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天地色彩斑斓、深邃浩瀚,不少学生却无法翱翔其间,不管是读是写,无法拓展思路,“丁是丁,卯是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读,品不全文章之味;写,道不出由衷之言。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学生缺乏联想与想象能力。脑子像块“四方木”,推一推、转一转,思维老是在原地打转;局限在一个框框里,“不越雷池半步”。这样的学生,不可谓不勤,但方法肯定不当。  相似文献   

2.
李龙 《甘肃教育》2005,(7):32-32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一时期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一切知识,但可以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和“我想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利于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从“写具体”转 向“内容不空洞”。   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特别是看重“具体”,对写得“不具体”的习作就视为不合格。可事实上有些教师对“具体”的认识有偏差,好像越写得多就越具体。有些篇幅长的习作往往水分大,废话多,有的还很空,有的教师无形中增加了印象分,却对那些“不太具体”而有实实在在内容的习作大打折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小学生知识面窄,表达能力差,不可能去长篇大论。我们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按大纲规定:高年级 40分钟内…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作文“怕写”“假写”的根源不完全在于学生词汇贫乏,而主要在于缺少素材“无米可炊”。改变目前学生作文状况的办法是:多说,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规定内容每天一说;多读,从文学宝库中去汲取营养;多写,确定话题让学生去写,说与写结合;多评,师生共同评价作文,交流写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作训练的经验可以用“多读多写”加以概括,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谓“习得”与“历练”都是这个意思。当前,对这个经验的认识有两点值,导注意:一是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好办法,只有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现在学生没有时间多读多写,加强写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说明了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多读课,做到重点部分要精读,关键之处要细读,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要紧紧围绕教材处理好讲读与写作的关系,处理好观察与表达的关系,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己找阅读资料,每天读一段或读一篇。另外,每周师生共同欣赏一首诗,然后让学生背诵。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知识多了,写起作来也就不那么吃力了。  相似文献   

7.
王庆欣 《贵州教育》2010,(13):29-30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学力发展的基础需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堂课都在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的交互活动。因为“听”是“说”的前提,没有清晰的“听”,就不会有得当的“说”;没有恰如其分的“说”,也就不可能有精彩的“写”,也不可能有绘声绘色的“读”。可见,“听”是相当重要与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二者的任务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培养理解能力,后者侧重培养表达能力。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作文与阅读的联结,就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孙晓燕 《学苑教育》2012,(16):26-26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将“读”和“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最终达到双促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孟宇龙 《上海电教》2002,(4):28-29,21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要不断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和掌握好英语。“听”不仅是基础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还是基本的学习能力。学生不可能不听而说,不读而写。  相似文献   

11.
记得几十年前巴金就对当时的年轻记者萧乾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说:无他,唯多做而已。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做,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做。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反复历练的。”以上几位大家的经验和论述,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靠多做、要靠历练。但在科学主义泛滥的今天,或在理论操弄者面前,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怕说多读、多写;总是忌讳这些不知机理但又谁也推翻不了的经验。追溯其原因,一是我们自己愿意从科学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多快好省的有序的致胜法宝:二是担心既然学生的作文能力靠多读、多写,而淡化了我们老师的作用,三是怕理论家们的聒噪。其实多写的前提是愿写,愿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让学生愿写便是很值得探讨的学问。现在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这原因一是作文前的指导之故:二是作文的评改所导致。比较两者的作用,评改大概更甚,因此把握好作文评改的导向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人间一位老作家:你的散文为什么写得这样好?回答是:“我们这些老作家差不多都能背几百篇佳作。”当然,这只是写好作品的一个条件,此外还有多写,多深入生活等。但这位作家强调多读,确是经验之谈,有她的道理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可能要求学生象作家那样,也背诵几百篇文章,但必须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读一些好文章。学生不是不知道应该怎  相似文献   

16.
读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审题。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审题时不细心,见“和”、“共”就加,见“多”、“还剩”就减,结果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草草读一遍题目,不动脑子思考就问老师。认真的读教材和细心的审题是理解教学内容和正确解题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审题时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要边读边想,找出关键词、句,反复理解;找出已知和所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题意。这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质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读”和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许弘焜 《考试周刊》2011,(34):58-58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法宝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背得多就考得好,背得少就一定考不好。我认为学语文固然离不开背,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读、写、听、说能力都不可能太高。可见,  相似文献   

18.
吴亚琴 《中学文科》2006,(12):63-63
新课标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必须采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着重加强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基础,无论是“说、写”都离不开“读”。学生只有多读,读熟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掌握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学语文要“读”。平时,我注意观察那些在“读”上下功夫的学生,说话写文章大多清楚明白,用词造句毛病很少。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要重视“读”的训练。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增加课堂上“读”的份量,多创造读的机会,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我常用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例如…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学生课外读写指导的过程中,我尝试构建以自主读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零距离,以读临写,以写促读,以期培养学生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自学习惯,探索实施读写迁移的新途径。现以课外阅读文选中的《恰到好处》(见《附录》)一文为个案,以思一辩一读一写四环节为操作程序,就自读指导策略的优化问题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