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加 《阳光搜索》2006,(1):16-16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年被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录取,发誓要去北京读名校的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放弃,回到高中复读。第二年高考,我是学校文科班唯一超过重点大学录取线的考生。但我成了班上极少数上录取线的幸运儿中最不幸的一个,我的录取通知单竞来自于一所中专学校。母亲哭着说:“家里再没钱送你复读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加入复读队伍的考生有增无减,并且有大规模扩大的趋势.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各地上线考生近一半是复读生.无论是因成绩不上线而没被录取,还是因为没有进入理想大学而高分复读的考生,都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2009年高考结束了,许多同学即将踏上复读之路,要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复读生就必须战胜自卑与尴尬心理.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重新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1993年的7月,对我来说是个黑色的季节,我高考落榜了。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父亲和母亲持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父亲指望我出门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母亲却希望我复读一年,大字不识的她认为上大学是儿子最好的出路。当时我家的情况是:父亲已年过六十,三个哥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高考失败之后,母亲说:娃,复读一年吧!于是,我就成了一名“高四生”。父亲在我8岁那年因公殉职,下了岗的母亲靠在街边卖小菜把我拉扯大,并且送我念书,念小学、初中,直至高中。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大学生是父亲的遗愿,也是母亲毕生的心愿。第二次面对高考,我的心情比第一次更复杂,压力也更大。每当想起母亲那斑斑白发,那深深的皱纹,还有那严寒酷暑下挑着菜担蹒跚地穿行于大街小巷的情景,我就在心中暗暗地对自己说:这次要是再考不上,你就没脸再活了。6月份,高考的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同学们都废寝忘食地复习着功课,我更是夜以继日,不敢有丝…  相似文献   

5.
卖菜的哲学     
复读一年,我仍名落孙山。连老天爷也不可怜起我来,那段日子天气出奇的好,但我的心情却差到极点。母亲不善言辞,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道程序:大清早起床,购菜、洗菜、卖菜……每天中午,我去市场给母亲送饭,都看到她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价,认真地称秤,既快又好地装包捆扎。因此,顾客喜欢母亲,也喜欢母亲的菜,母亲的菜总是第一个卖完。有天中午,母亲说她有点重要事,要我帮她料理一下菜摊。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母亲回来了。看到菜摊上仍是一大堆菜,母亲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儿 啊,你不是一个卖菜的,妈妈也不愿…  相似文献   

6.
张晓震 《教育》2009,(6):26-27
政府部门不仅要对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加强监管,同时对整个复读市场也应监控,尤其是对收费问题。当然,对复读行为也应加以引导。虽然复读是个人行为,但其背后却折射出成才观教育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考尘埃落定,一些考生选择复读,准备来年再搏。复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再生的过程。要想将一年的复读过程安排的紧张有序,确实值得认真思考。这里提出几条建议,供复读  相似文献   

8.
年年高考都相似,岁岁复读情不同。又有不少08届考生又审慎地(应该不是轻率的)选择了复读,对此我们仅有同情与祝福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这些考生和家长提出一些适当的建议。家长要主动支持要彻底据我所知,多数家长是很反对孩子复读的,但是孩子却坚持选择了复读。作为  相似文献   

9.
观点对对碰     
鱼鱼: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准备考试。我的理想是上成都七中, 如果没考上,我想我会复读一年,总之我一定要上重点,然后考浙江大学。父母也比较支持我的想法,他们说,要读就努力争取读最好的学校。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即便是复读也值得。  相似文献   

10.
学姐     
去年高考失利,日子过得有点颓废又夹杂很多的无奈,但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复读,要复读……”开学时并没有什么压力,常常为自己打气,要努力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可是,总有一些上学路上遇见的同学,会带着刺儿叫我“学姐”,我总是凝固了笑容,不去理他们。但笑容里隐藏着多少凄凉我自己清楚。学姐?读在同一个班上却被叫做学姐?对啊,复读的学姐!失败过的学姐!又一个六月快到了,好匆促。我知道,作为他们的“学姐”,我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不在明年再当一次“学姐”。我深深埋下头,书本上的字像泡沫一样浮上来,有时候我怀疑我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无…  相似文献   

