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需要更多时间投入工作,而孩子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学业上。在父母与子女相处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如何能有效地让孩子了解父母对家庭、子女的用心,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以外:家庭教育在学校以外,家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幼儿开始,父母的每一个举动、行为、与人相处的方法,便成为对孩子的身教。父母在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等内容时,特别重视做出这些判断时背后所遵循的原则,即是对子女重要的价值观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母亲会留在家中养育孩子,孩子会从她们身上学到很  相似文献   

3.
从欧洲到美洲,从留学读书到工作,生活多年,都未感不适;却在嫁了一个“老外”,生儿育女后,发现无法入乡随俗,因为中国与欧美的育儿观差异太大了。“包干制”与“责任制”中国父母疼爱子女的内涵是“包干制”,对子女的一切没有不关心的:吃得好不好,与同学相处得怎么样,下雨了就去给孩子送伞,天冷了就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总之,把一颗心都系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生活的重心。欧美父母疼爱子女则是“责任制”:把子女的身体养壮壮的,供他们上完高中或大学,让子女在儿童和青年时代生活得快快乐乐。父母不但不负责为子女规划未来,连子女交什么朋友…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最亲密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个性塑造、智力发展和价值取向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  相似文献   

5.
陪伴之道     
<正>如今,焦虑的父母与成长中的子女能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怎样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成人?要学会等待西方有句谙语:"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梁骨长大的。"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那样的人。当你为孩子的考试患得患失、坐立不安时,又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幼儿认知社会、拓展能力的有效途经之一,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可是,在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邻里之间很少往来的大环境中,没有玩伴、不会与他人相处的孩子比比皆是。所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就成了家长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是否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一是看孩子是否有同伴,是否可以与同伴友好相处;二是看孩子是否学会与同伴共同分享;三是看孩子是否会解决与同伴间的冲突;四是看孩子是否可以离开父母与其他成人在一起;五是看孩子是否会和成年人交往。如果孩子在以上几方面有令人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学会与伙伴交往是孩子在幼年时期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早期的交往经验对于他今后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雷特指出:从孩子幼年时期与同辈群体相处所反映出的问题,便可预测出他成年后在社交方面的适应情况。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被小伙伴冷落,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父母与子女的交往中,触摸起着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父母给予孩子的众多触摸中,以抱着孩子和搂着肩膀最为有效。在此时,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十分强烈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女儿“呱呱”坠地,我便不只是妈妈的女儿,同时也是女儿的妈妈了。教育孩子便成了我的头等大事。几年来,我充分体会到,教育子女的过程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父母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非常正确。一天,我心情不好,看见正在画画的女儿画出来的小鸟像只鸡,便对着她大声吼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他人”。父母与子女直接自然的亲密、频繁交往,便构成了亲子互动。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亲子互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社会适应性、性别角色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表明了文化的价值观。在美国,孩子出生后常常被另置一室,不和父母同住。这样便能使父母单独相处,不受孩子的干扰;同时,也使孩子习惯拥有自己的房间,这被认为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这话的意思是说,夫妻虽已离婚,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父母仍应该关心子女,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  相似文献   

1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也是子女终生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影响总是有形或无无地体现或蕴含于子女的言谈举止、处世立身和道德修养之中,成为子女一辈子的文化胎记,一辈子的生命基因。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工作,还要善于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学会教育子女,学会与子女和谐相处,学会给予子女正面的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自立和利他的"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15.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黄河清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大量的有关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1溺爱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  相似文献   

16.
《让孩子终身受用的交友秘诀》一书的作者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双重关怀,提醒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小时候不受欢迎的孩子,在青春期,更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仔细观察小朋友们之间的相处和交往,就可以发现,儿童在交往中同样表现出成人世界的复杂性。儿童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7.
先前,一谈起家庭教育,人们便把目光全都朝向孩子,总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家长总盯着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的精力大多用在教训孩子、想方设法纠正孩子的过错上。这样的认识,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其实,家庭教育是提高家庭全体成员素质的教育,包括子女也包括父母,而且父母教育比子女教育更重要。父母是子女的教师,是子女的监护人。子女社会化所需的许多知识经验,要靠父母引导他们去学去体验。父母当然应比子女懂得多一点,才能教好孩子。同时,父母又是子女与生俱来的最早的模仿对象,重视学习的家长,才会成为…  相似文献   

18.
英国全国中小学校长协会主席克拉丽莎·威廉斯最近建议,英国政府应当向有子女的父母提供资金奖励,鼓励他们多与幼年子女相处,以避免出现父母过早将孩子送入教育机构的现象。这则新闻让笔者想到,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谈到的"皮肤饥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英语》2007,(10):8-8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表明了文化的价值观。在美国.孩子出生后常常被另置一室,不和父母同住。这样便能使父母单独相处,不受孩子的干扰:同时,也使孩子习惯拥有自己的房间,这被认为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阅历,不同的观念造成了我们与父母交往的障碍,而相互理解则是扫除这一障碍的最佳方式。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携起手来,在今天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共同走向同一结合点,即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的知识体系,更新观念。作为子女,应学会与父母沟通,主动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告诉父母,求得他们的理解;平日里对父母多关心,多体贴,久而久之,便会做到与你父母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了。有的青年或许说,我也想和父母交朋友,但找不到共同语言怎么办?事实上,大凡父母都是疼爱子女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而作为子女本身又何尝不希望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