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计算了JCR数据库中六个学科八十种期刊两年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和中值影响因子,并定量分析了每种学科三种影响因子的期刊排序变化,说明了两年影响因子具有科学性和存在的价值,指出了科学运用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影响因子是评价一本杂志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英文哲学期刊《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 ence》(《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是一本具有重要影响的SSCI和AHCI期刊。对其影响因子的变化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对该期刊 2000年-2003年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影响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影响因子是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最重要的一项衡量指标。本文首先设定分析的理论假设,利用期刊的相关引证指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函数模型,对科学、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期刊基金论文比、论文篇幅长短、期刊主办单位的实力和影响力、期刊的类型以及论文作者对于期刊的影响因子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和学术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相对影响因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化学、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三个典型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可用于不同学科期刊间比较的相对影响因子的新概念,并用2002年JCR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期刊的相对影响因子具有普适性和可比性,能较客观地反映不同学科科学期刊的相对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际权威体育科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及期刊自引、高被引论文和刊文类型等方面的特征,使用Wo S数据库和JCR的引文报告功能,对SCI收录的10种国际权威体育科学期刊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国际权威体育科学期刊影响因子为2.676~7.053,平均值达到4.189;通过高自引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的效果有限;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贡献较高,但述评(Editorial)等文献类型对影响因子的贡献也不容忽视;高被引论文对期刊的影响因子作用巨大,因此编辑部应加强这类论文的选题和策划。  相似文献   

6.
SCI源期刊中的历史与科学哲学期刊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海娟  万跃华 《现代情报》2005,25(2):174-176
文章论述了SCI期刊评价指标含义。期刊影响因子的本质意义及其与期刊质量和与论文质量的关系.介绍了32种被SCI收录的历史与科学哲学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年载文量、国家、刊期等,指出在具体的评价工作中,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论文的引文频次指标是评价论文质量的一种更直接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制的期刊引文报告(JCR)2002年社会科学版报道的定量数据,文章对ISI收录期刊和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即时指数等期刊指标在学科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学科统计出对应的期刊数据及影响因子等期刊指标的最大值及平均值,并对每一学科中影响因子大于2、被引用次数大于2000的期刊予以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2002年版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9种临床医学期刊为样本,探讨来源文献(包括数量和类型)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及期刊的中期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国外代表性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为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根据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的特点筛选出3种国外代表期刊,通过分析载文量、文章出版后2年内的被引频次、会议论文和专辑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探究推动影响因子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期刊在发展早期采取“先质量、后数量”的发展策略,待影响因子有效提升后实现文章质量和数量同步增长。高质量会议论文和专辑可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期刊影响因子,而加强质量控制、减少零被引论文比例是稳定期刊水平的关键。【结论】 期刊发展策略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期刊特点及发展阶段。对我国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而言,现阶段可适度控制载文量,增加高质量专辑的出版数量,快速提升期刊影响力,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0.
2004~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依据2004~2010年CJCR数据,分别讨论中国科技期刊来源指标和引证指标的变化趋势。期刊登载的论文总量、参考文献总量、基金论文总量、最大他引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等各项评价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年总被引频次少于50的期刊越来越少;年总被引频次大于1000的期刊增长很快,影响因子小于02的期刊数逐年减少,影响因子在[03,1]间的期刊逐年增多。结果表明,期刊的影响力是逐年提高的,期刊对科学信息量的吸收与扩散能力、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继承和尊重的素养程度提高,学术研究传承速度增加,学科自身的引用和学科间的交叉引用更加频繁,也反映了目前科学研究的广域化、开放化和合作化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国际肿瘤学期刊的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我国肿瘤学期刊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方法】 以2013年度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前50位肿瘤学期刊为研究对象,收集每种期刊的基本资料和2004-2013年度的SCI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动态分析近10年来国际高端肿瘤学期刊群体的变化,对重点期刊的变化内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 近10年之中,有13种期刊退出、13种期刊进入SCI影响因子前50。多数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Lancet Oncology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影响因子增长显著,有2种期刊2013年的影响因子比2004年降低了1以上。2013年度SCI被引频次位居前2位者分别是Cancer Research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均为极具影响的优秀肿瘤学期刊。【结论】 面对国际优秀学术期刊的挑战,我国应大力推进英文版学术期刊的发展,走集团化办刊的发展道路,期刊应充分利用好学会资源,并在办刊过程中重视高被引文章的刊发。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现状及出路   总被引:46,自引:15,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期刊引文报告(JCR)2000版报道的定量数据,从全球的视角,对涉及59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总体分布,国别分布,学科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三种分布均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对JCR的部分抽样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期刊进行了引文峰值年的统计,发现引文峰值年为1年的中国期刊大大多于国外期刊,并对这一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子和被引频次的引文基础,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微观层次上应用的局限性,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与期刊质量的因果关系以及定量评  相似文献   

13.
统计国际植物科学精品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以时间为横坐标变量,影响因子为纵坐标变量做图,并作线性回归方程,解析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分析其发展的动态变化态势,以期更全面深入了解国际植物科学领域精品期刊的成长过程,为中国植物学期刊实现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2002年版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9种临床医学期刊为样本,探讨来源文献(包括数量和类型)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及期刊的中期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2003年的期刊引用报告收录我国的67种科技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及其学科、办刊机构、发文语种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表明,SCI收录中国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总体上处于世界下游水平,主要涉及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用英语发表的期刊占67.16%:各类学会、中科院、高等院校是主要的办刊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现行的主要是以影响因子为核心的情报学期刊评估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方法】引入评估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现行以影响因子为主要指标的评估方法在理论和实施目标上的问题。【结果】采用影响因子为核心的评估方式并不能说明其评价的科学性。【结论】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应吸收评估学的理论,建立起综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因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引入科技期刊的h-指数,并将其应用于ISI数据库中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40位的期刊,以及有代表性的物理学科类专业期刊。分别对这两组期刊进行了h-指数统计分析,并将其与影响因子比较。发现在同一分类中,按照h-指数的排序较影响因子排序有差异,尤其是对载文量少、影响因子偏高的综述性期刊(以刊登评论性或综述性论文为主的期刊)的排序有修正作用。发现h-指数比影响因子更能科学地反映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29日,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REUTERS-ISI)公布了2011年度《期刊引用报告》(JCR)。中国学术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影响因子上升为5.546,位居国际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类期刊第5名,跨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传统期刊评价体系与开放科学环境下期刊出版、学术传播方式不相适应,本研究尝试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以期有效地评价期刊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的表现。【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方式,结合开放科学的内涵,总结期刊在开放科学视角下出版与传播的特点,建立开放科学视角下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思路。从总结的期刊出版与传播特征中提炼相关指标,最终确定以出版的透明开放度、获取的便捷度等为一级指标,包括15个二级指标的期刊评价模型。【结果】将评价结果与影响因子、《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的期刊等级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所设计的开放科学视角下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可以从更丰富的角度表现影响因子等指标不能反映的期刊影响力。【结论】所构建的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新的指标可以对传统的期刊评价体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4):304-304
<正>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可测度近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项指标用论文平均被引率反映了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公式:影响因子=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