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     
《陕西教育》2011,(3):5-5
"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2.
正在今年"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语出惊人:"我们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该发言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据3月10日新华网报道)每一个人都有获取知识的权利,都有追逐理想的自由。不建议农村孩子上  相似文献   

3.
何年 《教育》2014,(5):51-52
今年两会,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引发了张立杰的思考。“不要鼓励农村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4.
话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的一席话引起一片哗然,瞬间引发民意井喷。有不少人现身说法: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不过也有人表示,我们应该尊重选择的自由,但更应学会理智地面对选择。调查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王平(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摘自2014年3月9日《重庆时报》)农村学校的好传统,现在都丢失了!现在的农村学校和  相似文献   

6.
在2011年的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议上,北京市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一语惊人、也惊醒了中国的农村教育。她说:"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了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此语一出,立刻招致网友及新闻媒体的强烈质问与攻击,其声讨的威力不亚于当年对北大校长、人口  相似文献   

7.
鲜语录     
"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今年在政协讨论会上语出惊人。"向我加税,放老百姓一马!"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某企业老总甘连舫在今年政协会上谈到个税免征额问题时说。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部分学生的父母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被迫将子女交与父母一方或者长辈、亲友、以及孩子自己生活在家乡,这种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人走出自己的家乡到城市打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孩子无法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只能留在家乡。这些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都有哪些欢乐和忧愁呢?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好好读书,将来离开农村,到大城市乃至国外发展,这是孩子们学习奋斗的目标。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就会影响孩子产生家乡落后,我们要远离它的想法。虽然农村的孩子长大后有的离开了家乡,但他们的根还在家乡。如果一个人不热爱生他、养他的家乡,长大后又怎么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学校里,辅导员是距离队员最近、对他们影响最直接的人。因此,根据农村少先队员的思想实际,及时、科学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灌输他们爱家乡的情感,引导他们树立建设家乡的目标,是农村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阿丽 《宁夏教育》2006,(1):69-69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不断地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我们却看到,时下仍然有不少农村家庭的家长以“不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就得回家当农民种地”为由教育鞭策孩子。似乎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不可以当农民,考不上大学就必须当农民,当农民就不需要知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罗艳玲 《考试周刊》2015,(49):173-174
广东音乐有得天独厚的底蕴和内涵,如何合理地开发本土音乐资源,将之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渗入每个孩子的心里,培养孩子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身边的音乐,从而喜爱本土音乐,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值得我们尝试实施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家乡有句俗话:“黄荆棍下出好人。”意思是孩子通过打骂可以成材。对这句父老乡亲都以为是真理的话,我过去也是深信不疑。当然,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实际问题就来了。我这个人,性格比较急躁,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希望孩子成材的心理人人有之,谁不  相似文献   

14.
每位校长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成长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可是,有些时候却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往往会反思,试着去寻找其中的缘由。有时候,我们也会很惊讶,为什么一位老师在这所学校时总是表现平平,而调到另一所学校后没几年就发展得那么好?常听说,农村里一些人家养了几个孩子,这家的大孩子考上大学了,结果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也都能考上大学;而邻居家的大孩子没考上大学,结果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也都跟着没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教师博览》2013,(9):33-33
<正>用一句口号鼓励准备高考的学生:这是脑子最后一次有用的时候了,之后的一切都看爹了!——佚名(网络段子,摘自2013年6月6日《羊城晚报》)我们现在的教育政策有两个取向:一是教育公平,农村孩子应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机会去上好大学;二是人才创新,绝不能把学生万千变成考试机器  相似文献   

16.
我的孩子去年高中毕业来考取大学,她响应党的号召到国营洪泽湖农场参加农业劳动,不觉已快有一年了。从孩子在农场劳动将近一年的锻炼成长来看,孩子的路是走对了。在决定孩子下农场前后,自己思想上也有一段认识过程。回想孩子下农场前,自己毫无思想准备。总认为她平时学习还好,她考取大学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只考虑:万一考不取就自学,第二年再考。后来知道孩子未被录取。正在这时候党提出知识青年下农村的号召,自己思想斗争是比较  相似文献   

17.
名目繁多的小报充斥街头,邮局报刊门市部的杂志也五彩纷呈,可就是没有一份专为农村孩子办的。灵璧县尹集区贺家小学民办教师刘夫培,一直为自己的学生、为家乡广大的孩子们深深的抱屈。一穷二白的中国农村,这几年穷的问题有很大改变,可是农村的文化教育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村的孩子多么希望能有一张让他“解渴”的报纸啊!去年,刘夫培到辽宁兴城县参加《小学生报》举行的座谈会。会上,他谈了要为农村孩子办报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大家的鼓励 预祝  相似文献   

18.
<正>Q:从教以来,什么让你30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A:我自己是农村出身的孩子,知道农村孩子求学、求知历程的艰难,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也是我一直坚守乡村教育的原因,我想为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为乡村的孩子们做点事情。Q:假如让你给乡村教师身份“画像”,会是什么形象?A:在我们贵州山区生长着一种树,主干空心了靠旁支供给营养仍然枝繁叶茂,我们对教育、对学生就有这种精神。给乡村教师这个身份画像的话,我觉得这种树就是乡村教师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或因自己父母的职业,或因自己的家乡在农村,或因自身各方面的条件不如城里孩子,随父母进城读书的农民工子女普遍存在着或轻或重的自卑心理,如何帮助他们调整自我,走出自卑心理,是我们教师应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