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范式中,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范式中,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范式中,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范式中,人只是一个“东西”。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本文主张,一定要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否则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当代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构成了一个隐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主人公玛蒂尔德从自欺走向自我救赎,但救赎却是以荒诞结束。小说向我们揭示了"人之存在"往往与荒谬相伴这一命题,这与人不再"是其所是"的生命状态密切相关,如此,人不可避免地陷入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圈套中。  相似文献   

6.
人生活在世界上,在生活中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力。儿童作为"存在着",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着自己"生命之流"的流动,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生成,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人扭曲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应还给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9-15
在儒家哲学的语境中,生命的真实和整全,非一节时空片段之现实存在所能表达和呈现,某一具体时间、具体情境中的生命的现实存在,并不就意味着它实现了其真实的存在。对于生命真实存在"历程"的察觉和体验,需要生命主体对经验流变的把握,以及伴随经验流变过程而同时实现的自我主体间转换(超越)。一切纯粹的心理活动和自我主体的确认,皆本于能自觉而后可能,故人之生命真实存在的历程由心之"自觉"而呈现。"道不远人",生命主体随处直下自觉人性之自然,将我之"我性"与我之"人性"合而为一,即为真实自我的实现,亦生命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还原与更新--试论教育本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教育的问题,在于偏离教育本体,即教育本身。故教育必须还原与更新,才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之所是。教育是真实的人的教育,是使人尽性,唤醒和铸造人的灵魂的教育。实现教育本身,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感动、解放和提升学生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陈胜基 《文教资料》2010,(36):149-150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极可能在被人安排和自我安排的较量中获胜。学生就可能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就可能在法律、道德许可范围内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能做,得自己所能得,爱自己所能爱。  相似文献   

10.
于彬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5):115-116
加缪的戏剧作品《正义者》向人们展现了: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真爱的人道主义良知。认为要在被非正义所毒害的社会实现清白的正义,也必然要求正义者以自己的生命代价做为救赎的条件。加缪通过"正义者"对非正义世界的重铸,传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11.
钱娴娴 《考试周刊》2014,(85):161-162
生活是什么?观点不同,生活方式就不同。生活是面对现实微笑,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秤,在那上面衡量对与错;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理智;就是诚实不欺,表里如一;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用自己的理想之刀,在生命之树上刻下清晰的年轮;生活就是面对困惑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的灯盏。文章从生活教育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53):1-2
人是通过自我意识知道自己、调控自己改造世界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核心。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许多学者认为复制方法可以实现自我意识不灭。本文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生理—心理自我三个角度说明复制自我意识的不可能,从而让我们正确的看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教学生活是教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以及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日常与非日常双重属性,因而不同于"日常生活".然而在现实中,教学生活往往呈现出"日常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教学思维、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时空等方面.为此,只有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教学生活的双重特性、变革生存方式、构建新型学校文化,我们才可能摆脱教学生活的"日常化"束缚.  相似文献   

14.
论教学作为一种"可能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能生活"是人类行动能力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是"可能生活"的目的,实现"可能生活"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教学是促进人生成与发展的活动,是人的可能性的展开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生活,教学应是一种"可能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指回到人和人的真实生活,它为教学走向"可能生活"创造了条件,而教学过程的价值关注是实现"可能生活"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一位隐士,他向往自由,做自己生命和世界的主宰.庄子对自由的追求体现在他超越了现实的羁绊,做一个是其所是的人,也体现了他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人到老年,特别需要关爱生命,这是合乎逻辑的。因而对老年教育的生命诉求,应该按其特定内涵予以强调。这不是为老年教育"正名"所能解决的,关键是要通过对老年教育办学宗旨的再认识,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生命诉求。本文针对上海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室主任高峰发表的《对老年生命教育的思考》一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也是一篇较为偏颇的文章;最后就老年生命与老年教育两者关系作了辩证的概述,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聂绀弩用杂文式的旧体诗留住了一个"贫乏时代",在使人不要忘记耻辱中看到了人的"是其所是"的可贵性和丰富性.他以漫画自己之幽默,将内在的沉重化为外在的轻快.当他的诗性言说将心灵向"是其所是"敞开而倾听者终于听出了意义时,他终止了言说.正是在他终止言说的地方,中国旧体诗遭遇到另外一种沉重.沉重是压力也是机遇.中国旧体诗不是在这种沉重中死亡,就是在这种沉重中新生.  相似文献   

18.
正生命总是在有常和无常之间摆动。面对着生命的有常和无常,我们所能做的,也许是过好每一天、每一秒,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见自己最喜欢的人,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绽放,自渡彼岸。人世间所有离散也许就是一刹那,这一刹那我决定爱你了,这一眼就定了终生;这一刹那我放弃了,不再心动了,那便再见了亲爱的。时光会尽所有力量摧残你我,一步步走向衰老和凋谢。在这个过程中,尽一切所能绽放自己,尽可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一实现,余生比青春更热烈。走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现象学视域,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简要分析,提出儿童生活世界主题,并阐释了儿童生活世界的两层含义: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即"儿童如是";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即"儿童为何如是"。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有效描述"儿童如是"及深度诠释"儿童为何如是"的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路径:一是以"面向儿童本身"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原则;二是以儿童"是其所是"的显现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切入点;三是以"聆听儿童"以把握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回溯求证"以探明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育者往往以"告知"的方武要求学生追求一种应然的生活状态,这不利于其美好生活的实现."可能生活"是每个人都想要实现,并有可能实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它应成为教育的新诉求.要实现"应然生活"向"可能生活"的转向,教育应具备三个立场,树立三种意识:生活立场和主体意识、价值立场和发展意识、过程立场和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