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能否富有成效地开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选取适宜的探究问题.正如前苏联数学家奥加涅相说过“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高考题源于课本,立足基础,考查能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极佳素材.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把课本知识自然延伸,适当拓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对题1(如下)进行了变式探究性学习,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热情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笔者现将探究结论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过程。探究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数学课题。目前使用的普通高中教科书为我们直接提供了若干个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更多合适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有待学生和老师们从习题、从课外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究。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一个探究性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高考全国理科卷第 1 9题与广东、河南卷第 2 1题 ,是源于课本且具有丰富研讨内涵的姐妹题 ,现选刊江厚利与周文龙撰写的两文 ,供教者深入钻研教材 ,发挥教材扩张效应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题目(2004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⑥)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A.9/5R3C.9(7~(1/2))/7D.9/4这是2004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6题,笔者把它作为一道测试题,让同学们做,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都选了C,但此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分析错误原因在于同学们的思维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13题是一道推论题,查看近几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和地方卷采用这种方式命题的很多,如2014年北京文综卷第32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15题,2013年北京文综卷第30题,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12年福建文综卷第30题等。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不足,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15题就引起一些争议,袁世武、  相似文献   

7.
高考数学试题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对高三教学非常具有指导性与参考性,包使复习更有针对性.高考中有许多题可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运用多种知识点来解答,使不同学生的能力都有所体现.笔者认为抓住这些题作为教学材料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分析,可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陕西省实行新课标后的第二年考试,其中文综政治试题看似容易,答案却不好组织,不易得分。笔者同一部分考生座谈,并借助其考分情况,通过认真分析,发现考生在答题中存在许多失误和不足,这也折射出我们教学存在的问题。下面以试卷第38题第二问为例,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期对2012年高考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气态方程的一般形式:PV=m/μRT作为中学物理学习内容,而且列为高考复习大纲的重点,对我国来说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题目(2014年江苏卷第14题)若ABC的内角满足sin A+21、2sin B=2sin C,则cos C的最小值是.本题的讲解时间是高一下学期的期末综合复习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学完高中数学必修5(苏教版),掌握了解题必备的解三角形和基本不等式等相关知识.针对学生解题时,知识综合能力不强,常常割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对后几道填空题(所谓的压轴题)有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考题中连续三年有关动量定理考题的分析,引发了对动量定理教学的启示,提出了加强动量定理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高考数学试卷海南(宁夏)卷中理科第18题,标准答案中仅给出了坐标向量法,没有给出其他解法,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猜想和想象空间.不过本文笔者只想从教学的角度对该题的解法及其本质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目前使用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只提供了5个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其涉及面很狭小.课本知识是几代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课本例习题是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设计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对一些典型的例习题进行适当的发散探究,可以让学生达到深化认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探究课题应该多样化的要求.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过的一个探究性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18.
1课堂实录:问题:已知集合A={1,2,3,4,5},B={6,7,8},从A到B的映射f中,满足f(1)≤f(2)≤f(3)≤f(4)≤f(5)的映射有()(A)27个.(B)21个.(C)12个.(D)19个.学生对这道选择题很快作出了答案,笔者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中,笔者改造扇形内接矩形的面积的问题为探究性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大胆地去猜、去想、去证明,从而践行新课改要求下的探究性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