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许多教育命题应运而生,主体性教育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养发展人的个性和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走出前现代的专制社会,走向民主开放的自由社会,宽容成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人的必备品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呼唤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但如果不使这种主体意识走向单子式的主体性,就必须培养主体间的宽容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主体性的过度推崇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着深深的困境。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超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使用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如何生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须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中青年女性主体意识薄弱对其子女教育的不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即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自然的人并不等同于主体,因此,个人并不天然具备主体意识,而是只有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人,具备主体性——人作为主体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理、自主性等一系列特性,才具备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对主体和主体性有能动作用,明确的主体意识是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依据,是人对自身价值认可和追求的理性起点与支持力量。人类主体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发展而诞生和增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总体的主体意识发展程度不同,在同一历史阶段,不同群体和个体的主体意识发展程度也不同。总的说来,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增强。教育强调人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从理论上摆脱了把学生作为“物”的客体地位,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人”与“人”的平等、和谐关系,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科学健康的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会林 《文教资料》2009,(5):106-108
主体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分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有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其外部特征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分数及升学率"是其评价指标:而主体教育思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人格和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它的评价指标应该是为社会培养了多少人才.我国的主体教育思想历史久远,但发展曲折缓慢,尚在发展初期.纵观世界各国的主体教育思想发展,不难看出有以下特点:凡民主意识强、国家安定、思想解放的国家主体教育思想发展快,反之则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发展人的个性特长,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共同话题。我国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主动的主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倡导主体教育是人们对教育的一种理性选择,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种全新诉求,这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和谐发展。使其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进而不断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立场鲜明地提出主体发展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和谐发展.并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进而不断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鲜明地提出发展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应以主体性理论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明确主体性教育目标、创新主体性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者主体意识等方式,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7.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体性问题由来已久,人的主体性,最重要的问题是在现实的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们越是追求自己的主体性,就越发觉自己对于物的依赖。主体性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是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现代人最主要的观念之一。当然现代人的主体性也包含了一些缺失,应该相信,未来人类会有更新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主体意识的内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体意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作为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自觉认识和改造的意识,主体意识内含自主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公民意识、人格意识、受动意识等。全面探讨主体意识的具体内涵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主体性、人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与提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社会是一个人的主体性不断丧失与增强的过程,网络社会也不例外,网络社会一方面促进了人的主体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反客为主”,导致了主体性的丧失,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的发展与提升是一个人的自觉的过程,通过网络主体教育及网络主体的自教自律,增强人在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成为时代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论主体型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型人格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主体能力的充分发展为基础,以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责任心的养成为核心,有利于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潜能充分发挥的现代人格模式。它具有现代性、主体性、价值性、现实性和独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