11.
复读,这一现象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经常出现,主要是由于考生成绩不理想,为提高成绩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但是近年来,这一现象更加普遍了。甚至于许多高分的考生在上线甚至是收到通知单的情况下选择了复读。以往考上大学就被人称为天之骄子,就会心满意足,但是现在却是非名校不上,不喜欢的专业不上。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读已不再是“争上线”而是“冲名校”了。一、“高分复读”现象现状统计部分省市教育厅、教育局高考复读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在老师家长均感到满意的情况下,选择复读的考生一般都存在以下几种心态:要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高考失败之后,母亲说:娃,复读一年吧!于是,我就成了一名“高四生”。  相似文献   

13.
复读理由:高考失手,在第一次高考的数学考场上决定复读复读结果:如愿以偿决定复读是考完数学就计划好的事,以至于考文综的时候竟然睡着了。从此,我成为高三班主任嘴里在高考考场上睡觉的"大神"级笑料。然而,当高四与我正式遭遇后,我的感受只有四个字: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4.
尹宗禹 《教育》2009,(8):64-64
今年5月中旬,我随精华学校组织的一行9人团前往韩国首都首尔进行考察,这次只考察了一所学院——MEGASTUDY学院。MEGASTUDY学院规模庞大,复读生有6000多人,韩国中学毕业生的复读原因,一是要读首尔大学,二是要读医科专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就业压力所致。  相似文献   

15.
“复读”一词,本是指高中毕业生因未能升学,而重新回到学校重读学过的课程。然而近年来,复读生越来越多的现象却悄悄改变了“复读”一词的含义。在复读生的行列里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并非榜上无名,而是自愿选择读“高四”,其中一些还是高分考生,以致“弃学复读”在某些地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是要上名校还是要上热门专业?是上大学还是选择复读?这已经成了考生在六月考试之后面临着的两大战略性选择。而许多家长也在为孩子复读与否大伤脑筋。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复读对孩子来讲,并非一“复”就灵。其中,有许多成功者,但更多的则是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复读现象中存在两张支持网,一是“复读决策支持网”,另一个是“复读过程支持网”,二者具有鲜明的区别,前者为“单一问题——多方支持”的,针对要不要复读的问题,获得了来自文化价值观、社会教育政策、家庭及朋辈群体的支持要素;后者为“多重问题——单方支持”的结构,应对复读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人际、学业问题具有严重的“自我支持”倾向。  相似文献   

17.
慈父     
巴山 《四川教育》2000,(1):46-46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患了痨病,老实憨厚的父亲只有靠种田来支付母亲的药费和我们兄妹的书学费。哥复读了几年高三也没能考上大学,父亲说,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复读,他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复读,复读失败会在他的伤口上再刺一刀。”这是一位复读生写在日记上的话。这一切,无非论证了一个问题:复读  相似文献   

19.
黄菊的故事     
那天晚上没课,风雨大作。忽然接到陌生电话,连名字都没报,前言不搭后语,非常着急。我听出是我的学生,想问我能不能帮忙。她们几个女生正在火车站,班上的黄菊同学退学了,决定赶回陕西乡下老家复读重新参加高考。现在黄菊人已经上了火车,突然得到老家的消息:要复读必须把已经  相似文献   

20.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题记起跑那年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我坚决地拒绝复读,执意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北上的火车。隔着玻璃窗,我看见母亲在哭泣,父母在叹气,鼻头有点发酸,转过脸,说好不哭的。“呜——”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母亲也随即跟着火车跑,一遍一遍地挥手,一遍一遍地嘱咐。我抬头看着天空,灰蒙蒙的,它也是如此寂寞。跑程离开了母亲的日子是惬意的。至少我可以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而不用担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