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商君书校>一书,以其校勘的精审、方法的缜密见长.著者淹博通贯,小学根底扎实,且熟谙于朴学家校治古书之法,因而在校勘的实践中应付裕如,左右逢源.在校勘上搜罗宏富,征引广博,在指出诸本文字差异的同时,抉择按断,兼下己意.不盲从古本或善本,敢于大胆发疑,刊改漏失,补苴未备,提出了若干具有创造性的新见解.校勘文字,大胆审慎,...  相似文献   

2.
古书传至今日,存在多种讹误,所以校勘工作尤为重要。清代是校勘发展的鼎盛时期,俞樾是清末著名的校勘训诂学家,他将丰厚扎实的小学知识运用于校勘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著《群经平议》、《诸子平议》以及《古书疑义举例》都以校勘取胜。本文以《古书疑义举例》为例,结合书中阐述的校勘条例,对古书讹误类型予以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3.
王念孙《读书杂志》以其在训诂学上的卓见而著称,其实该书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分析《读书杂志》中王氏校勘古书的方式方法,分析王氏校勘古书的特点及其在校雠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念孙《读书杂志》以其在训诂学上的卓见而著称,其实该书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分析《读书杂志》中王氏校勘古书的方式方法,分析王氏校勘古书的特点及其在校雠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杜倩 《语文知识》2012,(2):114-115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社会制度、社会习俗、职官、名号、礼仪、天文、历法和地理等方面的典章制度也逐渐消失。读古书如能谙熟史料,校勘时,在本校、它校都不足以为己说提供佐证时,钩稽古史,不失为校读古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据此,本文试从据史料以进行理校的定义、原理、功能等几个方面,浅析与古代生活有关的史料在理校法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书证篇》是专门讲述考据学的篇章。在该篇中,颜氏运用本校、对校、他校、理校和综合校等方法,对所见到的古书中的讹误进行了一一校勘。在校勘过程中,颜氏单独利用一种校勘方法的情况较少,而利用理校和综合校的方法较多。由于较多地利用理校方法进行校勘,所以在校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7.
俞樾是清末著名的经学家、小学家、校勘训诂学家,与瑞安孙诒让、定海黄以周并称为清末浙江三先生。他将丰厚扎实的小学知识运用于校勘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群经平议》《诸子平议》以及《古书疑义举例》三部著作,都以校勘取胜。他多年的校勘实践,包含着丰富的校勘学思想:说明校勘的起源与必要性;归纳校勘条例;指出校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为后人校勘古籍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法四例”,将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归纳概括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第一次勾勒出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体系。特别是将考证的方法融入校勘实践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校勘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尽管其收罗宏富,考订精审,但由于尚未最后整理,仍然遗存不少校勘、断句、标点等问题。《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的《钩沉》虽然后出转精,但对存误并未全面订正,此外,尚有鲁迅手稿本身不误而误校或排印不慎而致误等问题。今拈出其中十四则予以考订补正,以便于其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尽管其收罗宏富,考订精审,但由于尚未最后整理,仍然遗存不少校勘、断句、标点等问题。《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的《钩沉》虽然后出转精,但对存误并未全面订正,此外,尚有鲁迅手稿本身不误而误校或排印不慎而致误等问题。今拈出其中十四则予以考订补正,以便于其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顾广圻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所著《思适斋书跋》反映其校勘理论和校勘成就。顾广圻提出以"不校校之"来校正文献错讹,刊正其脱误倒衍,保持古籍其本来面目。这一方法贯穿其校勘过程之中,并且顾氏重视版本源流比较、广泛搜集相关文献以及文字音韵辨析,因而在文献校勘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考据学者所推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传统校勘手段的运用和功用方面切入,探讨了音切材料校勘的有关原则、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校,就是考核、校对,勘就是删取,校勘是校雠的核心。中国历代对目录与校勘两门学问的界义争论较大。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为校勘工作创立了优良传统的人,他总结出校勘三大原则: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崇尚平实,排斥虚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相似文献   

14.
余常翻读古籍、辞书,偶有所得,发现在古书训解中,由于种种原因,前贤及今人时有失误。又历代修纂辞书,大抵后出转精,在义项设置上多胜前修。今以此二问题撰为短文,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 古书训解辨误 古书训解中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书流传既久,难免鱼鲁帝虎;或其字后世不常见,训解时若以形似、音近的常用字释之,则易失误。此其一。其二,古书断句不易,后人因断句失误也可能影响对古书文辞的正确的训解。其三,古文字流传中易形近而误,所以训解时应以校勘为先导;  相似文献   

15.
“互文”与“对文”是古文中常见的两种语言形式.正因为“互文”与“对文”在古代书面语言中的大量存在,故而后人往往利用这一语言特征来解决阅读古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它被作为一种训诂方法提出来,主要是利用词、词组和句子的对应关系,来解决古书中的释义、校勘等方面的问题.据此,文童拟就“互文”与“对文”在训诂方面的运用问题,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中有不少类书卷子.这些类书写卷既有传世类书的早期抄本,也有久已失传的珍籍秘本,具有较高的文献校勘价值.敦煌文献发现100多年后的今天,敦煌类书的文献校勘价值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敦煌本<励忠节抄>为例,探讨了敦煌类书在古书校勘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戴震是乾嘉时期校勘学领域中倡导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仅重视版本对校,更善于总结义例,并将小学方法用于校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结果有得有失,今人对此颇有争议。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对今天校勘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彝文古籍整理是指对中国古代彝文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便于现代人阅读。当前,彝文古籍整理面临着辨伪、校勘、版本鉴定困难,整理手段落后,内容整理和创发性整理薄弱,彝文古书诊释量大,彝文古籍修复人才奇缺等诸多困难。彝文古籍的特点,决定了其整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序与汉文古籍整理不尽相同,如标注国际音标、翻译等方法是汉文古籍整理所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19.
简论郑玄在校勘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作为遍注群经的经学大师,在校勘学上有突出贡献。他的校勘内容主要有校异文、校错简和校误字、脱字、衍文等,其所遵循的校勘原则是杂糅古今文经,以古文经为宗,兼采今文经。他广罗众本,博采兼纳,择善而从,精注精校,已经较全面地运用了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虽然,郑玄在校勘上也有一些错误,但他在我国古代校勘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相似文献   

20.
《文史典籍整理》课程导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史典籍整理,包括自古至今的文学、历史各种书籍的阅读、校订、研究,既包括历代名家的诗歌、词、曲,也包括史类的书.古代典籍的目录,从汉代的<别录>、<七略>到<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及<清史稿·艺文志>,虽繁简不同,却可知历代学者研究之大概.古籍整理需要了解文史知识和古代各朝代的生活习俗和典库制度,还应注意古今体文字、古今音韵的变化和避讳字问题.古书校勘对古书的版本种类、善本、底本及卷数要有所了解,分析比较,唯善是从,不能迷信宋本.陈援庵先生提出的对校、本校、他校、理校至今仍是校勘的主要方法.凡此种种,曾谐称之为"猪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