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发现、开发、提升、实现、创造人的价值:语文教育的功能在于对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奠基功能,对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引导功能。对人的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都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因此语文教育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活动,语文教育内容是学生赖以生存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同时,获得生命的精神支柱,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情感价值,是语文学科三大课程价值之一。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情感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在语文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思想感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充分发挥语文课培养学生健康情感、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功能,使学生具有丰富而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不断受到人们质疑,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功能决定了其作为教育目的选择依据的必然性。文化的共性与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文化视域中教育目的的选择需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发展儿童最低限度的自主;二是设置多元文化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旨在培养有价值信仰、人格完善、勇于社会担当负责的理想主义者。通识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在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和阐述大学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及其过程三方面讨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价值,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营造及其价值挖掘是通识教育得以改善和质量提高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旨在培养有价值信仰、人格完善、勇于社会担当负责的理想主义者。通识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在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和阐述大学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及其过程三方面讨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价值,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营造及其价值挖掘是通识教育得以改善和质量提高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具有作为贯彻课程标准的文本性、教学活动依据的案例性、教育教学信息源的载体性、典章积淀的选萃性、智能开发范例的工具性表征,这决定了不仅要重视它在语文学科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且更要关注其对整个基础教育影响的存疑价值、自主价值、研究价值、迁移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选题的价值性原则顾黄初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研究价值,是由语文教育本身的价值决定的。语文教育是维系古今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神桥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这种功能,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他对于研究的三个领域(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建设、语文教育史)课题的选择无不以揭示语文教育的规律、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建构语文学科的科学体系为目的;他把努力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民主化、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而奋斗,作为他毕生研究的总目标。他的研究课题的价值性,主要体现为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借…  相似文献   

8.
“文化语文”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指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语文教育。这种文化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使学生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卓的心灵境界。高中语文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要变“应试语文”、“工具语文”为“文化语文”。本文试图探讨文化语文的价值取向,探寻文化语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精神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宿主,对人的思维方式、情感世界、价值取向、审美体验等都有决定作用,它不但深刻影响着人类精神生活,而且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对技术的驾驭亦有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人之为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时代的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心里发展水平,并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变化,特定时代的教育目的决定着特定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同时,特定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教育目的。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中略见一斑: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11.
李汉潮 《文教资料》2009,(26):153-155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时代的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并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变化.特定时代的教育目的决定着特定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同时,特定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教育目的.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中略见一斑: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12.
文化价值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基础地位,其实现程度直接决定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我们必须摆正文化价值的地位,优化文化价值实现的途径,准确把握文化价值实现的重点,科学建构文化价值实现的模式,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教育以人为本”,文学阅读教学要传达、弘扬和追求人文精神,这是由语文教育的属性决定的。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人的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和要素组成,其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文化中处于深层次、基础性地位,它具有弥散作用并引导规范文化系统的各个层面,决定一个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政思途径。现代语文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它的成败得失离不开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文章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着重探讨权威化意识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艳 《现代语文》2008,(11):18-19
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其实,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然而,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堪忧,令人反思。第一,把学生当作一块“白板”。  相似文献   

16.
田茂江 《吉林教育》2005,(11):31-31
创新教育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教育日标。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总方针,它是总的教育价值。“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而教学目标则是教育目的下属概念,它是各学科应当实现的具体价值追求。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和智能因素,即人的动机、兴趣、感情、意志和思维的开拓性、灵活性,丰富的想象力及渊博的科学知识等。创新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朱洁 《教学随笔》2013,(18):140
小学语文教育是儿童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孩子有兴趣、有目的的学好语文,就成为了关键所在。而小学语文游戏化,恰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其中还包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研究并厘清传统文化的有关问题,对于当下的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生动丰富的地方文化对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把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既是培养民族自信心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地方文化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特点,决定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是可行的。教师先要搜集、整理和提炼文化资料,全面把握,寻找融入点、融入口,主要依托课堂,通过识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教学活动,紧扣教学流程,选择合理的方式融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全新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教育要满足其社会价值的需求,能够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要重视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价值的实现。而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课程,因此,学校课程应服务于每位学生的完整、和谐发展,服务于人本位的教育。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新的伦理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新的文明和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