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近几十年来重要的国防、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军民一体化是从不割断军民技术间联系、进行军民协作与军民整体推进角度,提出和落实一种提高创新效率、提高国防建设成效的方法、程序和模式的;而近年来提出的国防技术创新体系,则强调技术联系、协作与整体推进,所以,军民一体与国防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战争实践中的军事技术,因其特有的对抗性、保密性及体系性,一经问世也就开始了源自不同动因、经由不同路径、产生不同影响的国际转移历程.从技术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基于对军事技术及其特性的清晰界定,分析了军事技术国际转移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动因,探讨了军事技术国际转移的三条路径:战争实践、军备贸易及国防科技人才流动,揭示了军事技术国际转移对国家利益、全球安全及国际体系三个层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分析国外军事科技强国、国内先进地区在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创新实践,并对广东如何发挥特色优势,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构建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加速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军事数据作为未来战争"新石油"将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资源。谁掌握了战场大数据主权优势,谁就将在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深入融合为背景,研究了大数据助力下未来战争在指挥决策、作战体系、战争形态三方面的转变,分析了未来战场大数据发展面临的挑战,对指导战场大数据技术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编者絮语     
现代国防经济以新技术的突破为动因,不断开辟新的发展领域,正以由主要保证战争耗费向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政治的综合效益转化,并以高科技的优势、军民两用的雄厚潜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同志在“国防经济外延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中指出,现代国防经济是国家军事、经济、科技、政治的交汇点,它是多因素协同和相互制约的社会化集约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改革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加强国防经济外延发展的战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安全、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防与国民经济的双重增长,军用信息化技术与民用信息化技术界限的日渐模糊,军民分离的信息化技术已然不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打破现有的军民信息化技术分离封闭的格局,建立统一军民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机制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杨华江 《软科学》1992,6(4):1-5
<正>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随着战争和军事活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的运用已从军事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其他领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军事上,通过制定战略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已成为军事家头等重要的大事。伴随  相似文献   

8.
纳米科技猛发展,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很多福祉,创造出巨大的时代奇迹。纳米科技与军事相结合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必然,纳米技术是未来军事的革命性技术,是新一轮军事变革的主导,将引领真正意义的战争革命,并将推进作战理念、作战方法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9.
曾立 《今日科苑》2018,(11):2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在竞争博弈中,都根据各自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安全发展需求,在推进“军民融合”上选择了不同路径和模式,做法各不相同,融合的结果和国家的结局也不一样。从美国“军民融合”的优势经验来看,美国依托军民融合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等的三大标志是军事成果民用、军工复合体、军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跨入了信息化文明时代,在现代军事战争中则是进入了没有硝烟的战场,网络通信作为一条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在军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军事大脑,因此对于网络通信系统的保护成为了当今军事方面的重要研究项目。对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做了详细的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田炜 《未来与发展》2004,25(2):62-65
军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赢得(或遏制)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将最终导致战争形态的信息化,因此,军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信息化。军事教育信息化是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培养信息时代新型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新军事变革条件下,提高对军事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廖湘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军事领域,科技就是第一战斗力,要实现兴军强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实践证明,要想打赢信息化战争,就必须大力创新科技。为此,十九大报告提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谁抢占了自主创新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一支军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优势做后盾。在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今天,谁抢占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战争中的主动权、制胜力。无疑,创新就是制胜力形成的加速器。十九大报告指出,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  相似文献   

14.
在进入21世纪之际,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加显著,科技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实力既可以转化成经济动力、军事能力和政治资本,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振兴、国防巩固和国际地位,对提高综合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在科技竞争中,由于科技窃密活动的特殊作用,它已被视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秘密已不局限于军事、政治方面,而更多的在于科技情报。科技领域中的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愈演愈烈,一场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敌友界限的新战争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因此,科技保密工作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科技保密的宗旨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有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猛烈冲击着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并引发了人类社会的激烈变革.本研究从大视野的角度提出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12个趋向:科技发展呈现指数式增长;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体系日趋庞大;主导技术显示群体突破态势;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日趋紧密;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大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合作;人才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创新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潮流;科技突破引发新军事变革;世界科技中心转向多极格局;科技政策调整方兴未艾;科技的负面效应呼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社会是科技引领的社会,是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产生活中的效率、舒适度、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的发展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如工农业生产、军事、交通、商业、医疗及科学研究等,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就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简要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工业革命以来战争形态演变的特征。科技发展以及军事思想的进步使得战争趋向高效化与精确化。以武器的发展为标志,战争形态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分为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核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四个阶段。每个时代的武器装备与战略战术的变化,是战争形态的演变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渐改变。其中,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军事技术的发展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军事技术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军队战斗力,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实现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保卫世界和平,传统的作战方式被逐渐淘汰,新的军事技术逐渐应用。本文通过对传统作战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军事技术信息化对作战方式的影响,提出有效政策加强军事技术信息化,最终有利于军事战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经济、政结和军事等各领域,目前的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高水平的信息化装备,其信息化安全性问题也日益被重视。特别是全球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中国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战斗力的生成和未来战争的胜负。首先从“以传输协议为途径发动攻击”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常见安全问题,随后从“运用入侵检测技术”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相关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全球信息栅格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东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08-109,118
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谋求全谱、全维的信息优势,彻底主导信息化战争,美军提出了信息栅格技术。深入研究全球信息栅格技术以及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推进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体的新军事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