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他着重于山水的画意和神韵,一首首山水诗通过精炼的文字、浪漫的想象、或夸张或写实的表现技巧,表现出一幅幅雄壮美、超尘美、明澄美和语言美的意境画面.  相似文献   

2.
山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以山水名胜为观照对象的山水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的一个诗歌流派。综观六朝经典山水诗作,总结出其时山水诗具有游览性、审美性、体物性、新变性四大特征,而与之对应,六朝山水诗亦体现出动态美、境界美、物色美、形式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诗作。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史中,李白的山水诗具有突出的地位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山水诗从大处着笔,注重直抒胸臆,善于使客观事物支配于主观情感,且长于运用夸张与想象.李白开拓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史中,李白的山水诗具有突出的地位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山水诗从大处着笔,注重直抒胸臆,善于使客观事物支配于主观情感,且长于运用夸张与想象.李白开拓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6.
张汝梅 《华章》2007,(7):141
从李白,王维的山水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诗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悠然自得.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王维山水诗的风格是"宁静"、"恬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无拘"、"逍遥",并且分析了形成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在唐代以后,都有特殊的内涵和魅力,而其山水诗更是古今历来山水诗中的奇葩。李白写山水诗并不单纯写山水,他的山水诗豪放浪漫,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他的山水诗景含情、诗言志。其中诗言志部分又从壮情怀天下,柔意儿女长,总析李白佳作;入无清明无以施志,寄情山水凭吊伤情,展李白治国之志;出则堪忧意欲济国,虚实相生山水田园,现李白忧国之思三个方面体现了其思想经历和心路历程,表现了这位壮游的谪仙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李白山水诗的创作主旨、情感基调、人格化与情感化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个性化表达及其对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创新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钟情自然山水,他悟乐于山水、得自由于山水、融创造于山水,并认为美在山水,乐在山水,这不仅增添了他山水诗的诗意色彩,而且彰显了山水诗的审美特质。文章从美形引人、美情感人、美理服人三个方面探索其山水诗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他一生诗思敏锐,创作繁富,巨制名篇,传播中外,震动古今。自然山水陶冶了李白的情愫,李白也赋予自然山水以性格和力量,他虽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其山水诗中不乏豪迈、大气、雄奇、苍凉之作,堪与历代山水名家媲美。本文以李白山水诗篇为例,浅析其山水诗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李白在描写妇女的诗歌中,大量运用“花”,“月”,“玉”,“云”,“春”等一系列优美意侧面点染,烘托女性之美丽可爱,坚贞纯洁,构成了鲜明独特的诗歌意象群,从而使他笔下的女性成炎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美而令人赞叹,其妇女诗也因之而显得高雅隽永。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不仅具有浪漫主义因素,还具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从表现题材看,李白的政治抱负及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决定其作品并不缺少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创作手法看,由于李白性格及诗歌审美理想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因素又表现了较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热爱自然山水,创作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山水诗篇,不仅为祖国的名山大川写貌传神,还把自己强烈的情感和伟大的人格注入了自然山水之中,为山水诗开辟了新的境界,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李白山水诗的主要特点是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雄奇壮美。  相似文献   

16.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往往以西方的"酒神精神"来阐释其饮酒诗的创作.但是"酒神精神"与李白饮酒诗所体现的"诗酒精神"具有文化内质上的根本差异性,其文化根源、主要内涵及醉所表现的精神实质都不同,于是对其阐释的有效性理应遭到质疑,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酒神精神"理论套用在对李白饮酒诗的阐释和研究上.  相似文献   

17.
用“飘逸”来定位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既不到位又不够味。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是崇高美 ,他崇高地感性显现了他的崇高理念 ,从而构筑了一座崇高美的巍巍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探讨辩驳唐汝询《唐诗解》注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发李白此一诗歌的独特的艺术创造性与真正内在的诗歌美学情味,并由此来探讨李白诗歌在艺术思维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白的山水诗境界开阔,飘逸流转.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离不开李白独特的取象方式.借鉴影视镜头理论来看,李白的山水诗常常使用"移动镜头"和"长镜头"取象,因而山水景物富于动感、完整连贯,并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我"为主而山水为从,无限风景眼前流过;"以我观群动,以动开万境".王世贞所言"太白佳境"恰是运用"长镜头"和"移动镜头"取象法所产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古代最富有浪漫气韵的诗人李白,其题画诗的风格超迈飘逸,用词也值得反复玩味.本文选出李白题画诗中的粉壁、粉图、流泉、名工、石磴、扫、五色、旋、绎思等词语略加释读,以求得对李白诗歌内蕴的更深层面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