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理解主要不是对语言性文本的理解,而是历史意义、存在意义的宣示,这一理论逻辑内在地取消了理解标准问题;后现代解释学主观地取消了理解标准问题;解释学(狭义)的理解是对语言性文本的理解,理解的直接目的是把握文本意义。理解存在是否正确的问题,检验理解是否正确的标准应当是文本意义,即作者通过文本符号所表达的思想,而不能以文本的字面意义、作者的主观意图、作者的自我理解、理解者的自我理解、权威的理解、共同认可、客观实践或理解的“实践”为检验标准。理解的标准具有客观性,应用标准检验的过程包含主观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主观主义文本意义观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的不同特点,从新的视角解读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关系,认为文本意义的理解应该由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合力形成。提出了以文本为首要依据,充分考虑作者、读者因素等理解文本意义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叙事作品的评点,蕴含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作品的意义存在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还是存在于读者的理解中,读者能否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这都是金圣叹在评点中思考过的问题。在金圣叹那里,人都有"至诚之性",读者应当能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但由于作者创作情境和读者理解境域的复杂性,重建作者创作意图在实际上又是不可能的,也是无从判断的。面对这一困惑,金圣叹提出,读者要"眼照古人",以自己的理解去迎合作者的意图,"与古人捉笔一刹那顷精神,融成水乳"。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上曾出现了三种有影响的解读理论和解读实践:以作者的创作为理解作品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以文本自身的语言为理解文学意义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于翻译,许多人理解比较偏面简单。认为是"人云亦云","乌鸦学舌"之事。作者通过对《西游记》中"弱水"一词的理解与翻译进行分析,让大家对翻译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接受美学在联邦德国兴起,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视。然而,有一位特殊的“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家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就是作者。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自我阐释”,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同时为文学互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78):26-27
本文首先讨论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阅读本质的必要性,而后从四个方面具体讨论阅读的本质:意义在阅读本质中处于中心地位;阅读的本质在于理解,而理解是读者积极主动参与意义建构的心理认知过程;对阅读本质的考察离不开对作者和文本的考察;阅读过程是一个读者、文本、作者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于翻译,许多人理解比较偏面简单.认为是“人云亦云”,“乌鸦学舌”之事.作者通过对《西游记》中“弱水”一词的理解与翻译进行分析,让大家对翻译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刘颖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15):19-20
本文根据作者对物理定理、定律以及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介绍了物理公式中"="表达的几种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接受美学在联邦德国兴起,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视.然而,有一位特殊的"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家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就是作者.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自我阐释",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同时为文学互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作者对物理定理、定律以及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介绍了物理公式中“=”表达的几种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文学翻译之"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还是以作品的文本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都要求译者采取力图再现作者意图、复原文本意义为目的的“正读”的阅读方式。然而,现代意义观关于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决定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具有片面性、历史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正读”只能是一种理想,“误读”则是文学翻译之必然,也是再创造之基础。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文本的意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批评者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学翻译之“误读”,因为它使文学意义重建和文化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杨叶飞 《考试周刊》2012,(76):51-51
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发现.数学文化培养对学生的意义重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激发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今学生与鲁迅的距离感,作者指出,鲁迅的“立人”思想、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要力争实现的,所以应该鼓励今天的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去和鲁迅对话,去理解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教学时,我们常常发现自己的理解与作者的本义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由于两个重要的转化(作者把对自然、社会、人生各种微妙而复杂的体悟转化成言语符号;人们又将这些言语符号转化成与自身知识、经验、阅历共振的思想情感),作者的本义与人们的理解难以实现同一性,产生意义的扩张、转折乃至篡改,从而影响读者对文本内核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的或者没有明说的事实或者可能发生的事实。这类题目旨在考查考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的能力,属深层理解题。此类试题的设计常常包括infer,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外语考试的主要考查项目。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外语学习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阅读理解的本质着手,根据意思理解的三个层次,即抽象意义、话语意义、和语势,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本文提出提高阅读能力需要扩大词汇量,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宏观地通读全文把握上下文,了解文化通俗常识,把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作为阅读目标。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词汇量相当大,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成为大学阶段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根据词汇教学的理论和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多个视角讨论英语词汇意义的理解,旨在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它连接着读者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理解。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诠释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理解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把握好理解的限度问题,即在怎样的范围内才能正确把握文本或者说历史流传物的意义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西方不同诠释学做出了不同回答,其主要倾向性可做三种形态的划分。其中有追寻作者客观意图、有强调文本自身语言意义以及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强调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但作为文本的意义,它既不单在主体中也不单在客体中,理解活动应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中才能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