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配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但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中,有些论者对这一观点提出疑义。笔者认为,只有摆脱按生要素分配的种种认识误区,才能使党中央提出的这一重大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一、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空间存在方式及它们的地域分布和配置关系,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极大。根据生产力因素空间组合规律,实现经济区域内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生产要素空间组合的一般理论 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就是生产力布局。生产力布局是生产力的空间存在和发展形式。关于生产力布局理论,不仅国内,甚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对这一理论都进行过详细阐述,概括起来如下:  相似文献   

3.
化生产力的提出,突出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的人本思想,人的智能和技术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知识产业、网络经济、信息产业是化生产力的外在形态。21世纪将是化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化生产力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要强化全民的“化生产力”意识,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一、开发人力资源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一)开发人力资源问题的提出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潜在能力。它是能够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与物质资源相比,它是积极的主动性的生产要素。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人作为生产力中的基本要素,与以资本为形态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生产力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产力思想丰富而深刻,但这一思想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生态生产力概念全面完整的体现了人和自然的辨证关系,克服了传统生产力概念的缺陷。具有环保意识的劳动者和自然是生态生产力的两大基本要素;生产工具和人民生活质量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树立生态生产力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邓小平关于所有制问题的论述,是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它不仅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我们突破传统观念在所有制上认识的误区,全面理解党的十五大关于公有制含义、实现形式等重大问题的论述,继续调整和完善价格所有制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传统观念在所有制上的认识误区  建国以来,我们在经济上存在一系列认识误区,但最大的认识误区体现在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认识上。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认识误区集中体现在三点:一是把所有制标准立于生产力标准之上,片面求公求…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就说明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价值转移。但是,创造价值与分配价值不是唯一的因果关系,劳动创造价值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并不矛盾;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在现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智能理论以人的思维力为核心,关注人的认知领域,而将人的其他方面的能力置于次要地位,体现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由此导致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忽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是对传统智能理论的突破。文中论述了传统智能理论在课程评价方面的误区及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评价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生产力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探析其生态价值,还原其真实意义,维护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补充、完善现行生产力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生产力实体要素、生产要素的构成论述了“自然”这种生态系统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工业生产生态化的设想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条件、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是生产力”不仅从理论可以证明,而且在实践也得以体现。社会宁通过与人力资源开发、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信息获取和知识创新才能实现。必须走技术性和产业化研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浅谈“德育首位“传统的现实挖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捷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16(4):112-116,125
"德育首位"的历史传统和科学内涵,体现了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清除"德育首位"认识误区,挖掘"德育首位"传统的现实意义,可以丰富和完善德育教育的理论,促进新时期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事实上是劳动力价值分配。据此,我国目前的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形式都决定了我们的分配制度只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也不会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而且在实践中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只有坚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建立和完善一个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应当以生产力为标准来划分社会形态,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应当全面准确并历史地加以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结合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最一般意义上讲要经过原生自然经济社会、次生物化商品经济社会和再生计划产品经济社会这样三种社会形态。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才能更深刻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体现社会发展规律性和历史主体自觉活动能动性之间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给出生产力概念一个具体的定义,但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熏或实践能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僻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传统的以物质为本体的生产力理论是对马、恩生产力观的误读,并对社会主义实践造成过不同程度的影响。重新阐释马、恩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对于我们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推进理论创新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尤其是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特殊作用。现就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这个转化中人起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一、科学枝术要转化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论述。马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①恩格斯也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②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辩证法思想。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当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设计和制造出先进机器设备,产生出先进的工艺方法,科学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它体现为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是生产力的现实要素。  相似文献   

17.
实物期权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物期权是期权理论的一个新型应用。实物期权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投资方法瓶颈,比传统的投资方法更能适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但是,实物期权理论也存在缺陷,不仅体现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本身的不足,更多的是人们运用实物期权理论于项目投资决策时存在认识误区,从而导致像因特网和其他高科技投资泡沫的破灭。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中 ,知识产品的多少和劳动者知识水平的高低 ,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好坏的关键。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一般以无形资产和专业人才的形式存在 ,是知识经济中的主要资源 ,而自然资源和资本往往退居次要地位。知识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经济领域将发生一场“知识革命” ,一些传统的理财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知识是创造超常效益的源泉受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 ,长期以来 ,我们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仅局限于自然资源和资本上 ,而把知识排除在生产要素之外。体现在会计核算上 ,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过程看成是“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  相似文献   

19.
生产要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管理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生产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决定因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根据,市场经济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必要和必然的选择。在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举措,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育生产力,它只有通过推广和应用并在实践中加以“消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正确认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思考和分析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是当前每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