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隐胎     
教授的实验室墙上有一面透视镜,教授每次走过镜前都要照照自己的五脏六肺,瞧它们是不是还那么健康。可今天他特地将他年轻的妻子领到透视镜前,因为她怀孕了。 “才一个月,能看出什么来吗?”妻子左照右照。 教授挺兴奋:“是双胞胎呢。” “真的?” 两个月时,胎儿大一些了。教授已能  相似文献   

2.
带路的女生     
<正>上世纪70年代,有位老太太进入丹佛大学,想找科贝尔教授。因为是第一次来学校,她不停地问路人:"国际关系学院怎么走?"几乎每个人都热心地指了路,告诉她路线,可因为校园道路复杂,再加上老太太记性不好,她绕了半天也没找到。在路口,老太太又迷了路,  相似文献   

3.
《母婴世界》2013,(12):52-53
彦蓉妈 开辟一面艺术墙 我家宝宝一直都很喜欢画画,而且是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想画就画。考虑到随处涂鸦肯定是不好的,于是我就跟她作了一个约定:专门开辟一面艺术墙,把作品都贴在墙上展示。我把大的白纸贴在墙上,还特意买了一个画板给她,  相似文献   

4.
在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面特殊的“彩墙”,那是一面由同学们自已“创意涂鸦”和自由粘贴的思维墙,同学们把他们的“思想”、“主张”、“创意”都涂在了墙上,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5.
<正>她就像眼前这一株看似孱弱却富有生机的爬山虎,生于贫瘠之处,却仍能汲取力量,坚定信心,一步一步往上爬。那些年,校园的一面墙上恣意地爬满了爬山虎,春夏时分,绿得明艳,让人赏心悦目,让人恨不得在上面滚两滚。饭后,我总爱携友人同游,在一片翻滚的绿海的见证下,与她谈天说地。  相似文献   

6.
打开办公室的门.我迎面看到一个女孩儿靠在时面墙上。她低着头.双手插在校服兜里。听到我开门的声音.她抬起了头.轻轻叫了声“老师”(声音有些局促),又迅速低下了头。我想她应该是来找我的,于是向前一步.温和地说:“同学。你是来找我的吗?”她点了点头。我说:“进来吧。”  相似文献   

7.
"六一"到了,我给侄女晶儿买了几盒拼图作为礼物。晶儿拆开包装,试着拼起来,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拼图吧,她有点儿无从下手的样子。她妈妈急忙过去指导起来":先找有两个边是平整的,把它们放在四角的位置上,再找有一个边是平整的,它们是放在四周的……"晶儿很快掌握了要领,拼了一块又一块,并不时地炫耀一下。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觉得似乎有不妥之处,但一时又找不到贴切的词来描述。当目光落到墙上的一幅国画上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留白"。  相似文献   

8.
故事接龙     
《同学少年》2008,(10):55-55
班长手中拿着的竟然是一只鞋。望着我和"睡神"困惑的表情,班长一边抽噎,一边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班长最要好的朋友今天过生日,她买了一双鞋当作生日礼物,我们班今天最后一节课刚好是实验课,于是她就带着鞋到实验室上课,本打算一下课就给好朋友送去的,不料却在走出实验室时发现丢了一只。她从放学到现在一直在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鞋,急得哭了起来。"你们能帮我找吗?"班长红着眼睛满怀期待地望着我们。正在这时,"哐啷!"从楼上传来一声巨响,在这寂静的校园里显得尤为突出。我们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傻傻地望着天花板……  相似文献   

