿杰 《新闻三昧》2006,(3):56-56
有什么克服差错的办法吗?有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体会,总结了防止错误的“六字诀”,即:疑、查、核、问、辨、记。疑。对稿件中的提法、字词用法,敢于心存怀疑:“对吗?有根据吗?”古人云:“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凡有疑问、疑点就应盯住不放,反复琢磨、推敲。诸如:文理是否畅通?时间、数字是否准确?成语、用典是否得当?标点使用是否准确?国名、地名、译名都要订正,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一位编辑发现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全国劳动模范进卯”,编辑对“进”字产生怀疑:“难道还有姓进的?”经与同事切磋,断定此人可能姓“范”。后经核实,果然…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在写作报纸评论时,被引用的事例是否也要求真实(主要指那些不配新能在《新闻知识》上回答。订者左同文在写作报纸评论  相似文献   

6.
衡量一条电视新闻片是否是优秀作品的因素很多,而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不外乎这样几点:内容是否重要、是否新鲜,表现形式有无创新、是否新颖,报道是否及时迅速。山西电视台拍摄的新闻片《一场激动人心的报告会》,以其感人至深、摧人泪下的内容,富于开拓、给人启示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7.
谈到衡量选题优劣的标准时,有专家提到"外延力"的问题,说:"外延力也可称做扩张力或可转换性,这是指选题有无在初版形式的基础上延伸出其他形式的出版物,这是考察选题生命力的又一所在."  相似文献   

8.
档案行政指导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有依功能、依方式及相对人是否特定、依有无具体法律依据、依是否应相对人要求、依行政指导主体与相对人关系、依行政指导行为的救济、依行政指导的层次、依行政指导是否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和依行政作用领域等划分方式。这些分类方法既是相对的,也存在一定的相容与交叉。不同的角度划分和阐释,便于我们对档案行政指导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会议过多、过长、会议内容枯燥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媒体对会议的报道多重于形式,形成固定格式,缺少深度。在会议上捕捉到“硬头货”、“好新闻”似乎就更是难上加难。可是,只要换脑筋想想,换角度看看,就不难发现,能否在会议上“淘得真金”,从会议上发现、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关键就看记者是否练就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一个关于CIO的调侃,问如何从企业中层中迅速找出CIO?答案说的是:让所有部门中层(CXO)站成一排,看看眼睛是否布满红丝、看看头发是否稀少、看看面部表情是否疲惫、忧郁,如果有2项或者2项以上的就是CIO了。调侃虽然是调侃,反映的问题对与我们CIO和IT人员来说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说明CIO们已经处于亚健康状  相似文献   

11.
曾听一些老同志说,以前,报刊社和出版社大都有了不成文的规矩:本社编辑不可在本报本刊本社发表文章出版著述。什么原因?不甚清楚:有无法律依据,则肯定没有,大抵是土政策而已。我想,这种规定,也许有其优点,比如说,把版面让给广大作者,编辑免去了近水楼台之嫌;如此说,从另一个角度,鼓励编辑中有写作才能的人,练出点本领到外边去施展。回忆起五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五期刊出周伟先生《由新“青岛版”(毛泽东自传)所引发的三个问题》:一、“《毛泽东自传》与《西行漫记》孰先孰后”;二、“《毛泽东自传》有无英文单行本”:三、有无“新建版”的《毛泽东自传》及毕正其人。他认为,青岛版的“代序”有“重大作用”。“尤其是所附《<毛泽东自传>的问世与版本之研究》一文,搞清了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3.
1、材料即事例 一旦我们选定了题材——新人、新事、新景,选择材料就不那么困难了。因为材料说到底是指那些能够表现主题、直接说明或侧面烘托新人新事新景新在何处的事例。 事例有典型事例、一般事例之分。材料有典型材料、概括材料、背景材料之别。典型材料就是典型事例,它直接说明新人新事新景新在何处,是表现主题的“主力”。概括材料、背景材料都是一般事例,它侧面烘托新人新事新景新在何处,是表现主题的“偏师”。 述评性新闻、通讯所表现的主题和所揭示的报道对象的本质是一致的,报道对象的本质又是通过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20日到10月15日.山西省记协在全省新闻单位开展了加强新闻宣传管理,抓“三项学习教育”管理活动。查思想,看是不是坚持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查制度.看单位的制度是否切实可行.报道是否规范;查队伍,看是否符合业务素质;查稿件,看是否有虚假报道,看是否有低俗之风,切实维护新闻秩序。具体来讲:  相似文献   

15.
查新的首要条件是文献源.本文用具体的数据及翔实的事例,阐述了中文期刊在查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物传记生命力的强弱,与所选取的事例是否典型,即是否精妙、允当、合用关系极大.司马迁的一些人物传记流传千载,不断被后人改编成戏剧上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选用的许多事例一以当十,十分典型,恰当地反映了历史人物的真面目.即使在今天,你用挑剔的眼光去观察,这类事例也是不可轻易更替的.下面,我们不妨简略分析一下司马迁使事例做到精妙、允当、合用,是按照一些什么要求去选取的.  相似文献   

17.
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从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不同角度探讨了以个别学习为主、集体学习为辅,在集体学习中以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大量的具体事例证实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并分析了妨碍其正确实施的因素,提出了系列对策和办法,同时还探讨了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三支队伍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常识错误屡见不鲜,这已成为许多媒体的痼疾隐惠,就连主流报纸也未能幸免,请大家看看近期显现于国内大报的几则常识错误事例。  相似文献   

19.
(三) 單單檢查事实的情節是不够的,还应該檢查事实的本身,即檢查事实的实質。因为,所謂新聞报道的真实性,不僅指的事实發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其他細節,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报道了事实的真相,是否和事物的本來面貌相符合。通常,事实的情節与事实的实質是一致的。只有情節正确無誤,才使事实本身站得住脚。情節的真实是事实真实性的首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情節也正确地表現了它的实質。  相似文献   

20.
常识错误屡见不鲜,这已成为许多媒体的痼疾隐患,就连主流报纸也未能幸免,请大家看看近期显现于国内大报的几则常识错误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