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德育要寓于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学科德育是最基本的途径。所谓学科德育,就是指借助于科学的方法把德育内容和具体的学科知识揉合在一起,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创设和利用科学知识所具有的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学科德育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2.
德育途径是德育取得良好实效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存在着教学途径主渠道不畅通,活动途径走过场,班主任工作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必须恢复德育课在学校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明确各项活动的育人目的,让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为"人"的引导者,方能确保德育途径畅通,顺利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学科德育之于教学,既不是渗透,也不是衔接和融合,而应是彰显。把学科本身固有的人文性张扬出来,这才是学科德育的本意。教师应把学科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思想和目的,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调研,把握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态;适切定位三维目标;挖掘文本德育资源;凸显各学科育人优势和创设蕴含道德互动的教学过程等策略,在教学活动不断寻找,在对教学之存在本身、教学之本真追求中成就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进而实现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成了课改不可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进而实现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成了课改不可回避的难题。近几年,笔者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学科德育”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在课中喊几句德育口号,贴标签,生拉硬套或把学科课上成德育课等。还有不少教师依然我行我素,认为德育是隐性的东西,无法考核,从功利出发,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科中丰富的人文资源、德育资源视而不见,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但囿于能力,无法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著名德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檀传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效地强化了德育工作中原来薄弱的品德教育,但德育工作在取得进步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德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种种弊端。文章从学校德育的目的、德育的行动过程,学校德育教学及评价等方面来探究现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校内校外都要抓紧,放松不得。  相似文献   

9.
<正>对中小学校而言,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然而,中小学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如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都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如果想要让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中小学又该如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学科德育研究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其论域包括:学科德育相关概念研究;学科德育与学科教育关系,学科德育地位、特点与价值,学科德育主体与方式等整体性研究;人文类、科学类、体艺类学科德育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等学科性研究;中小学学科德育现实性与建设性研究。学科德育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科化研究有余,整体化研究不足;学段化研究丰富,一体化研究匮乏;实践性研究较多,理论化研究鲜见。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大致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是独立性德育,包括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班主任工作;第二类是渗透性德育,指德育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特别是教学工作之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第三类是实践性德育,包括公益劳动、活动性课程、社团组织生活、社会实践等;第四类是综合性德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各种德育活动相  相似文献   

12.
一、可行性 1.《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过程应该充满理智和道德的发展。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倡导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决定着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未来状况。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要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但当前中小学德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存在问题,必须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才能以保证国家建设有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张宪春 《文教资料》2007,(30):96-97
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迫切要求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1.陈旧的教育方式,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德育质量。要解决此问题:首先,提高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认识;其次,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并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差,实效性不强制约着德育工作的效果。3.独生子女给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4.不良的社会风气、环境对德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实效性不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提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德育意识,增强教师的育人责任感。与家庭通力配合,有力形成德育的合力。制订明确的德育目标,提高层次化、具体化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科式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空泛,教学形式单调,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实效差,学生普遍表现出道德上的言行不一,知行脱节,面对现实问题缺乏道德选择、判断和创造能力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建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改造德育内容,变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构成体系,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德育内容、方式、过程、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内容切实化;自主建构与主体意识的方式多样化;师生对话与自我顿悟的过程灵活化;动态意识与多元思想的评价延展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科式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空泛,教学形式单调,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实效差,学生普遍表现出道德上的言行不一,知行脱节,面对现实问题缺乏道德选择、判断和创造能力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建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改造德育内容,变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德育为先导,把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是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势头。然而,学科德育渗透的情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文章从数学学科角度谈谈学科德育渗透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