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始于孔子。他最早注意到音乐具有艺术感情特征,他认为音乐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对人的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倡导的音乐精神核心是“仁”。“仁”具有伦理的意义,它首先体现在与“礼”“乐”的关系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其中以“仁”的实现作为“礼”、“乐”实现的前提。“乐”作为感染人情、陶冶人性,以及培养“仁”的精神的最好行为方式(“成于乐”)在孔子的美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音乐审美教育功能认为:乐是实施“德”…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在于“味”,西方文学审美理论的灵魂在于“真”。中西文学审美理论的这一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以知识(智慧、真理)为本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学审美理论上,就有了中国的“滋味说”和西方的“真理说”。虽然中西文学审美理论各有优长,但是,中国文学还是应该学习西方文学执着于“真”的境界;中国的批评美学应该在坚持“真”与“善”统一的前提下更重视“真”,重视作品的思想深度。因此,在重视“滋味”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思想应当成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阐释空间的差异表现在音乐形态、乐谱特点、审美追求三个方面。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音乐较西方古典音乐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而这种差异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在于中西音乐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的悲剧意识更主要地表现为差异性。中西悲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悲剧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戏剧冲突及悲剧结局三个方面。中西悲剧的差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周思维 《考试周刊》2011,(21):20-21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的先导,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本文通过分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称谓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分析其背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翻译理论传统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思维方式在悟性和理性、形象和抽象,历史和超前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中西翻译理论传统在研究方法上概括笼统与条分缕析、语言表述上含蓄与明了、论证形式上应用型与理论型、微观与宏观以及学科形态上保守单一和开放多元的差别。中西翻译理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中西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差异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7.
音体系包括音律、音阶、调式、调性等诸多方面,探究中西音乐的不同,需要从生律到音阶的建立再到调式的应该用这一整体出发。从律学层面、音阶层面、调式层面分别探讨中西音乐的不同,首先对这几个层面中的概念问题加以区分,然后从整体上加以比较中西音乐的不同,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相似文献   

8.
礼仪是人类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礼仪的差异性表现为民族的差异性、个性的差异性等,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其自成体系的交际礼仪,不同民族的礼仪多姿多彩.同是婚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同是见面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重视礼仪的"共性",尊重礼仪的"个性",这样有助于我们社交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9.
余琦 《华章》2011,(28)
本文对中国的传统外语教学和西方的外语教学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近二十年来两种教学模式的发展为背景,从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人在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英语和汉语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调和、融合,最后以汉语的独特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输出。写作作为语言的基本输出形式,反映了英汉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相互作用。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表达主要是由于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干扰而产生负迁移。旨在通过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中式英语的影响及其几个表现,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尽可能减少使用中式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江梅 《考试周刊》2010,(38):82-83
汉英句子结构的差异常常给英语语言的学习、教学、翻译及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的障碍。本文从英汉句子结构的不同出发,归纳列举了这两种句式的特点和外语学习者的一些常见错误,试图探索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中的反映,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布道,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从此拉开了中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之序幕。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与在中国有着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琴艺术,这两种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展现出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形成了东方的线性音乐思维与西方的和声音乐思维,东方的感性写意音乐思维与西方的理性科学音乐思维,以及东方的"对立统一和谐观"音乐思维与西方"对立斗争的和谐观"音乐思维等三个不同维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威尼斯商人》和《水浒传》两部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中西契约文明的差异,分析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契约文明源于古罗马,融于基督教,对西方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在国际、国家、社会生活、道德约束等方面发挥着多重作用。中国自古以来虽有契约,但在中国文化中缺少契约意识,导致了中国社会法治精神的淡薄。契约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化不同,人们对择偶、结婚及离婚的看法相去甚远。通过对此加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中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的的对比分析,总结中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中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此来分析目前国际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优点不足之处,以资对提高国际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梁双新  全克林 《海外英语》2014,(17):25-27,29
该文通过对中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的的对比分析,总结中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中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此来分析目前国际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优点不足之处,以资对提高国际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汉英翻译中,主语的选用乃重中之重,决定着整个译文的谋篇与布局.而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英语言中主语的表达大相迥异.本文针对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主语中的映现初步讨论三个问题一、汉民族重主体意识、西方民族重客体意识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主语常体现为"人称",而英语主语则以"物称"居多.二、汉民族重整体与直觉、西方民族重分析与理性的思维方式分别导致汉语重"主题"而英语重"主语".三、汉民族求同、收敛和西方人求异、开放则直接影响到汉英主语长度与繁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周韦 《考试周刊》2010,(8):85-87
本文拟就礼貌与合作原则在中西跨文化语用领域的使用进行分析.从文化角度对比中西礼貌的用法和合作模式,阐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要注意的问题。了解中西方社会礼貌与合作原则的文化差异,无疑会增强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减少语用失误.帮助英语学习者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中式点心品种繁多。经过数千年点心师们的创新发展,西式点心的基本形态也丰富多彩,造型逼真。烘焙食品是由西方引进的,虽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在造型方面比起中国点心来说还是有所不同。笔者从面点工艺技术的角度就造型艺术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西音乐从形成到发展,分别有着自己国家的风情与底蕴。通过对中西音乐文化、音乐结构、审美原则等方面比较分析,进一步阐明音乐特色形成的不同原因,进而论述了中西音乐发展的不同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