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曼陀罗绘画对自我和谐的评估与促进作用。方法:将41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①曼陀罗的秩序性及整合性上,自我和谐低分组显著高于中间组及高分组(p〈0.025);②曼陀罗绘画情绪和谐、色彩匹配、宗教事物及冷暖色调等四项能解释34%的自我和谐;③绘画曼陀罗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及总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3.86,2.01,4.91,p〈0.005),而自我灵活性则显著高于控制组(t=-2.79,p〈0.005);④绘画查理版曼陀罗后,自我刻板性显著低于荣格版。结论:曼陀罗绘画可以用于评估与干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2.
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三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局限于传授绘画技能以及评价作品.而是应该体现在策划、启发和诱导等方面。因此,我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下面以《画音乐》活动为例,简述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图画艺术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儿童画也是如此。从儿童画的教育功能出发.更应注重的是其内容.是儿童的自我表现。但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自我。绘画的技能技巧也不能忽略。诚然.儿童具有规律性的画挂特征和变化顺序.但是只靠自发的面法并不能满足他们自我表达的需求,尤其是涂鸦期之后。  相似文献   

4.
作为“形而下”的艺术,同时也致力于“形而上”的本体追求。然而中国艺术的形上追求是以天人合一为前提的,其对“形而下”的超越并未引向宗教神学,而是引向超感性,但不离自然的“道”。因此,中国艺术的精神是哲学的、人性的,而非宗教的、神性的。中国绘画通过其理论建构、笔墨及意象、意境的创造,最终完成了对客观与主现、物与心即象与意、景与情、客观物象与主体精神意图的双重超越,这种超越基于对“道”的领悟,其实质是对作为宇宙本根的、自我创化的、自由生命的开显。‘  相似文献   

5.
自我"与"非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命题,可以说是所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在画作上的集中表现。客观与主观、感性与理性、具象与抽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辩证统一的关系,无不体现在"自我"与"非我"之中,成为它们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这种精神形成于人类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及自我需要过程中.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初中的青少年,其自我同一性容易受到冲击,很多在童年期已经形成的自我认知,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挑战。此阶段的青少年尤其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希望自己被认同、被理解,又渴望独立、与众不同。个人能力与自我期待的整合、需要认同又渴望特别的内在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身心体验常常影响着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表达。很多青少年开始对家庭赋予自己的意义产生怀疑,出现各种不恰当、不适应的言语或行为表现。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儿童画是艺术,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是的,儿童绘画是一种能动的自主性活动;是智能底蕴和审美抒情的统一。儿童绘画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组织特性,它的可塑性强,并具有接受指导的可控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绘画活动,发挥教育的指导功能,使绘画成为幼儿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的手段,同时,也充分发挥幼儿的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单金雪  周曦 《学前教育》2006,(11):41-42
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幼儿依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三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局限于传授绘画技能以及评价作品,而是应该体现在繁划、启发和诱导等方面。因此,我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下面以《画音乐》活动为例。简述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中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与作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的和谐美不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中和美是中国艺术家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和美的追求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儿童绘画是儿童本体在寻求确证过程中的一种符号冲动,它在实现着记述事件和表达感情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儿童试图超越现实时空的努力,这是儿童绘画的本质所在。儿童绘画通过线条、色彩等形式要素,表达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在符号使用上与语言功能接近。正是通过符号媒介,儿童绘画与英语学习和写作,共同参与了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三者统一于借符号形式确证自我这一本质上。在教育中,三者的结合则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全面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梦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而艺术是展示人类"梦幻"的重要渠道。楚地漆器纹饰云气流荡,事物处于瞬息万变之中,一事物可以幻化为他事物,人物或奇谲诡怪或飘然飞升,具有"梦幻"艺术效果。超现实主义绘画受到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力求表现非理性、无逻辑的梦幻世界,也具有"梦幻"艺术效果。楚地漆器纹饰是人类对于宇宙混沌状态的集体记忆,体现了主客不分的原始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混沌体验。超现实主义绘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艺术家在倦怠于理性和秩序的生存状态下对于非理性世界的呼唤,是清醒的艺术家刻意制造的梦幻之境,折射出理性语境下人类的惶惑和恐惧。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以幼儿为主体、以游戏情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我们探索出了六步激活式教学法,来满足幼儿成长过程中不断求新、求变和实现自我心理的需求,发挥绘画教育活动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抽象绘画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审美向多元化拓宽的产物。抽象绘画应用点、线、面、体、色彩等元素。构成超越实际生活的抽象符号来表现画家自我感受,让人通过复杂的形象思维活动去体会作品中的理性美感。它是纯意识、纯形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研究教学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两个倾向:一是研究教师如何教.二是研究学生如何学。然而.我们却忘记了儿童本身。习惯于按照成人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去理解儿童.是当前教育的一个最大问题。因此.解读儿童是我们研究教学的前提.解读儿童的角度是多维的。如校园流传的童谣、儿童的日常话语、儿童的作文等。而儿童绘画作品无疑是儿童对自我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本文拟从一年级儿童的几幅绘画作品入手.试图对当代儿童进行解读.以期抛砖引玉.旨在希望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能走进儿童世界去认识儿童.并基于对当代儿童的解读去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认为,绘画的过程连同材料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无须用文学叙述的语言方式来解答近似哲学思辩的命题。实现人对自然的超越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思想宗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精神实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某种心理倾向和在一定目标的导引下对自己的形象、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并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在近现代西方美术史中有着不朽的贡献和地位,他和蒙德里安被称之为"冷抽象"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是心灵的呼唤,是对自我感受的真实宣泄,他强调用"內在的精神"去重塑一个"世界"。大胆创新,把纷繁的世界用点线面和大小不同的、形状各异的色块谱写出抽象艺术的华丽篇章。他是一位富有才气又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表现的成功典范。因此,康定斯基被人们广泛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和鼻祖。  相似文献   

19.
原始人类和儿童用稚拙、朴实的手法表达主观的想象和情感,创造出了具有稚拙美特征的绘画形式。它们以其感人的魅力,引领我们徜徉在返璞归真的精神世界里。现代绘画中对于表达内在情感的追求深受其影响,也以与之相似的形式呼唤着人类最原始的、美好的心灵,并启迪着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深思。现代绘画中摒弃一切没有创造性的对自然的照抄和没有生命力的单纯的形式追求,用有着原始的朴素情感意味的绘画形式唤起人类永恒的、纯洁的和高尚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在近现代西方美术史中有着不朽的贡献和地位,他和蒙德里安被称之为"冷抽象"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是心灵的呼唤,是对自我感受的真实宣泄,他强调用"內在的精神"去重塑一个"世界"。大胆创新,把纷繁的世界用点线面和大小不同的、形状各异的色块谱写出抽象艺术的华丽篇章。他是一位富有才气又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表现的成功典范。因此,康定斯基被人们广泛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和鼻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