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选修3-3的第11面有一个关于分子力的小实验,其表述是: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量大的力向上拉橡皮筋.动手做一做,并解释为什么?(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邹晓俊 《物理教师》2002,23(2):34-34,63
从高中物理 (乙种本 )上册第八章练习三开始 ,以后多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都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图 1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 ,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 (如图 1 ) ,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 ,用手向上拉橡皮筋 ,拉动玻璃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动手试一试 ,并解释为什么 ?我按照练习题介绍的方法做了该实验 ,只是将橡皮筋换成弹簧秤 ,发现效果十分明显 ,玻璃板接触水面后 ,在向上被拉离水面前 ,弹簧秤的读数有时竟可超过玻璃板重力的两倍以上 ,增加的拉力值最大时相当于在玻璃板下吸附起了 3mm厚的水层 !照教学参考书上…  相似文献   

3.
洛震 《物理教师》2002,23(3):4-44
高中物理书第一册有这样一道题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 ,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 .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 ,用手向上拉橡皮筋 ,拉动玻璃板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动手试一试 ,并解释为什么 ?参考书的答案为 :拉力会大于玻璃板受到的重力 .这是由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 ,拉力就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在指导学生实验时 ,产生了疑问 :这一现象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 ,因为玻璃板与水面接触后被提起时 ,玻璃板与水面之间的空气压强要小于玻璃板上面的大气压强 ,所以拉板用的力要大一些 ,体现在弹簧秤上 ,示数要比空提玻璃板大一…  相似文献   

4.
1分子力实验 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关分子力的小实验,其表述是: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秤下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1所示,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淼 《物理教师》2008,29(10):13-13
在物理选修3—4课本波的折射部分有这样一个实验,让我们在水槽中放入一块厚度均匀的玻璃板,注意使它的一条边不与波传来的方向垂直。然后加水,使水面高过玻璃板。接通电源产生水波,观察水波经过水深不同区域时传播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原型重现 如图1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拉的长度都保持一样,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一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一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记为Ⅳ,以后各次的功就是2W、3W……  相似文献   

7.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被人们当做废物 ,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以变废为宝 .下面是其中的几个应用 .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图 1如图 1所示 ,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 ,手持弹簧秤上端 ,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 .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 ,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 .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 2所示 ,在桌面上竖立一块图 2玻璃板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  相似文献   

8.
李伟 《成才之路》2012,(30):45-45
正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教材P26的小实验:“分子力: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注意观察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第一问“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学生一般都能正确答出“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而对于第二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却有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有的学生还认为:是玻璃板所受浮力减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实验之一.如图1所示,对于本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版教材中都提供了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拉动原来静止的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动能而进行探究的参考方案.实验中采用了“倍增法”,即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增加橡皮筋做功的倍数,从而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通常选择透明的玻璃板作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透过玻璃板观察镜中的像与镜另一侧物体是否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但如果不用玻璃板,而是用不透明的平面镜做实验,该怎样进行实验呢?  相似文献   

12.
李燕平 《中学理科》2007,(11):35-36
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例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李锦文 《物理教师》2006,27(6):8-30
1 平面镜成像实验误区的纠正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板后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来好像点燃似的,即让它恰好与点燃蜡烛A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如图1)按照教材要求,各学校的实验室都照此配置了实验装置进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围绕着该实验设计的关键点“玻璃板”,在各类练习题或试卷中成了一个出题的“题眼”和考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是中考中常考到的一个实验.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  相似文献   

15.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常常被人们当成废物,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将其变废为宝.本文介绍它在物理实验中的几个具体应用,供大家参考.茭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如图1所示,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茭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几何光学“全反射”之后 ,学生经常会遇到下面一道题目或与之相关的题目 :水的折射率 n=4 /3,在水面下 7m处有一点光源 ,从水面上看 ,它照亮水面的几何形状是    ,面积是    .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运用全反射的知识“理性”地分析出答案 ,但这样做使学生将信将疑 ,印象不深刻 ,学习效果不好 .为了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物理现象 ,增强感性认识 ,笔者自制了这个简单易行的实验装置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现将其介绍给同行 .一、实验装置整个实验装置分为两部分 :玻璃缸和光源 .玻璃缸是用一些厚度为 2 mm的透明有机玻璃板 ,裁制出一块…  相似文献   

17.
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只能在讲台里临时立一块玻璃板(玻璃面对着学生,且位置固定不变),然后在玻璃板前竖立一支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玻璃板面向着学生,使得实验时的物与像的连线和学生的视线基本平行,学生很难观察和准确判断物体与镜的距离和像与镜的距离关系,实验效果极差。针对这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物理新教材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于木板上滑行,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作出曲线等措施来进行定量关系分析。这个实验对于橡皮筋的要求很高,小车受力为零的位置不好确定,并且要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重力沿木板斜面上的分力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衡摩擦力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并且木板上每处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完全相同,这都会给实验增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滚筒     
实验材料:一个旧涂料罐、一根橡皮筋、一个螺母。实验步骤:1.请一位成年人帮忙在一个旧涂料罐的盖和底上各扎两个孔。2.剪断橡皮筋,让它成为单根橡皮带。  相似文献   

20.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高中物理新大纲增设的学生分组实验 .本实验能使学生对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增加理解和感受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油酸 (C17H33COOH)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 .实验原理是 :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 ,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 ,其中酒精溶于水中 ,并很快挥发 ,剩下一层油酸薄膜浮于水面 .油酸 (C17H33COOH)中的烃基C17H33———与水没有亲合力要冒出水面 ,羧基———COOH因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被水吸引 ,就留在水里 .这样油酸分子一个个直立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厚度的油膜 .实验只要知道油膜的体积并测出油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