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的读书生活是根据毛主席的“四多”读书法来读的。毛泽东同志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四多”方法的实行者。所谓多读就是除“博览群书”外,还要对重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多写就是在课堂听讲后及时写听堂录,课后自修时写读书录。多想,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都要心里明白。多问就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及时地向老师请教。在这四多读书法中,我觉  相似文献   

2.
3.
<正>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站在沙发上,从书架上扒书。开始是一本一本地扒,后来是两三本两三本地扒,沙发上每天堆满我扒下来的书,有些书很厚很沉,但我也能一只手扒拉下来好几本。所以我现在手臂很有劲,在班里跟同学掰手腕无人能战胜我。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妈妈给我买的镜子书,书的最后一页嵌着一面镜子,每次翻到这一页,我都感到既好奇又惊喜,这是我吗?原来我长这个样子啊!我特别喜欢一本洞洞书,书的每一页中间都有大小不一的洞洞,我喜欢把小手指伸进洞洞里,就像探寻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读书,要读各种各样的书,读务了,才有比较,才有借鉴……讲到读书,许多朋友总是讲学以致用,我却恰恰相反,常常是为用而学,有的地方几乎是现按现卖,急来抱佛脚。我幼年失学,只上了五年小学,就去做学徒了,而且那五年也还断断续续,不能善始善终,因此做学徒的时候,非常羡慕读书,凡是弄得到的书,总要想方设法,把它读一遍。那时我们店里订有一份《新闻报》,经理先生只看看商情,其他是不看的,我却每天晚上,如饥如渴地读得非常仔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顾明道的《荒江女侠》,都使我津津有味,那时有一个邻居,订了一份《生…  相似文献   

5.
石学伟 《初中生》2009,(7):18-20
读书已成了我生命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状态。我曾经对朋友说过。如果给我一杯香茗和一堆读不完的书,我可以在书桌前维持一种姿势到天荒地老。  相似文献   

6.
我年纪愈大,在家里读书的时间也就愈多。刚来哥大的那几年,每天在校的时间较长,即便无公可办,我也定得下心来在自己办公室里读书的。到了今天,早已不习惯全套西装(领带、皮鞋)坐在办公室或者图书馆里读书了。  相似文献   

7.
在我读四年级之前,我是个贪玩的小女孩,成绩还不错,但是一点也不爱看书,因为我对书籍没兴趣,这事情让爸爸妈妈非常担心,经常对我说:"你一定要多读课外书籍,这样会让你开阔眼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我始终没听。当我遇到它的时候,我改变了。那是在我过10岁生日时,姐姐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少年时代》。开始,我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看书,只要一看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我认为,书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感情,它增加着我们的见识,开阔着我们的胸襟,因此,高尔基把书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留下了“贵者因书贵,富者因书富”的金玉良言。是的,书给我们的益处多得数不清,可是,未必每一个人都了解书的好处,也许,只有真正看书认真、爱书的人才会了解书的珍贵之处吧。  相似文献   

9.
夏志清 《中文自修》2008,(7):119-120
穿了旧衣裤,带着闲适的心情去读书,但却不爱看闲书。 十多年来,读书简直非在家里不可——一星期总有三四天到离家仅一箭之遥的垦德堂去教书、看信、开会、会客,但回到家里即急不可待地脱掉皮鞋,穿上旧衣裤.这样才有心情去读书、写作。我在家里,从起床到上床都是穿着台制皮拖鞋的(王洞有机会去台北,总不忘多带几双回来),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看书,只要一看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我认为,书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感情,它增加着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胸襟,因此,高尔基把书比做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留下了“贵者因书贵,富者因书富”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11.
因为自小生活在农村,读书已是上小学后的事情了。最初接触的关于读书的语言是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初接触的书籍也仅限于学校发的课本。家里穷,父母没文化,自然没有课外书能读,因此对于书一直抱着敬畏、珍爱之心。开学领到课本,第一件事就是包书皮,然后开始看每一本的目录,老师虽然没有布置预习作业,  相似文献   

12.
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经历烂熟于心,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冬妮娅。我当时就在想难道人生就该像钢铁一样去铸就.就不能有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么?难道保尔内心深处没有把和冬妮娅相处的短暂时光看成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么?也许从那时候起吧,我对读书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去盲从作者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判断,这就叫批评性读书吧。  相似文献   

13.
我自小酷爱读书,书是我成长的脚步。10岁之前,我买的最多的书是一本本连环画,《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每当买回一本,我都视为珍宝,记不清读了多少遍。读后,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一个纸盒里,精心收藏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有50多本小画册呢!  相似文献   

14.
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所以我喜欢读书,每当有一点点时间,就抱着厚厚的书津津有味地“啃”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最有意义的一段读书生活是在家乡外婆家度过的。那里有大山,新鲜的空气和鲜艳的野花,能陶冶我的读书情操,使我的读书生活更加充实。早晨,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小草在微风中点头,我拿着《古代寓言故事》,来到外婆家后的山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看着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段又一段  相似文献   

16.
书是我们的朋友、老师。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每个人都离不开书,我也喜欢读书。我对书的认识是从陌生到了解,从不感兴趣到热爱读书。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早在上幼儿园时,我就经常抱着一些卡通书看,那时,我就只认识那么几十个字,大多数字我都不认识,只是觉着那些彩色图案很好看,所以,喜欢卡通书,这可能也算是我读书生活的开始吧!随着一天天过去,我上学前班了,这时的我,已不像上幼儿园时那样无拘无束了,老师要求我,爸爸妈妈要求我,他们都要求我  相似文献   

17.
早年我不曾想到自己会成为学者,但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可能正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我才会走上学者的道路。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外出抗日,母亲因病住娘家,我便随母亲在故乡——福建省福安县桥溪村的国民小学读书。桥溪是个隐在青山碧水间的秀丽的山村。溪水上有一座在我眼中很壮伟的带屋脊的廊桥。长廊里有供人烧香的神龛。  相似文献   

18.
15岁那年,我在皖南山区一个古老的小镇上当小学教员。那时候,我们没有粮食吃,也没有油和肉吃。跟我住同屋的一位老教师把他的肺结核传染给了极度需要营养而又极度缺乏营养的我。不久,我吐血,病退,回到老家上海。那几年,整个国家都十分困难,整个民族都很艰难。成千上万的学生升不了学,就不了业。成千上万的工人回乡去当农民。还有相当一些年轻人,像我一样,患上了各种各样的慢性传染病,或退学,或退职,在家中静养。我家附近,有个小小的公园。每天清早,都会聚集一大批这样静养的年轻人。我们在一起学打太极拳,交流养病体会,其中也有一批“激进分…  相似文献   

19.
早年我不曾想到自己会成为学者,但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可能正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我才会走上学者的道路。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外出抗日,母亲因病住娘家,我便随母亲在故乡——福建省福安县桥溪村的国民小学读书。桥溪是个隐在青山碧水间的秀丽的山村。溪水上有一  相似文献   

20.
“书,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书、书,我爱你,就像农民爱土地。”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虫”,为什么呢?因为,一有时间,我就在书的世界遨游飞翔。我看书到了入迷的程度。平时梳头时看书,吃饭时看书,写完作业看看书……有时,一天都泡在书里。与书中的人物握手,在书中寻找快乐。为了看书,我还挨过批评呢!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正看着书,妈妈叫我吃饭,我竟然没听见,爸爸催我,我漫不经心地说:“等一会吧!”过了很长时间,爸爸见我还没出来,就冲进我的房间,一把揪起我的耳朵,凶巴巴的把我拉出了房间。这时我想,“爸爸”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