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永远"一词最初在句法中多充当谓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宾语,其充当状语的用法较为少见,"永远"应为形容词。句法位置的作用促使"永远"作状语的用法成为高频用法,"永远"引申为副词。由形容词引申为副词的过程也符合语法化理论的单向性原则。在共识层面,"永远"一词兼属于形容词和副词,两者的语法意义有一定的联系,"永远"是一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2.
<左传·僖33年>"妇人暂而免诸国"句中"暂"字向有两解.对"暂"字的正确训释与正确认识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有关.连词"而"字的语法功能是连接谓词或谓词性短语.先秦单音时间副词在连词"而"前作为分句中的谓词与"而"后分句构成一紧缩复句,而并不充当"而"后分句中谓词的状语."暂而免"中的"暂"字,无论作为表示"突然"意义的单音时间副词,还是作为表示"欺诈"义的动词,都不充当"免"字的状语,因此"暂而免"是连谓短语,"暂"字应当释为动词"欺诈".  相似文献   

3.
体词性短语"-+N"做状语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根据其中"N"的具体情况町以分为四类:"N"由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来充当:由表示人的身体器官、武器或大的工具的名词来充当:由表示有力的语言的名词来充当;由小型的工具设备名词来充当.  相似文献   

4.
蔡绿 《现代语文》2014,(2):126-130
本文在CCL等三个大型语料库和全国报刊索引库的基础上,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穷尽性的检索,考察了"永远"在不同语法位置上的语用频率。发现"永远"可以充当状语、定语和宾语,偶尔也作谓语。语频统计结果显示,"永远"的这些语法功能古已有之,属于恒定使用状态,只是在时代、语域及语体不同的语料中分布很不均衡而已。现代汉语阶段,"永远"出现了形容词化趋势,应该主要归因于欧化语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色彩词重叠式作为形容词,其语法特点与普通形容词大致一致,在句中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状语、宾语、主语、插入语等句法成分.由于色彩词构成重叠式后,语法意义发生变化,它又具有一些特殊的组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后附加"然"是由"如此"意的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从战国时代起,"然"字前面的词根已经可以用双音节了,但很多仍用单音节,其中以((庄子>一书最具代表性.<庄子>中的AA然、AB然构构成的词,其词根多为叠音词,而且多为描绘形态和模拟声音的形容词.其语法功能通常在句子里做状语,有时也会用作谓语和定语,一般不做主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7.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8.
短语"有的没的"现已语法化为一个凝固成分,从句法角度看,它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定语,状语和宾语等句法成分;从整体的语义属性演变进程来看,"有的没的"从"所有义"逐渐向"无有义"方向发展,"有的没的"的性质也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语法功能推断法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汉泰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相同之处表现在其名词重叠式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其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汉语有能作谓语的名词重叠式,泰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泰语有能做补语的名词重叠式,汉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语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1.看引导词在从句中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定语从句的引导词在从句中是充当句子成分的,可做主语、宾语、状语等;而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在从句中只起连接作用,不做任何句子成分。如:  相似文献   

12.
在"PP+而+VP"这一结构中",而"连接的是状语和中心语,现代汉语中的"而"一直被归为连词,但从语法作用上来看,连接状中结构的"而"已经虚化为相当于"地"的一个状语标记.在这一结构中",而"的性质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是状语和中心语结构关系的一种标记形式",而"已经从连词更进一步虚化为状中标记.  相似文献   

13.
王敬霞 《文教资料》2007,(12):90-93
以《论语》一书为考察对象,采取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之”字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根据统计,“之”字在《论语》中出现497次,可分为连词、代词、动词、固定用法等几类。从“之”字的语法功能看,带“之”字的结构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还有少数充当状语、补语、定语等句子成分。附带对“之”字的几种用法和性质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语文考纲对文言文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把握文意,进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也是阅读的重点。“常见文言实词”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别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考试时切忌望文生义,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推断文言实词如何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推断,考生解题时将会得心应手。一、语法推断句意顺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文言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理顺句意,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  相似文献   

15.
从古汉语语法中的兼词理论看,英语表处所的"-ere"形词可视为英语中的兼词,它与古汉语兼词"焉"都伴随着语音的简化,都有与之同形的地点代词,都可作陈述句的地点状语,都可对地点状语提问。不同的是"-ere"形词是取舍式缩音,"焉"是合音式缩音,两者表示同一意义的兼词数量不同,"-ere"形词有近指远指、陈述疑问之分,通常只有焉的隐含介宾可以是复数,"焉"的隐含介宾类型更广泛,含义更宽泛,二者所在句的语序和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状语从句是副词性的从句,相当于副词的用法,其功能是在复合句中作状语,根据状语从句的含义,状语从句一般可以充当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结果、让步、方式和比较从句。状语从句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语法项目,该项目又是高考必考点。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以往你们也许认为,形容词只可充当表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其实情况并非这样,它们除了可充当以上成分外,还可充当状语,而且是多种形式的状语.你们只要打开《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49页39部分,你们会很快发现这么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18.
体词性短语“-+N”做状语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根据其中“N”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四类:“N”由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来充当;由表示人的身体器官、武器或大的工具的名词来充当;由表示有力的语言的名词来充当;由小型的工具设备名词来充当。我们先来看下面一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很多<古代汉语>文选部分都选用了<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章.在注释中对"求,无乃尔是过与?"中"是"的解释又往往与古代汉语常识词序部分对"是"的句法作用的阐释不相一致.本文通过对比探讨了"无乃尔是过与"中"是"的词汇意义及语法功能,即"是"当释为:通"寔 ",做谓语"过"的状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写了阳高方言中"去"和"往"两个词的读音、语法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等复杂情况.通过对比它与普通话中"去"和"往"的读音及语法功能,并立足于阳高方言存有内部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归纳了"去"和"往"两个词在阳高方言中的读音及语法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