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知名作家。他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有描写旧军队生活的,如《人伍后》、《会明》、《传事兵》等;有描绘城市世态人情的,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某夫妇》等;而最有特色的作品则是反映湘黔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民情,如《旅店》、《夜》、《还乡》、《边城》等。 作者曾说过:“笔下涉及社会面虽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乡村人事。这地方人民的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特征。”沈从文的家乡在湘黔交界汉族土家族杂居的边远山城。由于地方偏僻加之  相似文献   

2.
《寂寥的籁响》以“心底的困惑”开启情感的闸门 ,寻找生命的本原 ,在经过一番历史与现实的困惑之后 ,诗人情感在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畅意心怀中 ,获得了“依然故我”的自由 ,从而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本原所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沈从对人生、“生命”的基本认识入手,分析他对人性的独特理解,论述沈从关于学表现人性,表现对“生命的明悟”这一基本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以湘西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中,塑造了一群蛮悍而真诚、粗犷而纯朴、重义而轻利的水手形象.在对他们酣畅淋漓的生命形态的描绘中,沈从文挖掘他们至善至美的人性,从而表达他的无法言说的温爱,寄寓他的"重造民族品德"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创作,在三十年代文坛独具特色。他崇尚自然的生命哲学、超然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由飘逸的美学理想正是庄子人生哲学的诗意显现。  相似文献   

7.
论沈从文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心性论”为他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使他掌握了认识人类自身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反视内心,从而体现出他对人类生命本质认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人性美、人情美是洗从文创作中的闪光点,而他作品中的女性在闪耀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同时又陷入了扑朔迷离乃至善恶真伪美丑莫辨的纠缠中。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中充盈着形形色色自在的生命个体,构成其原始理想的生命形式。论文试从此种理想生命形式三方面的特点,即生命与水之“缘”、生命永生的道德信条和对官本位的拒斥与质疑入手,论析“湘西世界”中自在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从事文学事业的心路历程中,对自由与独立思考的追求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他在文学道路上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本能地坚持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自觉地在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自由探索;在坚持政治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前提下树立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对人性美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创作在近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的,是什么使他的文风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如此不同,本文认为,他的作品中增加了许多作为苗族人的民族情结,对苗族故乡的眷恋,对那里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赞颂,以及对本民族多灾多难的命运的深刻忧虑。这一切,充斥在那充满牧歌情调的作品中,给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揭示了幻想文学的人性探秘,对一种新文体做了诠释,有助于对人格、人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文学和人性、人道主义关系至为密切。文学发生于人性、人道主义,又服务于人性、人道主义。中国当代文学对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探索、沉寂与再发展的阶段。其间的经验值得总结,教训更需要汲取。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中所定义的人性即人的需要 ,自然的需要是本能 ,社会的需要也有似本能性质。需要的基本原则是无限膨胀 ,因而人的追求便永无止境。但人生又很短暂 ,现代社会引发人的需要的诱因太多 ,因而有些人在各种动机的驱动下 ,过早地透支自己的体力智力 ,异化了人生的本来意义 ,所以应当确立人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而抓住其理论核心与重点,解决学术界对人性论的分歧与疑难点。  相似文献   

16.
“性”,是文学题材的特区。沈从文在二、三十年代致力于描绘一个性的世界,乃是将性作为一种描绘生命形态的手段,一种衡量人性的尺度。可以说,沈从文的这种写作是对中国自然性爱文学传统的赓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深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并未对人性善或人性恶下定论。他重视"仁"和"礼"对人性的塑造,推动了人性理论及道德教育的进步。自律的"仁"和他律的"礼"辩证统一于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学思想和"礼"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他人性论的矛盾性。正是孔子矛盾人性论的这两种不同的内在取向给了孟子和荀子不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是处在命运惩罚中的悲剧人物,文章从《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剧作入手分析俄狄浦斯形象的意义,认为身处厄运,俄狄浦斯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规避命运的苦难,以非凡的智慧、善性和勇气证明并维护了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道”是老子立论的核心,它的内容之一涉及到宇宙天地万物人类的创生本源。这样的“无”中生“有”的过程正是“道”的玄妙之所在,也是作为创生本源之“道”不可言说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