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木版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一种点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与工具.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阐述滩头木版年画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倡议通过振兴木版年画的创作、出版、流通,实现其祥瑞文化、民俗信仰、礼仪说教、审美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刘潇 《青年记者》2017,(11):97-98
上世纪20年代,月份牌广告成为当时社会盛行的广告形式,它以传统年画为基础,由当时的月份牌画师精心描摹而成.月份牌广告历经变革,最终随报业的兴盛而销声匿迹,但其作为近代最早的招贴广告,有很多值得现代广告人学习的地方. 月份牌异军突起成为年画的新品种 过年贴年画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民间传统的版印年画从制作风格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只用木版印墨线,用手工平涂上色,重要的部分稍加渲染,使画面产生轻微的立体感,这种年画被称为“半印半画年画”;另一种则是墨线和颜色全部用木版印刷的全版印年画.这两种年画的特点是造型淳朴、色彩热烈,但由于都是单线造型,色彩平面着色,形象不够写实,因此月份牌应运而生.①月份牌广告的人物形象丰满真实,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并且在年画的基础上,加入了年历,在不显眼的地方注明一些公司的名称,也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因而上海开埠以来,各大公司为了在商业竞争中占得先机,争相使用这种带有广告宣传功能的月份牌.  相似文献   

3.
腊月的年画     
老北京年节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扫房以后就该贴新年画了.北京的年画大多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和山东的潍坊这些北方传统的木版年画产地.除传统的木版年画外,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机器大量印刷,价格便宜的胶印年画已成市场的主流.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年画的品种达到上千种,内容十分广泛.诸如节俗时令、世俗风情、四季风景、神话传奇、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以及时尚新画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像"迎春接福"、"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代表作品.我儿时最爱看的是一种"连环年画".  相似文献   

4.
杨晓兰 《出版广角》2015,(15):58-59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种形式,木版年画起源于隋唐时期,宋代,民俗文艺的活跃,也让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高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本文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弘扬木版年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同时木版年画也承载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山海经》中等文献记载可知,门神信仰和门神画可以看做是民间年画的前身。后来大门上画秦  相似文献   

7.
"九九消寒图"是属民间年画中历画之一种,它也是早期出现的年画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春年画     
正年画,因于过年时张贴而得名。门神、灶君是最早的年画形式,其定型于汉,兴盛于宋,普及于明清。张贴年画,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新中国成立后,年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得到了有关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年画是我国城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艺术,是发行最广泛的出版物。今年全国有些省、市、自治区出版社出版的年画,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标准,从而出现了用同样纸张印的年画,定价有高有低。就以对开张印的年画来看,从一角到二角六分,有十余种定价。这种价格上的混乱现象,已引起广大读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
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播符号,是我国艺术群落鼎盛的象征,被海外美誉为"古老的东方之花".年画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地域的限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出版与传播方面的重视,在发展上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年画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论述,提出在民间艺术产业化背景下,年画如何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加强出版与传播,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年画市场,读者购买踊跃,许多地方月历、台历不到元旦就脱销了,历画、沙发画、贺年片,销势很旺。从1983年以来,年画市场连续5年供不应求,这是整个图书市场中少有的情况.多年的供不应求,推动了年画出版的迅速发展,1983年全国只有20多家出版社出版年画,出版品种总共约1000种,到1987年上百  相似文献   

12.
滩头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古老的编辑出版形式。文章通过对滩头年画调查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探究了其兴衰历程及其原因,并试图从滩头年画的命运折射出中国濒绝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朱浩 《文化遗产》2016,(5):126-135
从人物装扮、戏出年画和造假来源三方面考证来看,《中国戏曲志》"陕西卷"载明正德九年《回荆州》年画以及"甘肃卷"载清顺治二年《董府献杯》等六幅年画,都是将晚清时期同剧名年画稍作手脚之后的伪造品。中国戏曲在十八世纪以来的变化,使得戏曲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扮相、道具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促使民间艺人将戏曲舞台上的精彩场面制作成年画出售来盈利。戏出年画的绘制时代不会早于清中叶。  相似文献   

14.
陆南 《新闻界》2012,(6):42-45
本文从朱仙镇木版年画谈起,论述了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装饰图形中吉祥观念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图形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年画萎缩话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签发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决定》和《1950年关于加强年画工作的指示》。文件指出:在年画中应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在技术上需充分运用民间形式,力求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这便是后人被称为“新年画运动”的端倪。其间年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版发行量逐年增加。古元、董希文、张仃、李琦等著名画家也带头投入到了年画创作中来。出版高峰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期间全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11,(5):48-48
1、《图说中国文化丛书》(20种)(吉林人民出版社)《图说中国文化》是由数十位学者专家参与、合作的一套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套书。全套20个分卷,共约400万字,10000幅图片。2、《年画之旅系列》(5册)(吉林人民出版社)年画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一种民俗版画。本书以游记形式寻访老年画发源地之一——杨柳青,追根溯源,呈现民族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2010,(1):125-133
在当代,传统手工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民俗用品,审美功能不断上升,实用功能下降,机器胶印年画占领了开封朱仙镇的大多数民居。经过调查,多方人士正在为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为此寻找着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开封与朱仙镇的年画艺人对画面的创作与想法、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年画创作,还包括包装形式上的开发、销售运作模式的新思路、艺术传承的进展等,政府、学者和艺人正在一起为这门古老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而努力。但是,民间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年画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年画运动开始后,各地的文教机关和美术团体便开始组织新年画的创作、出版工作,李可染、叶浅予、刘继卣、程十发等一批其他画种的画家也投入其中,一时间新年画出版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年画的销售也异常的兴旺,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终于达到了最高峰。但自1988年以来,年画征订小样虽年年推出,但因品种少,订数上不去,所以年年无法开印,各级新华书店目前多  相似文献   

19.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独创,是民俗档案的重要组成.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四川的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20.
年画市场是年画商品买卖的场所。年画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有很多因素构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4个方面:一是年画商品生产的繁荣,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创造新品种,以优质适销的货源满足市场需求。二是读者对象和购买力不断扩大,使我国城乡不断开拓年画需求新市场,提高购买力。三是流通渠道畅通,使年画这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