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社会动荡不安,学者与诗文家钱邦芑由于多种原因隐居在贵州余庆县松烟镇松烟村,在此地教书育人,在崖壁上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文字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蕴含着钱邦芑先生对生活的理解,现存石刻被后人称为"他山"。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出相关文字数据,希望从数字角度解析"他山"文化。  相似文献   

2.
朱波 《大理师专学报》2000,(1):71-74,81
大错和尚(钱邦芑)是明末四川巡按,后成为著名的僧人。鸡足山则是云南大理佛教名山。本文对他在鸡足山的交友、修志、诗文创作方面的活动、经历等作了介绍,阐述了他对大理地方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母语教学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思路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的改革,加强母语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识水平与运用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全面素质培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父母认同感是子女对父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能否真正理解并持接纳态度。通过自编问卷对西南大学和衡阳师范学院共480名当代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由"观念评价性认同感"、"情感依恋性认同感"、"寻求支持性认同感"、"父母信息认知性认同感"、"行为参与性认同感"等五个因子组成的父母认同感结构。调查显示当代师范大学生父母认同感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处于略偏认同水平,认同现状不容乐观,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中在性别上女生高于男生,在年级上由高到低依次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从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通过对青少年采取教育和干预等措施来提高其父母认同感的可能性。因此从学校、父母和大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靖姑信仰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点。在古田临水宫祖庙举办的陈靖姑文化节上的祭祀大典中,通过各种仪式的展演,唤起并激发了人们"两岸同源、根脉相连"的集体记忆,增强了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要发挥古田陈靖姑文化节祭祀大典在强化两岸文化认同中的作用还应注意:祭祀大典应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合理选择象征符号来阐释仪式的展演;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两岸祭祀文化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6.
董丹 《辽宁教育》2018,(1):22-25
梁启超曾言:"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是人类群体的记忆。有了相同的记忆,个体便对群体产生认同,人类创造的文化由此世代相传,它对于加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017年秋季经过反复打磨、精雕细琢的人教版部编历史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教材或新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指出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首先从"风景描写"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其为何消逝的成因,从而证明"风景描写"是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二,从对"风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论域的界定中,得出"风景描写"不能忽略它在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抵抗物质压迫的人文元素之观点。其三,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不应离开对"风景描写"的惠顾。其四,对"风景描写"在中国文学的地理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最后,对"风景描写"的价值选择与前景展望作出判断:"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和原始的亲近,同时也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人对自然和原始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出世之作。作为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后辈,汤亭亭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地带徘徊。民族和文化的双重性为其写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该作中,汤亭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塑与再现,生动描绘了一个家族在过去和现在、中国和美国两个时空中的生存图卷。不仅折射出了作者身处异域的迷惘与挣扎,而且反映出华裔美国人在重塑文化身份历程中的艰辛与困苦。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依托,并从记忆的三个维度出发,开启女主人公的自我塑造之旅,论证了记忆重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文化记忆在华裔重获归属感与认同感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师生幸福的学校,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情景、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构建多彩的活动文化,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增强同学们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感,从而培养身体棒、学习好、心灵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个人身份的反省在质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个人身份的探讨,其本质就是对于研究者体性特征、研究者个人冲突、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保持的研究关系的现实审视,这也是反思研究者个人身份的三个基本维度。研究者个人身份构建的现实策略是:研究者体性印象的管理;研究者"前见"中介作用的发挥;研究者"附加身份"的退场;研究者情感的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