9.
如今已是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小孟正在紧张繁忙地投简历、找工作。一年前,哈工大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的小孟有幸亲身经历了学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居然按照自己的意愿最终选择了合适的导师,又结合自己的情况选取了学术研究型培养模式。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一面在突出学术、理论的课程中丰富着自己,一面进入实验室做着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11月7日,新乡学院"平安校园"建设活动目标管理签字仪式在该校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刘翔副院长和学院76个部门负责同志签订了《新乡学院"平安校园"建设活动目标管理责任书》。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构建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当好先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总是和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就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乐黛云教授率先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建立起中国大陆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她就像一面大旗,一位领袖,指导着和吸引着中国各界学者介入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她鼓励,参加,介入,推动。在她的带领下,中国比较文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世界比较文学学术的前沿,让国外学界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二、把国外最前沿的学术理论引入到国内,活跃和更新了中国本土的学术;三、比较文学的方法给许多的传统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化工作。目前,中国比较文学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第三个阶段的集中体现者。如果没有乐黛云教授的积极推动,中国比较文学就远远没有现在的辉煌成绩。在推动中国比较文学事业发展的同时,乐教授个人也在比较文学原理、中西比较诗学、跨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年是乐黛云先生80华诞,《邯郸学院学报》全体同仁怀着崇敬的心情,特设"学术名家.庆祝乐黛云教授80华诞"专栏,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专程拜访了乐黛云先生,并围绕什么是北大精神、对北大的忠诚、走上比较文学之路、世界比较文学的三个阶段和人生感悟等广泛话题采访了乐教授。同时,本刊还刊登了著名美学家,山东大学前校长,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曾繁仁教授撰写的《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一文,与访谈录一并发表,两文交相辉映,共同庆祝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乐黛云先生80华诞,恭祝她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2.
大一刚开始的时候.你考虑的肯定不是毕业找工作的事情。 大一的时候不用太过担心未来的职业规划。 你可以多参加活动,熟悉校园,然后多选些课,从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馆闲坐。一位先生走进咖啡店,点了两杯咖啡,然后指一指店内的一面墙,对侍者说:"一杯贴墙上。"侍者恭敬地为他上一杯咖啡。客人结了两杯咖啡的账走后,侍者在墙上贴了一张写着"一杯咖啡"的纸条。墙上有很多这样的纸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这让我们感到惊奇和不解。后来有天我们又在这个咖啡馆里享受咖啡时,一位拾荒者从容地走进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侍者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为他上了一杯咖啡,拾荒者喝完后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这时只  相似文献   

14.
艾琳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新员工,在浏览借阅记录时,艾琳发现有位教授总是借书不还,每次都要她去催促。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学生借书需要在一个月内归还,如果是四年级以上的研究生、教授,借阅期限可延至一学期,但如果有其他读者借阅,则须在一周内归还。这位教授的"坏习惯"让艾琳很头疼。当有学生来借书时,总会发现想找的书已经被他借走了。而每次通知他时,这位教授又会推脱说有事,让借书的学生改天  相似文献   

15.
端端的画     
端端画了一幅画和她一般高妈妈把画贴在墙上端端左看看右瞧瞧和她比比个还要和她说说话我是端端你也是端端我每天上幼儿园你每天呆在墙上我比你高了妈妈说因为我一直在长个你是小时候的我冬天到了,天冷了墙上的端端还是光脚丫妈妈,妈妈快给端端找双袜袜袜袜是脚丫子温暖的家只要你推开端端家的门一定能看到那张端端的画还有那双火红的毛线袜端端的画!北京@陈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授治学作为一种民主的管理模式而受到关注。教授治学的内容和范围在我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授治学的必要性在于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教授应该对学术的管理享有决策权。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视阈下教授治学的内涵"教授"是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治学",即研究学问。教授治学,从本意上理解,是指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所开展的研究学问的活动。本文的"教授治学"指的是高等学校中承担教授职务的教师,通过有效途径合理合法地参与高校学术事务管理的活动。具体来说,教授所治之学,其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日,学生张冉冉一家乔迁新居。喜形于色的妈妈在向来访客人介绍其居室宽敞明亮的时候,更是忘不了要说说女儿和她的"家庭小书架":"冉冉才上三年级,她的小作文却发在了《当代小学生》上。孩子的学校倡导‘书香溢校园’活动,我看这活动不错,咱做家长的也不能落伍啊……"冉冉妈说的学校,就是山东省肥城市安庄镇中心小学。2005年8月,肥城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了"书香溢校园"活  相似文献   

18.
秦艳华  胥金花 《班主任》2012,(11):46-47
正听前任班主任说,由于听力障碍,小红从小自觉低人一等,自卑感较强,在校时从不和同学玩,常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或站在操场边。有时她偷偷拿走或撕掉同学的本子、书,有时还把同学的名字刻在墙上,以致同学们都讨厌她。无论老师怎么劝说,她都不理会;与她沟通,表扬,找家长,一点效果也没有,她依然我行我素。一天课外活动时,我看到学生们在操场上三五成群地做游戏,只有小红独自一人站在操场边,脸上表情漠然,显得十分孤独、落寞。十四五岁的孩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的精髓是学术自由风气。美国一流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主要体现在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习自由和教授终身教职制度四个方面。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反思如何在大学里形成学术自由之风气,让教育本质回归校园。  相似文献   

20.
纸篓和墙     
有两个孩子,从小爱画画。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沓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可以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