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徐州市区196名在园幼儿的家长发放了问卷分析发现:3-6岁"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整体较好,3-4岁、5-6岁是"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快速发展的时期,4-5岁社会性发展相对较为平缓。3-6岁"独二代幼儿"意志和独立性分数较低,意志薄弱和独立性差仍然是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独二代幼儿"并不像有学者预测的比会独一代发生更多的社会性问题,无侵犯性、依恋家人、同情和助人得分较高,而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自尊心等方面也在3-4岁、5-6岁时期快速得到快速方面。  相似文献   

2.
调查安徽省合肥、淮南两地不同幼儿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探讨家庭因素和幼儿园的影响.方法:采用陈会昌的《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342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幼儿社会性发展总体良好.②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呈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3-4岁是一个重要关键期.③幼儿园教育、家长职业、亲子相处时间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年龄发展、家庭因素、幼儿园教育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理解是社会认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幼儿情绪理解迅速发展的时期.本研究选取142名3岁~6岁幼儿,通过表情识别、情绪线索识别、愿望情绪理解、信念情绪理解四项测验任务,探讨我国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年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礼仪之邦,孩子是祖国的未来,3至6岁的学前儿童模仿能力强,这一阶段的孩子也是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适用年龄:3~6岁设计来源心情娃娃特工队是社会领域中情绪情感识别的玩教具。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近阶段大部分教师的困惑。教师发现,由幼儿情绪引发的事件越来越多,“情绪家庭”和“情绪孩子”也越来越多。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依靠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并不能达成“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性是儿童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成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幼儿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持续最久的一种因素,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动因。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父亲和母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最早的教育者、示范者和评价者。  相似文献   

7.
3-6岁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园组织教师结合教育实际,从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入手,从情感教育入手,来逐渐培养起幼儿积极的社会性情感。  相似文献   

8.
3~4岁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其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内,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会性方面都将进一步发展。幼儿将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虽然是很初浅的,但其作用却非常重要。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和谐发展。5~6岁幼儿处于过  相似文献   

11.
<正>父性教育,从狭义上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主动实施或提供具有父性角色特征的家庭教育活动。相对于母性教育活动而言,父性教育活动具有强健有力、果断、不拘小节等特征。父性教育缺失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在意识或行为上很少给予幼儿父爱或自动放弃教育幼儿的权利的行为。很多人都认为,父性教育就是父亲要亲自实施的教育,即像母亲一样地照顾和教育幼儿。其实不然,父亲对幼儿的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人们关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以及幼儿多元的智能开发,却忽视了幼儿人际互动的重要性。幼儿在园的人际互动是体现幼儿心智和社会性水平的一个行为,其中同伴间的互动尤为重要。在同伴互动中幼儿能够逐渐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不同,进而慢慢地学会尊重、沟通、合作、妥协,而3-6岁正是幼儿同伴互动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学前期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为今后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3~6岁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父亲在"亲子共读"中缺位现象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并为父亲参与"亲子共读"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4.
熊玲 《学前教育》2021,(7):9-11
助人行为是亲社会性行为中重要且突出的部分。3~6岁是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幼儿园集体教学环境和我国传统集体主义社会氛围,从小培养幼儿的助人意识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做出外在的助人行为,首先需要其能够观察并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困难所在,理解他人的感受,继而分析问题,采取不同策略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因此,幼儿助人行为是幼儿的观察能力、共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5.
何苑 《成才之路》2014,(35):86-86
3岁~6岁阶段的儿童,小肌肉群正处于幼嫩的时期,思维阶段也是从直觉行动思维迅速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过渡,这时候他们最需要、最适合的就是大量手眼结合的运动。泥工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幼儿技能技巧、提高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心理韧性作用机制,本研究将幼儿心理韧性作为中间变量,探究父亲参与教养、幼儿心理韧性和学习品质三者关系.运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三所幼儿园的421名父亲及其3-6岁孩子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以及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幼儿心理韧性整体发展呈正态分布;父亲参与教养、幼儿心理韧性和幼儿...  相似文献   

17.
学前期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为今后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3~6岁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父亲在"亲子共读"中缺位现象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并为父亲参与"亲子共读"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8.
《家长》2013,(12):4-4
近期,一档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而节目的大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另一个问题: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爸爸去哪儿了?据相关调查,爸爸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严重缺位。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  相似文献   

19.
一、幼儿园家园互动的意义为了指导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炉给幼儿社会教育指明了方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未来生活质量。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独、灌、利"。《指南》指明了社会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方向,对杜绝我国幼儿社会教育中出现的"独、灌、利"现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