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带着这样的追求,学校将幸福和自主开放的课堂相结合,提出了"幸福教育下的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陈姝均 《辽宁教育》2013,(9X):67-68
<正>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学校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而  相似文献   

3.
一节充满愉悦感、幸福感的语文课上完了.张晓慧老师带领孩子们淌着“幸福的泉水”欢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回味刚刚看到的师生学习活动情景,不由心生感慨: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幸福只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在我们当前的许多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教,耐心细致地引……累;学生枯燥无味地读,机械重复地练……苦!教师没有职业的幸福感,学生没有学习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的.著名思义,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了提升素质的教育.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考学和升学,是为了让学生拿到一张显赫的文凭;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在前些年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学科考试竞赛中反应出来的.中国选送参加奥林匹克考试竞赛的中小学优秀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每每都拿第一,可是中国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却赶不上日、美等国的学生,这种状况致使人们不得不对中国的现实教育状况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反省.为什么考试成绩这么优异,素质却如此低下?为什么学历如此之高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却赶不上别人?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而不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教育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得以实现的。把学生教育好是教师与家长的共同目标,加  相似文献   

6.
提起小学体育课,有些人的脑海里马上会蹦出这样的想法:“不就是在操场上哄孩子们玩吗?”“体育生没个成绩好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无怪乎,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解,确实,我们平时的很多体育课,由于过于随意,或者过于重视体育技巧的传授,基本上上得要么散漫,要么折腾,家长看着不满意,孩子们也没多大收获.  相似文献   

7.
凯钦自杀,的确是一个悲剧.我也感到很悲痛.学校和教师方面,值得总结的教训很多.比如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当是怎样的关系?学生出了这样那样的毛病,老师强迫学生通知家长的做法是否可取?教师批评学生,哪些语言是应当避免的?等等.但在这件事上,教师和学校是否应当负法律责任,却不是凭感情支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身为教师,平时要求学生按时上交作业,你是否向学生和家长及时反馈了作业情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你是否把批改的任务推给了学生?要求学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你是否只是草率地批个"阅"字了事?一个教师的责任心,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但现实中,面对学生交来的作业,很多老师却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那么,批改作业时,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身正为范呢?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但在教育现实中,我们却发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有些教师、学校,不重视家委会建设和家校沟通;有些班主任、学校,虽然也组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却往往浮而不实,机械应付,重形式而轻内容,只是班主任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单向传递给家长,而不是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教育的内涵性介入,而这些信息也往往只是针对孩子的课业分数,很少关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历时半年的“江苏省儿童环保小发明大赛”近日落下帷幕,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获奖的名单中,来自郊县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一些市区的学校却“剃了光头”。也许,我们城里的孩子们并不缺乏环保意识,也并不是没有发明创造的精神,只是如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长和孩子们越来越现实,对这些虽然是“省级”的比赛,但是对孩子的毕业升学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不能“加分”的发明创造活动缺乏了参与的动力。何况现在城里的孩子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除了要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外,还要赶家教,还要到各种带考级拿证书对升学有帮助的兴趣班去学习。因此,这也成了发明创造在城里的学校“遇冷”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1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 系于教师。教师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关键。走在校园里,我常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师究竟能教给孩子们些什么呢?学校是家园,那么,我们这个可爱的家园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吗?看到放在案头的两本书《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用赏识教育法培养孩子》和《追求阳光心态》,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的缘由(一 )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有二 :其一 ,它驱赶全体学生去挤“独木桥”,由此导致学校教育往往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 ,中、小学成了大学的预备班 ,于是普及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被忽略了。其二 ,它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 ,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片面发展、被动发展。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不能只怪学校 ,其实 ,社会上的压力很大 ,整个社会都有一个端正教育思想的问题 ,许多家长从孩子进幼儿园开始就把目标瞄准大学。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 ,行政部门压学校 ,学校压教师 ,教师压学生 ,家长压子女。层层…  相似文献   

13.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的。著名思义,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了提升素质的教育。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考学和升学,是为了让学生拿到一张显赫的文凭;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在前些年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学科考试竞赛中反应出来的。中国选送参加奥林匹克考试竞赛的中小学优秀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每每都拿第一,可是中国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却赶不上日、美等国的学生,这种状况致使人们不得不对中国的现实教育状况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反省。为什么考试成绩这么优异,素质却如此低下?为什么学历如此之高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却赶不上别人?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而不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品读     
<正>应该承认,在应试教育下,我们仍然有一些人是幸福的。但还有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孩子、家长和教师感到幸福的比重有多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是否是幸福的"是当下中国教育关注的重点。怎样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幸福不幸福"是最为基础的判断标准。如果把这个标准运用到教育事业上面,我们可以这样去问:教育是否是幸福的?学生、教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东 《师道》2006,(4):12-12
一、升学重压使以人为本远离毕业班教师在升学考试等评价制度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学校仍然一如既往地格外关注毕业班,升学重担毫不留情地压在了所有毕业班教师的身上。于是,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节假日。补课,补课,还是补课。学校的清贫决定了劳动的性质——无偿。时刻被学生、考试、升学率缠绕的毕业班教师怎能体会到“以人为本”?二、家长的责难使以人为本远离普通教师现在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为何家长如此不理解我们?仅仅出于教师的责任心,偶尔对一些极其淘气的孩子语言过激了点,行为过度了些,和我们一样对孩子有教育义务的家长,就带…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并非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好的事情,当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时,熟不知,家长委员会这一组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家长们也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来,以此来加强家校联系。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些学校要么压根没设立家委会,学校管理全由校方说了算;要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设立家委会,但家委会却无任何实权可言。一方面是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不上心,另  相似文献   

18.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而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却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学校迫于升学、考核等各方面的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明显不足,从而给学生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造成学生失意、抑郁;家长把“再苦不能苦孩子”发挥到极致,过度娇惯孩子,  相似文献   

19.
假如我是校长,我一定每天早晨站在学校大门口,像李庆明那样,对每一个来上学的孩子微笑地点头致意.当和煦的阳光照在孩子们如花的笑靥时,我顿时会觉得,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施行教育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拥有相应的知识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让他们在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生活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过分强调知识与命运,必将导致功利性的教育. 功利性的教育会让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急剧下降.两千余年来,我们一直在为教育设置标准,近三十年来尤盛,这本无可厚非,而知识标准发展成为幸福标准后,一切都在偷偷地变化了.社会、学校、家长无一例外地向学生灌输一个理念:学生必须有一流的成绩,然后考个一流的学校,有个稳定的好的饭碗,然后就会有好的家庭和生活,这样就一生幸福了.这个标准是不是真的让学生幸福呢?事实上,这个标准毁了很多特长生,也没让那些考到好学校找到好工作的人幸福起来,在现实面前,相当部分的人对社会充满着怨愤.从小学到大学,很多学校的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亦是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