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于1963年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母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归,房门上一把锁,让我独自去跟邻居家的孩子玩。夜幕降临时,邻居家的孩子都陆续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家了,自己的父母还不见踪影。有时,我也会向邻居的大人们打昕:自己的父母怎的还不回家?他们总会用“你爹妈被公安抓走了”或是“被老虎吃掉了”等话调侃我。  相似文献   

2.
打工记     
我的父母都是建筑工人。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我。于是,我有了许多私人空间,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比如,总是向父母要零花钱,放学后不早早回家等。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归宿     
我小时候每天都陪伴在父母身边,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殊。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睡觉、谈心,其乐融融。后来我到外地上学,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和父母在一起。那时父母总是不断的嘱咐我,我真觉得似乎枯燥了许多,父母仿佛迂了许多。那一次学校放学比原来早半天,我就跟父母打电话撒了谎,说第二天才放学,今天不回家了,父母也没多问。挂上电话我心里十分激动,心想总算可以自由一下了,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唠叨了,真高兴。这种感觉在短短的半天之后,就被另一种感觉代替了,那就是———孤独、冷清。那天的晚饭是我一个人在校外的小…  相似文献   

4.
“出难题”     
崔鹤同 《中学教育》2005,(10):25-25
一个男孩,小的时候非常顽皮,他不服任何人的管教。父母批评他,他就逃学不回家;老师批评他,就干脆一连几天不上课,面对这个调皮鬼,父母和老师都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5.
自从升入中学以后,回家的次数少了,可以说回家对我而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以前我每个星期都要回家的,回去看看爷爷奶奶(那时父母不在家),这已成为一种习惯。每次回家,坐在车上,临近家时,我远远地便能看见爷爷奶奶坐在家门口焦急地等待着。那一刻,我心中溢满了温馨!  相似文献   

6.
佚名 《小学生》2008,(6):31
都十二点多了,女孩放学还没回家。 女孩的父母守着做好的午饭等女儿回家,女孩的父亲有愠色。  相似文献   

7.
数鞋子     
一次上课时,老师注意到有个同学老是走神。下课后,老师问她怎么了,她说她想买一双漂亮的新鞋,就找父母要钱,没想到父母不给,她气得连饭都没吃就来上课了。老师沉思片刻说:"我给你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回家后仔细数一数你和父母的鞋子,明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家庭,父母都注意教育子女不作假,不说谎,表里如一,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有个小孩,父母让他去缴电费,途中他看见漂亮的彩纸,就用缴电费的钱买了彩纸,回家  相似文献   

9.
我和寝室好姐妹尤然有着同样的人生际遇——周末经常不回家。我们俩都是被工作繁忙的父母“倒”进学校的,然后他们就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工作,整日里奔忙。他们履行父母职责和义务的时候,仅仅局限于电话那端那些不痛不痒,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11.
不少的同学的苦恼来源于人际交往,有来自同伴的,有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下与学业有关系。★我怕回家。本来回家是想轻松一下,换换脑筋,但是,一回到家,父母马上就催促我快去念书,说我如果不好好念书,我肯定考不上大学。久而久之,我真的感觉考不上大学。★我现在在美术特长班,可是我感觉就是考上了美术学院也没有意思。原来在小学的时候,我痴迷绘画,可是父母就是不允许我学美术。只是到初中毕业前夕,父母看我的文化课实在不行了,才让我报考了美术特长班。★在学校住宿事事我都能独当一面,可是,回到家,父母却还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  相似文献   

12.
父母不怕儿子神神道道 酷热的下午,放学后。同学们都赶紧钻回家,吹电扇的吹电扇,开空调的开空调,只有张阳一个人蹲在后院的墙根下。  相似文献   

13.
信访的力量     
黄延斌 《广东教育》2003,(12):51-51
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与父母的谈心越来越少,上了中学后在学校住宿,往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回家一次。更甚的是有些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就可能整个学期都不回家,与父母谈心的机会就显得更少了。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情况很多家长是不了解的。特别是像我们这类位于县城的学校,高中学生多数来源于偏远农村,这种情况特别突出。这样,如果班主任不联系家长,不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与家长交谈,学生很多心事家长和老师就不能了解,很多困难和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进步。怎样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好…  相似文献   

14.
小说《家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了大学的儿子,不体谅父母的担心、挂念,春节放假了,不回家团圆,仅仅写了一封两句话的短信向贫穷的父母要钱,让久盼的父母大为伤心。  相似文献   

15.
花季少年为何想死据报载,福州某中学的一位初一学生,父母都是商人。由于商务繁忙,他们从小就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寄养,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才将他接回家。长期与父母隔离,孩子自小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对他而言,“父母”只是个陌生的概念。今年上初一的这位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再加上父母的生意近来不太顺,心情十分不好,所以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在各种压力无法释放时,他竟然选择了割腕自杀。幸好父母发  相似文献   

16.
我是学机械设计的,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工作,并且高昂的房租我也实在支付不起了,只好先回家等待机会。回家后我发觉这是一个更大的错误,家里消息闭塞,找到工作的希望接近于零。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赋闲在家;不光我自己觉得难堪,就连弱的父母都有点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17.
航班延误     
好几年都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今年回去住了一周,秘书就打来电话催我回北京处理公司业务,是上午10点从重庆飞北京的航班机票。早晨父母帮我收拾好东西恋恋不舍送我去机场,可没想到到了机场才知道由于首都机场出现大雾,所有进出港航班都要受影响。飞机具体是什么时间起飞要等机场广播通知,无奈只有打的回家等消息。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9岁的赵小星(化名)因为父亲一连3年都没回家看望过自己,一纸诉状将有着"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亿万富翁父亲赵丙贤告上法院,要求他每周回家看望自己两次,并按月支付10万元抚养费。父母怒告儿女不回家探望的新闻我们常见,孩子状告父亲不看望却是头一回听说,这也让我们正视孩子的权利,儿女看望老人是孝,那么父母看望自己的孩子则是最基本的人伦道德了。赵丙贤的事业是成功的,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说"家庭和事业同样重要",赵丙贤与巴菲特的差距正在于此。商场上讲究诚信,而一个对自己的儿子尚没有爱心与诚信可言的人,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对自己的生意伙伴诚实守信?父母纠纷不应涉及孩子,3年不回家且不提供任何生活来源也拒见儿子,实属冷漠无情。孩子母亲说:"我让他见见儿子,他却告诉我,儿子性格软弱,将来指望不上。"  相似文献   

19.
“压岁钱”     
《少先队小干部》2013,(4):20-21
材料①:9岁女孩嫌压岁钱少上演"列车迷踪"近日,一名9岁的女孩,因为嫌父母给自己的压岁钱太少,而在回家的列车上赌气,上演"列车迷踪"。今年春节前,父母把女儿送回老家过年。年后,夫妻二人抽空回南昌接女儿来南京。谁知一见到女儿,就被索要压岁钱。妈妈拿出200元给女儿,却被女儿嫌少丢在地上。女孩还气呼呼地告诉父母,过年爷爷奶奶都给了500块,就连外婆都给了300块。见女儿如此不懂事,妈妈实在忍不下去,就说了女儿几句,哪曾想她竟丢下一句"不和你们回家了",便不见了踪影。最终,经过列车上  相似文献   

20.
孩子呱呱坠地,首先接触的一般都是父母。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大概要一直伴随孩子进大学。早些年工作忙、应酬多,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一日,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女儿接了个找我的电话,对方问起我为何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