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博士生的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博士生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但博士生的体育教育在绝大多数高校仍是一块空白。文章根据博士生体育教育中的实践,结合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博士生的体育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的改革,不仅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有了大幅度增加,而且校园空间和教育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扩展。然而,伴随着教育的发展,也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应的困难,尤其是如何保证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维护校园稳定乃至社会安定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对于学校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初中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改革需要我们对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中学体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重点大学本科教育实行四年制学科教育模式的探讨许香平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普遍实行四年制,即学生按专业录取、按专业培养、按专业毕业分配。四年制专业教育是我国从苏联学习的传统专业教育体制的继续。在“六五”期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经确定为博士生、硕士生、...  相似文献   

5.
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平 《文教资料》2008,(28):298-300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博士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促进了我国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无论是博士生培养的质量还是数量,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和数量的各因素中,生源问题是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用创新的思路,革新现有博士生招生当中的一些政策、措施,如吸引优秀硕士生留在国内攻读博士,调整入学考试外语的难度和内容,增加博士生在校和毕业后的待遇,改革国家人事管理制度等,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我国博士生入学质量,进而促进我国博士教育健康、有序、积极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博士生教育流失包括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涵盖了博士生个体的主动抉择和培养单位的质量把控。博士生流失在就读阶段、流失结果和学科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的改革方向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流失率,举措包括加强培养的结构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资助培养的关键节点以及将高校和系作为改革落脚点。中国博士生教育的流失率低,但是高学业完成率并不必然代表高质量。因此,中国博士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流失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正在推动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向更深层次进行 ,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地发展提供了机遇 ,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要求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规格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还相应地要求进行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体制 ,更好地发挥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我国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因此 ,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也必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及其教育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博士生选拔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博士生选拔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和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李玲,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博士,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领衔完成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类)重点项目"城乡一体化教育体制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教育体制在做出相应改革的同时,也使得艺术设计教育得以普及和发展。通过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规模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此项专业[1],可以说教育规模空前壮大。而选择此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是呈现逐年增长的势态,该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Quality preparation of doctoral students is a key to the surviv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Past research has revealed a shortage of students graduating with a doctoral degree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 general reluctance of teachers to leave their jobs to pursue an advanced degree. A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ies preparing new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assistant professors decreases, those in the profession are concerned for the future of teacher education. Unlike other professions that prepare more doctoral students than the market can accommodate,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doctoral programs.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summary information on supply and demand, which will be used to identify trend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status of doctoral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hether university programs will be able to prepare a sufficient number of professors to replace the ag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oriate.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对于引导和推动博士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输入质量评价、事业性机构参与的输出质量评价、学生主体视角的过程质量评价及多元主体介入的发展质量评价。基于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沿革的梳理,提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启示:一是提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回应不同主体对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诉求;二是关注毕业博士群体,从毕业博士视角反思博士生教育状况;三是构建科学可行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四是适当公开相关评价标准和数据信息,切实发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印度的博士生教育开始于1857年,随后虽然经历若干低谷,但总体上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印度博士生教育的历史,分析了印度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具体包括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授予博士学位的程序、对博士生的资助、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分布情况,最后总结了"-5前印度博士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一流大学能够长期引领顶尖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其推行博士教育发展战略有关。对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学进行分析,发现其博士教育发展战略具有如下特点:战略环境源于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战略目标坚持质量首位,战略内容围绕更加高效的培养形式,政府宏观管理与高校自主推行相结合进行战略实施,完善的制度体系与充裕的资金支持作战略保障。其未来走向是:增强博士教育竞争力,强调国际化发展,推进博士教育公平化以及提升博士生职业能力。这对我国在"双一流"建设大格局中创建一流的博士教育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实施多元化导师指导 提高博士学位完成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生延期和流失已成为我国博士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导师制度的实践模式,设计了包括导师、导师组、导师委员会和导师指导工作室等四个层面的多元化导师指导体系,并在博士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博士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博士教育的基本模式为世界各国所借鉴.但是近年来,美国国内对其博士教育存在大量的批评.这使得整个美国博士教育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美国政府机构以及许多私人慈善基金会发起或资助多项针对博士生教育问题的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将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Graduates of social work doctoral program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as faculty, training of BSW and MSW students. Missing from the literature ar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hat advance the study of “what works and for whom” in social work doctoral education. Building up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doctoral students’ experiences, as well as doctoral education programs. Specific strategies grounded by this framework are put forward to guide PhD students and educators in advancing doctoral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emale undergraduates’ aspirations for master's and doctoral degree programs in Taiwan's universalized and stratifi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t considers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economic prospects, parental attitudes, and gender values. First, graduate education is perceived as a means to enhance on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the competitive labour market. Secondly,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women's aspirations seem to decline with education level. They are higher for a master's education and much lower for a doctoral education, implying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ackground and traditional gender values, despite some improvements. Finally, specialization and university ranking also substantially affect women's aspirations for graduat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Recent discussions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creasingly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doctor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ider these discussions that debated some of the ways of improving doctoral student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sing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sues such as research,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sistantship, and conferences are considered as key components of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doctoral students for knowledge building through teaching and research.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天津大学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作为教育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历史性要求,建立"纵向+横向"系统网格化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入校始,即"纵向"为每位博士生建立个人培养学术档案,将入学至毕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此外"横向"将所有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汇总,掌握整体情况,同时也可将某位博士生的进展情况在院内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位,以确定继续扶持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启动预警机制.该方法既实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的个性化管理,又能帮助导师和学院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业动态,为院级单位博士生培养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