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6):47-48
<正>1.引言初中数学中的"探索发现"型试题是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命题,它不像传统的解答题或证明题,定型于"条件—演绎—结论 "这样一个封闭的模式中。由于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或未给出明确的结论,因此必须利用题设大胆猜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由条件去探索不明确的结论;或由结论去探索未给予的条件;也或者去探索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及发现所形成的客观规律.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探索性问题屡屡出现,出题的角  相似文献   

2.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开放性题型,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已被广泛地采用,成为中考数学命题的一大热点. 探索性问题或由结论去探索未给予的条件;或由条件去探索不明确的结论;或在一定  相似文献   

3.
一、考情分析探索性命题常常需要由给定的题设条件去探索相应的结论,或由问题的结论去追溯相应的条件,要求在解题之前必须透过问题的表象去寻找、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命题增加了许多可变的因素,思维指向不明显,解题时往往难于下手.近年来,探索性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类:(1)探索条件型命题:从给定的问题结论出发,追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2)探索结论型命题:从给定的题设条件出发,探求相关的结论;(3)探索存在型命题:从假设相关结论存在出发,从而肯定或否定这种结论是否存在;(4)探索综合型命题:从变更题设条件或问题的结论的某个部分出发,探究问题的相应变化.二、突破策略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命题的基本特征,从探索性命题的解题过程来看,没有确定的模式,可变性  相似文献   

4.
旋转问题中的探索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或未给出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大,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再加上题意新颖,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数学能力,从而使它成为中考试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一、结论探索型结论探索题,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给出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解  相似文献   

5.
立体几何问题中的探索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未给出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大,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再加上题意新颖,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数学能力,从而使立体几何探索题成为各种考试的  相似文献   

6.
一、“小题”的开放性为了拓宽考查功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创造思维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质,高考在考试题中设置了这样一类题型——给出问题的结论,不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要求考生分析、探索结论成立时应具备的条件;或给出条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结论不唯一,要求考生探索、组合出问题的结论.这种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赋予问题以探索性和发散性的题目,常称为开放性题.高考试题中开放性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国各地对中考命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和尝试,其中一个最明显特点是绝大多数试卷上都有一道探索型试题.这类题一改传统解答题或证明题的老模式(条件和结论由试题明确给出)、老思路(由因导果或由果导因).它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类比、分类、化归、特殊化、反证法以及数形结合、猜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出结论.形成思路  相似文献   

8.
探索型命题也称开放型命题。阶梯性探索型问题,是由给定的已知条件,给出相应的结论,然后将题中的已知条件作某些改变,并要求探索出相应结论的试题,解答这类问题笔者总结了一种通用方法,它的思路是:先补成前题的图形,再利用前题已给出的结论,去探索论证。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解答题或证明题,其条件或结论都明确给出,解题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因导果或由果索因,是一个展示思维走向的过程.由给定的题设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或由给定的题断追溯应具备的条件,或变更题设、题断的某个部分使命题也相应变化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的探索型问题,其命题方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综合题,其中以综合题为主.该类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由给定的命题题设(条件)探索命题的结论;由给定的命题结论,探索该命题成立的条件(题设);变更已知命题的部分题设和结论探索命题的相应变化;通过阅渎一段文字,找出其规律,探索解题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区别于以往的数学综合题,探索性问题是本身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条件不完备,由给定的题设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或由给定的题断追溯应具备的条件.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演绎、猜想、归纳等手段,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甚至超出原有的知  相似文献   

12.
探索性问题有别于通常的习题(常规问题)。这类问题中,条件或结论之一部分往往未明确给出,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去探索不明确的结论或不唯一的答案,或者由结论去探索未给出的条件。这类问题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要求我们的思维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从解题过程来看,较少有现成的法则和套路,较多是分析、探索和创造。但就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探索性问题而言,在解题策略上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总结和研究。本文把探索性问题小结为四种类型,通过下面例题,浅谈它的解题策略。*  1.归纳猜想类问题。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通过对符合已知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探索型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常出现的问题。所谓探索型问题就是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分类、推理、化归、特殊化、一般化、数形结合及猜想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才能逐步确定要求的结论或条件。该类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给出命题的结论,要同学们探索该结论成立的条件;或给出命题的条件,要同学们探索命题的结论;或给出一些特例,要同学们探索寓于这些特例中的一般规律;或给出一个真命题,适当改变这个命题的某个条件时,要同学们探索命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对应以上这  相似文献   

14.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蓄不露的条件,它们常常巧妙地隐藏在题设的背后,不易被人们所发现.由于解答数学题的基本思想,是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要确立条件与结论或条件与问题在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就必须挖掘隐含条件,使题设条件明朗化、完备化、具体化,以便明确方向,寻找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看做是由条件、依据、方法和结论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那么这四个要素中有两个是未知的数学问题称之为探索性问题。条件不完备和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探索性问题常常需要由给定的题设条件去探索相应的结论,或由问题的题干去追溯相应的条件,同学们在解题之前必须透过问题的表象去寻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加强探索型、开放型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张赋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76-177
探索性问题有别于通常的习题(常规问题)。这类问题中,条件或结论之一部分往往未明确给出,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去探索不明确的结论或不唯一的答案,或者由结论去探索未给出的条件。这类问题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要求我们的思维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从解题过程来看,较少有现成的法则和套路,较多是分析、探索和创造。但就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探索性问题而言,在解题策略上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总结和研究。本文把探索性问题小结为四种类型,通过下面例题,浅谈它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探索性问题就是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观察、分析、推理、化归、特殊化、一般化、数形结合及猜想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才能确定要求的条件或结论.该类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给出命题的结论,探索该结论成立的条件;或给出命题的条件,探索命题的结论;或给出一些特例,探索寓于这些特例中的一般规律;或给出一个真命题,适当改变这个命题的某个条件时,探索命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也就是相应的条件探索型、结论探索型、规律探索型和存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学归纳法有时为了第一步容易验证或第二步方便归纳,有时为了能利用原题未明确给出的某些条件,而要去设计一个比原题结论更强的命题,在证明了这个命题的情况下相应地证明原题,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加强命题法。这是数学归纳法的一种特殊技巧。加强命题法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所需要的比原题结论更强的命题。作为教学,这种设计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他们知其所以然。因此证明之前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例1 试证,对任何自然数n≥2,关于x、y  相似文献   

19.
张惠良 《考试》2003,(9):14-15
常规的数学解答或证明题,其条件或结论都明确给出,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是一个展示思维走向的过程。而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题型,此类题型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它的解法无固定模式,在解这类问题时,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论证等多种思维方法去寻  相似文献   

20.
在做地理试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题中的条件并没有很明确地给出,导致同学们出现因条件不充分,无法对正确答案做出选择。或者是因为题中的设问,隐含了一定的内容,没有直接明确地提出,使同学们不知道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导致答案条理不清晰,体现不出任何的答题思路。因此如何去分析题中的隐舍条件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解析试题中隐含条件的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