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顺义区承担了北京市教委"课程改革与德育实效性研究"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站在生命的高度俯视课堂,德育与学科教学是血脉相连的整体,共同指向育人这个核心的目标.项目实施的过程,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寻找课堂的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教育真正回归其本源、让师生在教育生活中共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新民 《教师》2019,(4):8-9
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每位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功效。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教师抓住了课堂,才能抓住全员德育的精髓,才能抓准学校德育的命脉。课堂中的德育应该贯彻到每一个学科,贯彻每一节课的始终,教师要更新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发挥示范作用,在一切教育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用技术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发现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进行学科德育要素设计是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学科德育的前提.以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例,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包括:挖掘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德育要素,构建通用技术学科"5+X"德育范畴;实施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教学,设计系列挑战性任务;提升通用技术教师德育素养,发挥教师德育价值等.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科学设计德育要素,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吴凤莲 《广西教育》2008,(36):24-2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独特完善的德育体系,因此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便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实施学科德育渗透应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和教师表率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性”教学渗透,充分挖掘学科及教材蕴涵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教之道,德为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育人的主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落实德育首位观,实施全员育人、全域育人,努力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形成了一套以德育研究为引领、以学科渗透和班级文化建设为主体、家校共育的德育体系。一、以德育研究为引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育人水平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整理、总结、反思、提升,积极探索当前小学生的德育方法和途径,进行德育实践研究。每学期召开两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学因其内生道德追求而使德育本源地成为教学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中根深蒂固的德育"工作意识"以及在其实践中形成的德育"渗透说"的误导,造成教学与德育的二分和学科德育形式主义的现象。学科德育的根本问题在于道德"外求"的思路,学科德育不应该成为关于"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或是"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而是学科教学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问题。学科德育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实现教学回归"育人"的本原。这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学科育人意识和"德能",按照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开展教学设计,并实现"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学科德育区别于专门德育课,其因间接性、渗透性等特点而具有独特的德育意义。中小学的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附于学科知识之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利用,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陷入难为之困境。面对现实中教师学科育人的种种偏失,教师应在教学中促进知识与道德的融通,运用教学机智巧妙进行道德感染,树立以人育人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伦理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德育除了与其他学科共同承担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育人功能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有效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仅能做学科之师而且能做育人之师。  相似文献   

10.
一、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学校的首任是育人",这在今天已达成共识.目前德育实施是多渠道的,包括:学科德育、班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在众多的途径中,涉及教师面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当数学科德育.  相似文献   

11.
教师德育能力在微观世界关乎课堂育人质量,在中观世界关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在宏观世界关乎立德树人、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进程。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高水平专业化德育能力已经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最深沉、最基础的价值支点和动力源泉。教师德育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时代性,承担着塑建学生道德生命、价值世界和伦理能力的育人功能。审视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存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脱节的事实性弱化态势,造成深层次教育隐忧。基于教师专业伦理的资源供给、课程育人与教育性教学的时代优化、教师学习力与研究力的动力激活,应当成为教师德育能力专业发展的纾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语文学科育人策略与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即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深挖教材,利用其中具有丰厚育人要素的作品,探索实施学科育人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由注...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不仅仅指向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情操等,更指向美好生活、生命健康成长.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学科德育因子,丰富学科德育方式,优化学科德育过程,催生学科德育评价;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坚持学科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14.
刘青 《教学与管理》2021,(10):11-13
德育敏感性,即捕捉德育契机的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能力.在德育成为教育"重中之重"的当下,德育还存在很多短板,其中较为突出的短板是部分学校将德育教育课程化,非德育课教师德育敏感性缺失,重视教书、忽视育人.提高各任课教师的德育敏感性,从"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拓展,以课程为载体将德育渗透到每门功课的教学中,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屹 《江苏教育》2023,(30):7-10
“学科德育”是对中小学“德育学科”育德的“超越”,是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的育人要求。从操作层面而言,学科德育实质是教师基于学科特质,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价值体认,和学生一起过有道德的生活,从而实现学科教学方式和学科育人要素的有机融合。新的历史时代,学科德育如何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成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课题。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理应肩负起探索学科德育的新使命,在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在两个《纲要》颁布以后,作为《纲要》实施的关键人物--教师,如何提高他们的育德能力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提出,育人先育师,要不断提高每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但是,我们在学校进行的调研表明,教师普遍觉得如何对学生实施德育确实缺少办法。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的态势,在这一新情况下,传统的观念和手段与德育工作发生了碰撞,教师应该亟需更新哪些观念,在做法上又如何与时俱进?在本刊《学科德育专辑》中,我们邀请了沪上对这一问题有所思考和实践的专家和名师,为教师们开展学科德育工作"支招"。  相似文献   

17.
学科德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高校实施学科德育有其学理、政策和现实依据。实施学科德育应加强学科德育的组织领导、做好学科德育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探索学科德育的考核激励机制、推进通识教育、加强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相对于教师教书能力的培养而言,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校本培训务必要注重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一、教师育人能力的分析在教育学中,教师的教书能力被称为教学能力,育人能力被称为教育能力。广义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狭义的教育能力则与教学能力相平行,过去其多指德育能力,现在其内涵很丰富,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心育才能,即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能力的育人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四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包括教育观…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师是教师的基本身份,学科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德育是教学的内在规定性,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另加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师的专业品格和能力。学科德育要基于学科特质,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价值经历中进行价值体认,其本质是师生共同创造积极的道德生活。学科德育需要加强研究,探寻科学规律,要把握适宜性、成长性要求,点燃学生的情感,让道德学习成为美的历程。正是在研究和创造中,教师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道德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也塑造自己的道德境界,为自己做理想的学科教师搭建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蓝其高 《广西教育》2008,(21):25-26
中职生源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逐年下降,因此德育工作更显重要。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有赖于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行动。本文提出了学科德育的理念,并阐述了学科德育的意义和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