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用类比和变式探究,有利于解决圆锥曲线定义、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等问题。通过类比和变式例题、习题、高考题等进行探究,有效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双曲线、抛物线的研究通过类比椭圆的研究,注重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引领示范,注意挖掘圆锥曲线性质的题目的教学功能,适当变式拓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双曲线是三种圆锥曲线中最复杂的一种,其前有椭圆的铺垫引领,后有抛物线的巩固加强,在整个圆锥曲线的学习中占据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与椭圆类似,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的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了椭圆的相关问题及研究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得出双曲线的定义。而要让学生经历双曲线轨迹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3.
圆锥曲线是苏教版数学教材选修1-1第二章的内容,贯穿学习本章内容的主要思想是类比思想,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认识事物,掌握其实质的有效方法,在学习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时我们都运用了类比方法,在解答圆锥曲线的相关习题时,更要有触类旁通的联想。  相似文献   

4.
圆锥曲线的定值定点问题一直是高考考察的一个热点与难点,多以压轴题的形式呈现,此类问题多以考察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定值问题的解法,更要注重对这类问题的本质进行梳理与探究(如文[1]),通过类比发散,在试题的剖析上更要有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在解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学习与探究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主要借助于2020北京卷中圆锥曲线定值问题,对其进行探究与类比,得出相应结论,展示探究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圆锥曲线是苏教版数学教材选修1-1第二章的内容.贯穿学习本章内容的主要思想是类比思想,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认识事物,掌握其实质的有效方法.在学习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时我们都运用了类比方法,在解答圆锥曲线的相关习题时,更要有触类旁通的联想.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将会有质的飞跃.下面,让我们在以下例题中体会  相似文献   

6.
椭圆是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中最重要的圆锥曲线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第一次通过方程系统地运用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椭圆几何性质的过程,建构研究曲线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7.
解析几何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体现,主要考查的内容与圆锥曲线的定义相关或以圆锥曲线的简单性质为背景,涉及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处理有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椭圆是圆锥曲线中最重要的一节,考查尤以定义的运用为多,特别是焦点三角形问题,有关离心率的问题是考查热点,而直线与椭圆的问题常考常新.  相似文献   

8.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研究圆锥曲线的各种性质的起点,新课标教材重点介绍了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淡化了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也称统一定义),而且增加了诸多研究性的课题(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给出阅读材料或探究与发现等方式)从不同侧面增加学生动手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1]通过类比同心圆的定义,得到同心圆锥曲线的定义.受此启发,本文先从同心圆的结论出发,类比到同心圆锥曲线,然后利用超级画板进行验证所得结论,最后给出结论的解析证明与几何证明.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选修2-1在教材的封面和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章首位置展示了了平面截圆锥的图片(如图1),同时配备了文字说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圆锥曲线的由来、圆锥曲线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圆锥曲线的主要研究方法.同时,在学习了椭圆的定义之后,在"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中运用了椭圆的定义对截口曲线的形状进行验证.有这样一类试题,其命题背景基于椭圆的截面定义,命题的手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开,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培训已受到广泛重视,但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并不理想.不久前,笔者听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使用的是苏教版新课程教科书选修1-1.本文将对这节课的部分教学片段回放与反思,并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1用好类比与启发这“两件宝”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想另外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新课标指出:“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先行组织者”,所以,教学中应用好“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和研究方法,去生成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新课标同时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放野马式”的,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因此,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得结论.回放1本节课开头的教学片段.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请大家思考一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道抛物线平行弦的定值试题出发,先对问题进行了一般化的探究,然后通过类比方法,推广了相关结论,得到了圆锥曲线中一系列有关平行弦的定值性质.  相似文献   

13.
抛物线是继“椭圆”后,学生学习的第二种圆锥曲线.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抛物线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去认识抛物线,为后面研究抛物线的性质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问题链形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基于几何画板的圆锥曲线统一性的探究,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实验,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再创造"过程,在探究中,不仅学会证明,也学会猜想.下面以人教版《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  相似文献   

15.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节课是高二(理科)圆锥曲线的一节复习探究课,学生已掌握了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知识和能力上具备了提升基础.我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智能水平,在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确定探究的起点与方式.具体做法是,从课本的一道例题出发,进行拓展、变形、链接,探究出一般性结论,浅入研透,挖掘潜能,探索归纳;回归教学和数学的本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探究为主线构建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1)数学》(人教版)高二下,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复习课。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也是有关圆锥曲线问题的精髓。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定义解题,那么很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我们在把新课学完后有必要再回到定义上,熟练掌握"利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这一重要的解题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这届高二学生在高一时就是学习的新课程,因此他们对新课程并不陌生。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这届学生的特点是:参  相似文献   

17.
圆锥曲线上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相关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经常看到一类问题:已知圆锥曲线和一直线相交,试判断圆锥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及其相关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往往处理得不够得当,为此,本文提出四种方法:向量法、参数法、判别式法及区域法,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例举分析,愿与读者相互切磋,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18.
【知识精讲】圆锥曲线一章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圆锥曲线的定义是研究问题的根本,是相应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的“源”.圆锥曲线相关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在解题时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特别是解问答题时,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会比较简捷.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常见的是:①求轨迹问题;②求曲线上某些特殊的点的坐标问题;③过焦点的弦长以及与焦半径相关的问题.【方法点拨】1.在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若所求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上…  相似文献   

19.
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是解析几何比较重要的内容,解决它需要恰当地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最短长度原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不等式及函数单调性等有关知识,研究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既很好地巩固圆锥曲线的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圆锥曲线上的点到其一焦点与另一定点距离和(或差)的最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形式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从而派生出像切线、焦点弦、切点弦、定点弦和顶点弦等方面的统一性.带着高考如何考查圆锥曲线知识内容与如何探究其统一性等问题,以两道高考试题为研究对象,利用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和类比思想,研究发现圆锥曲线的三个统一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