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学习欲望,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因此在习作是进行表达训练,一定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作为前提。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2.
李吉林说:"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求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主题)的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情境,引导儿童获取作文题材,使得儿童习作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学生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本课设计力求突出以下特色:巧妙创设情境,强化作文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遵照学生习作的思维过程,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从说到写,从仿到作;习作评价重点放在培养兴趣、自信,关注习作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活动作文是指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在习作前开展诸如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并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练笔的一种习作形式。活动作文其实就是生活作文,因为它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选自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学生乐于参加且解决了“有话可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无言可说,无情可抒,其根源在于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可知可感"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少慧 《广西教育》2009,(22):48-48,5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优化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积极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播放音乐、角色表演、借助多媒体等形式,营造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7.
朱瑛  张立元 《云南教育》2005,(31):12-13
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说:“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赵健  赵磊 《黑河教育》2009,(1):11-11
“无话可说”是学生习作时的通病。要让学生喜欢习作,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张扬个性的、乐于创造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写作的心态,爱说爱写,想说想写,争说争写。这样,习作教学才能“拨开云雾见日月”。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读——畅说——言真——悟理——怡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者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读——畅说——言真——悟理——怡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培养写作兴趣开始。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指导观察的方法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才能提高学生的作丈兴趣;第三,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习作例丈和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优秀范文,让学生进行评析,以及经常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好的作文给学生,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旦对作丈产生了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有了写作兴趣,就有了写作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会有写作的热情;有了写作激情,学生的作丈才会畅所欲言,才会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激发、保持与强化,不仅仅是课堂导入环节的专务,更应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甚至是学生小学阶段习作学习的全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陈如影老师的这堂习作教学课中,她精心地为学生创设了多个愿意说、敢于说、有话可说的兴奋点,同时在师生和生生间的学习交往中毫不吝惜自己丰富变换的、幽默风趣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不断引领学生在习作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口头自荐信”和“书面自荐信”的交流与展示中.让学生互相欣赏、真心建议、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学习研讨活动中,大理市下关四小周艳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指导课《写一种水果》,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作文情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里选录以下教学片断并作简要评析。犦教学第一步:创设生活情境师:“抓住特点写具体”是我们状物的总要求。为了把西瓜的特点写具体我们一起开个“尝瓜会”,大家通过“赏瓜———尝瓜———说瓜———写瓜”,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摆放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西瓜师生讨论:赏瓜是看西瓜的什么?(形、色)尝瓜是尝西瓜的什么?(味)说瓜是说西瓜的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中,诱导学生满怀激情,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郑林清 《小学生》2012,(11):56-57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强课外阅读,注意语言积累;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有内容写,有话可说,降低难度,放低要求,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消除习作恐惧心理,提高和培养学生修改和鉴赏习作的能力,解放教师的大量无效的劳动,让教师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7.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本习作设计把“吹气球”这一游戏活动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感受活动趣味,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正确以口头语言表述,再变成文字,使三年级习作能随容具体,生动有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写什么”和“怎么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教学资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情境,触发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内在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形成写作文动机。本文以《战火中的啼哭》习作教学为例,探索了如何有效应用教学资源突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强课外阅读,注意语言积累;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有内容写,有话可说,降低难度,放低要求,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消除习作恐惧心理,提高和培养学生修改和鉴赏习作的能力,解放教师的大量无效的劳动,让教师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19):51-52
在教学中,作者尝试从"鲜活"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拥抱生活情境、关注教材语言情境、媒体展示动态情境和表演创设情境等多个角度,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