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干预理念和干预方法方面发生了诸多变革.从注重课堂问题行为出现后的干预转向问题行为出现前的预防;从注重提升教师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转向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从针对学生或教师个体的干预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干预.本文对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我国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情绪行为问题是孤独症个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其在融合环境下学习、生活乃至就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正念干预是一种针对心理及情绪问题的干预方法,在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对国外有关正念干预在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问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探究该领域在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干预形式及干预效果方面的特点,能为我国孤独症个体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本研究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智障儿童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课堂中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现象的发生,验证该方法对干预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者对智障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评估,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功能。通过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ABA实验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并进行行为干预。研究结果表示,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处理智障儿童问题行为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箱庭游戏对行为问题幼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设计(A、B、C、D四个阶段共4个月)对三名幼儿园大班具有明显行为问题的研究对象进行箱庭游戏干预。研究对象一、二、三分别于多基线设计的B、C、D阶段开始接受箱庭游戏干预。结果:1、研究对象1在B、C、D阶段较基线A,问题行为次数显著减少,积极行为次数显著增加;研究对象2在C、D阶段较基线A、B的问题行为显著减少,积极行为次数有增加,未达到显著性;研究对象3在D阶段较基线A、B、C的问题行为次数有减少,但未达到显著性,积极行为次数显著增加。三个研究对象在干预期D的问题行为、积极行为次数没有显著差异。2、经过一到三个月的箱庭干预,研究对象箱庭主题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箱庭主题呈现出从"创伤"到"治愈"的变化。结论:1、采用箱庭游戏能够促进行为问题幼儿积极转变;2、箱庭游戏能有效的应用于幼儿园等教育系统的心理辅导及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三大核心症状之一,它的出现会对自闭症儿童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多方面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对刻板行为进行干预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本文通过试图梳理目前国外关于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刻板行为干预研究的特征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行为评估是以鉴定儿童问题行为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的行为评估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行为评估和干预研究都开始探讨功能性行为评估在问题儿童行为干预中的优势和应用,而在我国尚缺少相关研究。在回顾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该文介绍了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概念、假设、基本实施过程和常用测评工具,并对功能性行为评估与传统行为评估的区别和问题行为的功能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雷鹏  陈旭  关幼萌 《教育导刊》2010,(12):30-33
留守儿童可能存在多种心理及行为问题,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的干预研究还停留在政策层面,缺乏操作性强的干预方案。文章以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建构了相应的干预模型,并详细说明了该模型的操作流程,以期对该群体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9.
马占刚 《文教资料》2012,(11):149-150
目前以儿童问题行为的功能性评估为基础的干预已被广泛运用于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中,并已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本文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常见的功能、问题行为功能性评估的一般流程做详细的介绍,并在此评估基础上制定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使用跨行为撤回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培智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智障儿童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积极干预.研究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被试课堂问题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导向的干预.视觉分析、简化时间序列的C统计与社会效度分析结果表明,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的前事控制、后果控制等干预策略在改善智障儿童课堂问题行为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个体沙盘游戏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使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版对35名学前儿童进行前测,然后将其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八周的沙盘游戏干预,分别在干预四周(短程)、八周(长程)后对所有被试者进行后测,以检测沙盘游戏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短程沙盘游戏干预措施不足以显著改善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而经过长程干预之后,实验组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得到显著改善。儿童类型的主效应不再显著,问题儿童测试总分与正常儿童测试总分无差异,F(1,31)=2.278,p>0.05。但实验组别的主效应显著,实验组总分显著低于控制组,F(1,31)=5.816,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长程沙盘游戏干预措施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现在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大众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心理分析已有较 研究和报告,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从事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和服务的困难性,繁重的工作和从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中不为外人了解的辛酸,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着极大影.本文分析了基层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让 多人来关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关注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问题行为是近些年来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研究,了解大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并且最终给出大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干预策略,既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是青少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成瘾行为,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干预、药物干预、社会干预三个视角考察了国内外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的问题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采用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对重庆市部分小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探讨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多重障碍儿童的研究与干预已经引起我国特殊教育界的重视,对其有效教育和康复的问题已经被众多学校提上日程。本文分析多重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同时探讨了多重障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干预策略,包括心理和行为矫治的主要原则,心理和行为问题矫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离异家庭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使用倒返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幼儿园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问题行为严重的幼儿离座行为进行积极干预。研究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被试离座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包括前因控制和后果处理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该幼儿离座行为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智能不足儿童拾垃圾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某特殊学校一例有拾垃圾行为的智能不足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干预方法主要以正强化、负惩罚、拾垃圾比赛和榜样学习法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干预显着降低了被试课间拾垃圾行为的发生频次,说明通过适当的行为干预,拾垃圾行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最后探讨了行为改变的有效策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验证“地板时光”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打人并伴随哭闹行为干预的有效性,运用“地板时光”训练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打人并伴随哭闹行为进行了干预实验,结果发现“地板时光”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打人行为的干预效果显著,且伴随哭闹行为问题比主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