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傅雷先生如果还活着,恰好一百岁。他出生那年,正赶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这是巧合,也是宿命。大清朝气数将尽,不破不立,皇上的时代终于结束,新中国就要诞生,这个"新"气象万千,给人带来了希望,同时又注定了要遭遇乱世。过去一百年,伴随着傅雷走过,不太平的岁月远比太平居多。平心而论,在这个时代能幸存于战火,苟且偷安于动乱,已属非常幸运。熟悉傅雷的人会告诉我们,他生性耿直倔强,容易愤怒,早在读中学之际,就因为言辞激烈被学校开除。他曾是学生运动的积  相似文献   

2.
傅雷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今年是其一百周年诞辰.在此特殊的时刻,对我国现代这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进行系统的研读来表达我们对他为中国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和对他的逝去表示怀念.从傅雷的人生经历,翻译成就,职业道德,傅雷精神·翻译理论·以及现在人们对他的研究等六个方面来走近他,解读他.  相似文献   

3.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这也许是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钟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相似文献   

4.
傅雷和卞之琳都乃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翻译家,但因不同的人生经历创造了不同的翻译语境,因而二人无论是在翻译目的还是在翻译对象的选择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傅雷希望通过翻译救亡图存,偏重法国文学,以小说为主;卞之琳的翻译则受到自己创作的影响,偏重英国文学,以诗歌为主。不同的翻译实践使二人形成独特的翻译思想,总结出各具优长的翻译理论,不仅指导二人取得了不凡的翻译成就,也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董一菲 《师道》2013,(6):6-9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上海的郊县,四岁丧父。傅雷的母亲"慈母严父"一人担当,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傅雷身上。为了将傅雷培养成人,她变卖家产,携子搬迁到经济和文化相对比较开放的地方,为傅雷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傅雷四岁跟家中的账房先生识字,过了识字关之后,他进了私  相似文献   

6.
《河南教育》2010,(2):49-51
“傅雷是傅聪的爸爸.傅聪是傅雷的儿子。”刘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他又说:“没有傅雷.自然没有傅聪。这不只是生物学上的理由.也是精神教育的问题.傅聪会有今日的造诣,一部分是他本身刻苦自励的成果.一部分是受傅雷人格的感化和学养的灌输.傅雷引领他进入音乐的世界.也教导他东西方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大爱无声     
袁恒雷 《课外阅读》2013,(16):26-27
<正>钱钟书先生说,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先生,一个是"大爱无声"的傅雷先生。我最初知道傅雷先生是通过他的名著——《傅雷家书》。性格内向、不事张扬的他用一封封折射其思想光芒的书信教导他的大儿子傅聪。这些家书百分之百体现了他的思想,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是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不用担心"批  相似文献   

8.
傅雷,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之一,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他提出的翻译理论精辟完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理性的光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他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对三大重要翻译论述.以及其成功的原因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来对他进行解读,借以表达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9.
阅读《傅雷家书》,聆听傅雷先生对儿子不倦的教诲,感叹傅雷先生卓越的学识和艺术才能,更钦佩他无比高尚正直的人格。这些含辛茹苦的一字一句,这充满父爱的一封封长信,应该说, 它们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早已超越了亲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普通家书。当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它们也将这份充满期望的父爱奉献给了全社会。在傅雷先生传授艺术思想的同时,他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人。正如傅雷先生所说:“先做人,次为做艺术,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格之美与艺术之美相融合的魅力,同时更看到了人格对一个人的一生的作用。傅雷先生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10.
大一的时候,曾用了一整天(周六)时间在七号楼,一个人近似于蜷缩着在某个自习室后面的角落,就着阳光,看这本书。不是第一次接触傅雷,他的印象早在高中时便深深烙进我的脑海。傅雷是一个博学多闻、见识独具的文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老一辈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他在翻译方面的卓越成就,还有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傅雷家书》的发表使我们了解到傅聪的成才绝不是偶然的,他是傅雷心血浇灌的结果,也是傅雷教育思想的胜利。《傅雷家书》中不仅渗透着一位艺术家人性的光辉和对艺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五、六十年代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所及,加上他生性孤僻自处,不愿以世俗之见去处理,也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一代译界巨匠傅雷,曾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看成为是一个“只专不红”,只顾钻研个人业务,不问国事他事天下事的人。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傅雷家书》的披露,以及亲友发表了一系列怀念其人其事的文章,才纠正了某些人的偏见,在众多的读者面前,他也才得以恢复自身原来的形象——一个真正的傅雷。他不但自己是一位品格高尚的艺术家,而且,他从自身对整个人生和文学艺术的丰厚修养中得到的体验和由此造就的人格出发,始终如一地、孜孜矻矻地在熔铸着年轻的一代——他的爱子、钢琴演奏家傅聪。更加令人钦佩的是,他是在处境异常艰  相似文献   

