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鬼、巫山神女、洛神、杜丽娘是中国文化史上不断演变的性爱女神形象,她们都是美和爱的化身, 然而她们的性爱总是带有缺憾。人类注定要过三种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男女两性都有追求性爱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性在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说中对性爱的描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在目的上有着他自己“求真求美”的美学追求和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社会学追求,实现了他张扬自我和反抗虚伪的传统道德的审美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黄金时代》最深邃的文化意味就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性爱纠葛和现实境遇 ,揭示了不仅仅存在于文革时期 ,而且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全部人类文明中的种种难以克服、无法超越的荒诞现象 :诸如真相与假相、存在与虚无、有知与无知、有罪与无罪、情爱与性欲、梦想与现实、美好与丑恶之间无法厘清理顺的畸形矛盾、荒诞冲突和无以复加的混乱纠缠。在一向自以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面前 ,在一向以理性、有序自诩的人们面前 ,揭示出如此多的不容置疑的荒诞现象 ,无疑具有触目惊心 ,发人深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张资平的性爱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资平的性爱文学思想的基本点是把性爱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进行赞颂,追求性 爱的审美价值。推动他的小说情节发展的是性爱矛盾冲突,通过女性性欲的解放,批判了在中国传统的 性文化束缚下被扭曲的性价值观,具有反封建的历史意义和性爱审美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存在主义哲学视角下解析《云图》,发现小说处处蕴含着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大卫·米切尔秉承西方文学关注人性以及人类命运这一传统,着重描绘了边缘化人群在荒诞、异化的世界中悲惨的生存境遇及他们的自由选择,主人公们义无反顾地反抗强权、追求自由的无畏精神和存在主义呼吁人类正视现实、积极勇敢地进行自由选择的理论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立足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但又不拘泥于这一传统。本文主要研究哈代的小说《苔丝》中反映的生命中荒诞的一面。人生的荒诞和人类不懈的反抗与追求构成了悲壮但不乏激情的生命乐章,像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高潮与低谷的巨大落差中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性爱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考琳.麦卡洛《荆棘鸟》就直接触及了人类生命中最隐秘的角落——两性交融的性爱。她通过对梅吉与拉尔夫之间性爱历程的描写,探索了人类男女间的性爱,赞叹梅吉与拉尔夫之间的性爱。梅吉和拉尔夫的性爱既有具体的激情,又有抽象的超脱,是激情与超脱的有机结合,是神圣与世俗完美的统一,是情与欲、灵与肉的完美融合和同步共振。  相似文献   

8.
激情的反叛     
《在路上》中的“垮掉”分子们横穿美国,迷恋性爱、爵士乐、酒精、大麻,行为怪诞,寻欢作乐,疯狂至极。他们以此狂放行为来追求感官满足,从而使自己超越压抑个性和人类本能的社会。本文着重分析了“垮掉”分子典型狄安对性爱的迷恋以及对婚姻的态度,指出正是这两种东西使“垮掉”分子们感觉到自己拥有独立的个性、顽强地生存于循规蹈矩的市侩的边缘。  相似文献   

9.
洪峰小说的故事纽结主要是性爱.性爱出现在小说描写中很正常但要看作家出于什么目的去写它.自然主义的或低级趣味的描写使得性爱在文学中成了个相当敏感的问题,难怪史铁生在一篇题为《读洪峰小说有感》的文章里,在指出“洪峰常以性爱作为美好追求的象征”之后,紧接着差不多以宗教热情为“性爱”写了一大篇辩护辞,或者说赞美诗.洪峰的确不是为写性爱而写性爱.他写性爱的几种不同表现方式,是以此观察生命的本质,确立合理的生存方式.与此同时,性爱也成了一种尺度,用以衡量文明发展的健康与否,或者洞穿人类文化的积垢,剔括社会政治的污斑.洪峰决不是泛泛地写性爱,而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具体说,他是带着批判意识去写性爱的.这里,我不想重复人们对洪峰小说的看法,不想笼统地谈洪峰小说的性爱内容,而准备对洪峰的性爱小说作一些划分,以便确切地找出这些描写所体现的作家独到的思考和观念.  相似文献   

10.
奥尼尔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是孤独的、无助的.因此他在戏剧中揭示了人类无所归属的悲剧,也反映出人类生存和存在的荒诞.在一个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的荒诞世界里,人类不可能找到命运的归属,找到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逾》中大部分情况是作者个人“赤裸的自我”之表现;作者在婚姻、家庭和性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困惑,表明他是荒诞人生的最早感应者;象征和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加强了主题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关于渡边淳一的研究,要么局限在情爱小说,要么拘泥于作者医生出身。笔者考察发现渡边淳一深受存在主义者加缪的影响,从而对一系列荒诞现象的本质——死亡,进行反思、反抗。反抗力量的虚弱与死亡本质的强大,两者不均衡的力量对比造就了渡边文学的特有张力。于是渡边利用这种反抗力量——爱,对性爱的极致追求与描写,在日本繁华表象后面的现代性碎片中寻求一点喘息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再次抨击工业文明异化人性,批判理性导致生命枯竭的同时,提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完美理念。他把生机勃勃的拉格比树林构建成一个人间伊甸园,以性爱为主题,寻求摆脱工业文明造成的人性压抑的途径,追求完美人生的生活理念,充分诠释了小说家用身心合一的男女性爱拯救人类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放弃对生活终极意义的追求,认为宗教和科学都不能拯救世界;在文字表述上无连贯性,强调人类生存的困惑与荒诞。不过,它又象现代主义那样保持创造性、实验性和反传统性,在写作上采用一种拼贴画式的技巧。在后现代主义代表作《玻璃山》(Donald Barthelme著)中,作者通过一个攀爬玻璃山的实验性行为,揭示了小说的虚伪,用“语言游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实的荒诞。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说过: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的痛苦是用微笑来表现的。读者可以透过嬉笑的文字,读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王立纯在《〈庆典〉创作谈》中写道:“面对世界的苦难,幽默便是一大哲学。”王立纯在小说中以一种达观的乐感精神超越苦难.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荒诞。  相似文献   

16.
"性爱"是生命本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个体行动的原动力之一.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当它和似乎永远伴随着人类的"荒诞"缔结姻缘时,必然会对个体生命及其本质产生基础性撞击,最终这种激烈矛盾运动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形而上的时间意义,进行着深刻的自我消解与存在意义上的回归.正是在这种非同一般却又必然需要的消解和回归中,生命拥有了全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古代性爱向现代性爱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文学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形象的描述。通过对古代四部作品中女性爱情追求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性爱向现代性爱发展的轨迹:《西厢记》中出现了现代性爱的叛逆者;《牡丹亭》中杜、柳的爱情有了现代性爱的萌芽;《长生殿》中李、杨的爱情把现代性爱向前推进了一步;《红楼梦》中贾、林的爱情把现代性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性爱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荒诞戏剧承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荒诞戏剧与西方荒诞戏剧有着事实上的影响和渊源关系。中国荒诞戏剧在主题因子、内向化品格和反戏剧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西方荒诞戏剧呈现出一致的艺术追求。而信仰危机以及民族之间相通的艺术旨趣使这种中西戏剧对话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西西弗神话》是阿贝尔·加缪早期思考荒诞问题的三部代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集中体现了他的存在主义和荒诞哲学思想。该书以"荒诞的人"为核心,主要借助对"西西弗"这一人物形象意义的阐发,通过对自杀、自由、希望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荒诞"全新的内涵,并将其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从形象描述的文学层面提升到了逻辑思辨的哲学层面,并为人类如何面对荒诞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