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初,法国有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从乡下流浪到巴黎,希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一份工作。“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道,青年羞涩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2.
感谢父亲     
每当翻开自己的剪报本,看到剪贴在首页的《上官镇农民体育活动好活跃》这篇消息稿时,我不免会想起我的父亲,正是父亲的引导,自己才走上了新闻报道这条路,而自己也没想到这篇处女作竟然“首发命中”。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为“爬格子”而“开夜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于比猫画虎写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息引也为又一篇消息。然而,我的“大作”并未得到父亲的夸奖。只说了一句“再好好揣摩,好好修改一下”。当我再次把稿子拿给父亲时,他告诉我,新闻讲究精悍,要多修改,不怕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稿子。最后…  相似文献   

3.
黄华 《新闻世界》2006,(12):41-42
日前,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背影”网站引起了众多网迷的关注。这是一个纯公益性的网站,该网站的创办人郑州小伙、河南省环极网络咨询有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李高宏说,他精心打造了“背影”网,希望能为世界上所有的父亲和子女们建立一个在网上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希望普天下所有的儿子能够对父亲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和沟通。那么,是什么触动了李高宏,让他诞生了建立背影网的念头呢?原来,是他和父亲李华之间的那充满恩怨纠葛的动人的亲情经历……  相似文献   

4.
“我父亲董必武的最后一个愿望,是想回家看看,没有实现。”董良羽叹息声饱含着深深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尹玉生 《新闻世界》2007,(11):49-49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的,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收集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920年荣仲娴出生于土默特旗美岱召一个蒙占族书宦世家,其祖父、父亲在当地皆为汉学鸿儒,尤其父亲荣祥素有“塞外文豪”之誉。家学源渊,荣仲娴自幼便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浸润。  相似文献   

7.
以丑开局     
一个杀牛的到一个杀猪的朋友家串门,杀猪的不在家。他的儿子避讳说父亲去杀猪,就说:“父亲出亥去了。”杀牛的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赞人家儿子聪明,会说话。几天过去了,杀猪的到杀牛的家来,杀牛的儿子因记着上次父亲的话,便说道:“父亲到人家出丑去了。”“什么时候回来?”“出完丑就回来了。”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父亲帮我改文章(散文)沛渊父亲是位“老新闻”。初入“爬格族”的我常令同行羡慕不已──写稿有人改,发稿有人帮,条件的确得天独厚。记得第一次写稿,我将写好的稿件抄得工工整整摆在父亲的案头。谁知。父亲只是草草一看,大笔一挥,便把我满腔得意与希望给抹杀了。末了仅说一句:“基础还可以。”既然“基础还可以”,证明我还可以写嘛!以后,我又写了几篇,又工工整整地摆在父亲的案头,盼望着父亲能替我改一改,然后再给我介绍几个报社的编辑,顺顺利利地发表。可是,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开始还草草一看或者讲几句“快上路了”之类…  相似文献   

9.
李琳 《新闻天地》2004,(1):32-34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儿女是6-15岁的“艾滋孤儿”,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关爱之家”。这个家庭是怎样组成的?他们如何生活?……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家庭。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父亲     
朱盛中 《新闻天地》2004,(11):55-57
真的不明白,2004年10月6日,对于我来说,是怎样一个沉重的日子啊!傍晚的7点钟,我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手机里一个声音说,我的父亲不行了。7点半钟的样子,手机里那个声音又说,我的父亲掉气了。如果手机里那个声音不是我的亲弟弟,我立即就会骂他一句:“你他妈的父亲掉气了呢!”  相似文献   

11.
张艺谋小传     
张艺谋小传──摘自《名人传记》1993年12期原作:史国杰,张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拥有一个并不幸福的童年1951年夏,一个小生命悄然降临到了人间,他便是日后被喻为中国影坛第一,“鬼才”导演张艺谋。张艺谋出生在一个“有严重历史污点”的家庭中,父亲是位淳...  相似文献   

12.
有一年快过年时,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一个大箱子回来了。我赶紧跑上前去问父亲是什么。父亲说:“是电视机,今年咱们就能看春晚了。”“什么是电视机啊?”我问。父亲说:“打开你就知道了。”当父亲把这个黑色外壳、莹亮玻璃屏的东西放在桌上时,我伸出小手指轻轻触了触玻璃屏,很滑。父亲接上电源,拔开天线,“啪啪啪”连拧几下,那玻璃荧屏上就出现了会说话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13.
父亲后来告诉我们,“文革”后的1967年,林彪破天荒地“召见”过父亲一次,就是在北京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他的住地。父亲回忆那个院子的氛围就像林彪的性格,没有一点动静和生气,呈现出一种阴森森的气氛。当时,父亲很纳闷,林副主席要和我谈些什么呢?那时林彪如日中天,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父亲也毕恭毕敬地想聆听林副主席的指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网络传播》2006,(11):87-87
“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个读者群体会习惯于阅读报纸的在线版,就像我65岁的父亲每天早上对待他的报纸一样。”  相似文献   

15.
陈烈 《出版参考》2004,(10):25-25
祖母去世以后,父亲成了孤儿,哥嫂因再雇不起店员,强令父亲辍学,在药店当了一名学徒,小小年纪,便做了店铺的伙计“抓抓匠”,这对于生性活泼、热爱学习的父亲,心灵深处无疑是巨大的创伤。60年代,父亲经常下去搞农村调查,空闲的时候,他和同事聊天还常常忆起童年的生活故事。我听奚原伯伯讲,父亲曾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做买卖的叫“生意人”吗?  相似文献   

16.
四年前的下午,在他踏回体育馆路篮协办公室的那一天,他许下的诺言“一个曾经的莽撞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大郅回来了!大郅不会让你们失望”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秘密     
“罗伯塔,”父亲低声说道,“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前,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而病倒。忙完妈妈的葬礼我就立刻赶到医院,从小我就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和很多家里的“老二”一样,我感觉自己始终在家里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妈妈生病时,我每天都来照顾她,  相似文献   

18.
郑学步 《声屏世界》2001,(12):45-45
前不久,姜昆“带着”戴志成随中央台的心连心艺术团来到青海,“在那遥远的地方”说相声。记得里面有个“段子”说,他和戴就像爷爷带着孙子,父亲带着小儿子似地来的(大意)。这个比喻很搞笑,观众一听就乐了:姜昆从戴的身上找了一个大便宜,戴志成被“快乐”地潮了一回。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公布的第二天,我回家向父亲报喜;“爸,我又得奖罗!”一个“又”字,招来父亲一番审视。他张开只剩两粒门牙的嘴,吐出淡淡一句话:“报纸我看到了。静坐常思过,无事多读书。脚前头是路,人头上有天。” 父亲不懂新闻,但他懂人生。在我当军事记者14年中,无论是两获全国现场短新闻奖一等奖,再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30)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孩儿时代就曾立志长大当一名“新闻记”,可由干家里贫困如洗,父亲常年患病,我便忍痛割爱弃学,幼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