13.
傅聪,著名钢琴家,他演奏的肖邦被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他是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西洋音乐演奏奖的中国人。他的演奏中西贯通,充满中国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诗情画意,他因此享有“钢琴诗人”的美称。傅聪成名后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父亲——傅雷,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洲人间喜剧》等法国文学名著都是由他翻译的,而一本《傅雷家书》更深深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他知识渊博,精通英文、法文和美术理论一文学功底深厚。他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治学极其严谨,对自己不满意的翻译巨著可以推倒…  相似文献   

14.
导读平台:《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给他的孩子写的信的合集。这一封封信中凝结着的,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其中更多的是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关注和指导。傅雷以他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博大精深的知识积淀,给了他的儿子以及一代又一代成长中的青少年以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润。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儿子傅聪谈诗词欣赏的部分内容。读后的感受如何,还希望你能尽快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5.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翻译了30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可谓著作等身。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本广受国内外读者欢迎的《傅雷家书》,集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的点滴教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传统的道德品质,表现的是中国人典型的教子方式和生活态度,堪称一部经典。本文即想从父爱教育这一角度谈谈他具有的三重境界,并力图挖掘其思想渊源和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另类人生     
苏格拉底与傅雷在这世上,死得最为平静而细致的人,我以为要算苏格拉底和傅雷。史载,当苏格拉底面对古雅典不公平的法律审判时,舆论以及司法都为他打开了一道越狱之门,他却选择了法律所  相似文献   

17.
傅雷先生为我国的翻译事业留下十分宝贵的遗产 ,其译本文辞优美 ,词语朴质 ,流畅晓达 ,典雅传神。傅雷先生在翻译上倡导“神似神韵”说并以大量优秀译作实践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傅雷家书》是无须推荐的,自1981年8月发行以来100余万册的印量即是最好的证明。近代以降,海内外同类华语文本中,回应最佳者莫过于它与《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宦海学海炼达几十载,道德文章都已达到极高境界,《家书》是他的夫子自道,是敦促后辈修齐治平的教科书。傅雷先生只是一介书生,当其正直高洁的灵魂遭受意想不到的迫害磨难时,他唯有以死抗争。而他留下的《傅雷家书》却是一部说不尽的大书,在这部大书中,傅雷要求儿子读懂国家荣辱、艺术价值以及人生之终极情怀,从而奉献生命的全部烈焰,书写大大的一个“人”字。  相似文献   

19.
傅雷别传     
傅雷出生于1908年4月7日,因为出生时哭声洪亮,且带着怒气,故被取名为怒安。  傅雷4岁时,父亲蒙遭冤狱,一气而病,不久便撒手人寰。母亲为营救父亲四处奔走,以至于无暇照料孩子,傅雷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相继死去,只有他侥幸活下来。这种极大的悲哀从心理上摧毁了母亲,且促成她对儿子存着一种病态的期望:她希望傅雷出人头地,为屈死的父亲一洗怨恨。 从那时起,母亲就以一种非常残酷的方式督促傅雷学习。有一次,因逃学母亲差一点把他沉到水塘里然后自杀。这种残忍而非人性的督学方式,使得幼年的傅雷时时处在惊恐的状态中,他…  相似文献   

20.
著名钢琴家傅聪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接受上海的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的专访的时候谈到了其父亲傅雷以及影响了几代人的《傅雷家书》。此前一直不愿对此多言的傅聪透露说:“父亲之所以写下那么多的文字,是因为他当时被打成了右派,苦闷极了,基本上没有人可以进行交流。”也正因为傅雷先生个人有了那样大的痛苦和无以疏解的苦闷、无以倾诉的对象,因此和血脉相承的儿子的写信成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