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谷时期是杜甫生活境遇最为沦落,心态最为愤懑悲凉的时期,其有关同谷的诗歌创作,数量虽然不多,却以诗人审美趣味的转移及新的审美风格的形成,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常引丑陋、阴森、恐怖等诗歌意象入诗,多嵌入"恐"、"死"、"悲"、"惨"等字词,多借五古的诗歌形式,多押仄韵,营造出极为萧森凄冷的艺术境界。诗人摛幽诀奇,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奇特的想象,通过描绘峻绝奇险的自然景色来表达凄楚悲凉的情感时,气势凌厉、意境阔大,给人以奇崛豪宕的美感。这一新的审美特征的形成,与杜甫沉郁写实的风格迥异其趣。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3.
虽然同是对荒景的塑造,阮籍诗歌中表现出明显的伤感与悲痛情绪,而陶渊明则通常会在诗歌末尾进行自我宽慰,从而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生的悲凉之感.这与陶渊明耕读诗人的身份密切相关,因为陶渊明诗歌中无法排解忧伤感情的作品,正是存在于对耕读身份感到怀疑或是对自己所一直坚持的田园归隐生活发生疑问的时候,所以,只有这类诗歌才更鲜明地体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荒寒境界.  相似文献   

4.
开健 《阅读与鉴赏》2009,(6):32-32,10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费密,明清之际重要的遗民诗人,存诗三百余首,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费密诗歌创作前期以蜀中动乱生活为主要内容,中后期则以扬州、泰州遗民生活为中心,地域特征强烈;诗歌风格主要宗法初、盛唐诗人,尤其是杜甫诗歌;基于儒家诗教观念,费密诗歌在整体上表现出深厚和缓的美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云南遗民陈佐才以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传统的陶渊明、杜甫、王维等诗人为模范进行创作。他从人格品性、创作主题、艺术风格三个维度紧紧靠拢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文化理念和文学审美好尚,体现出边疆文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其诗歌推动云南地方文学与中原主流文学的交融,促进中原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可谓明代云南汉文学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赵元是金末诗坛较为出名的重要诗人,为金末诗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元壮年失明,生活在社会底层,又值蒙古入侵,避乱南渡,最后在贫困、寂寞中客死他乡。其诗作充分展示了金末这一不幸时代下人民所承受的各种灾难以及他自身在暮年晚景时的种种悲苦和无奈。诗歌的艺术特征因诗人人生境遇的转折而改变。前期主要师法杜甫,以现实主义为诗歌创作的主导风格;后期则追慕陶渊明,以淡泊自然为诗歌的主要格调。  相似文献   

9.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20,(6):32-39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中有一类特殊的诗篇详细记述了诗人的系列病痛经历,这一类诗歌被称为"述病诗"。杜甫将疾病与人生境遇、时代环境相结合,成为其患病后生活与心灵的真实写照。诗人在述病诗中对病理病态进行细致描写,由此传递出浓厚的爱国忠君、心系天下、思乡怀亲、人生慨叹的所思所感,在述病抒怀、比兴寄托、沉郁顿挫、言辞精当等方面体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风神,并且作为杜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杜甫述病诗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初著名遗民诗人方文,其诗歌创作主要取法东晋陶渊明和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并且四个人刚巧都是“壬子”年出生,因此他曾托人特地画了一幅《四壬子图》。而对方文诗歌,学术界一直重视不足,研究很少;现在结合《四壬子图》的考证,可以一并探讨方文的诗学渊源。  相似文献   

12.
正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过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做一个"只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他身后的声名却越来越大.自从钟嵘《诗品》把陶渊明列为"古今隐逸之宗"后,围绕着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朱光潜先生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则提出截然相反的论题:"历来伟大的作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和杜甫在宋代被推尊为典范,是宋诗发展过程中追求和谐的内在需要。诗人追求"仕"与"隐"之间的和谐,是陶、杜成为典范的人格因素;诗人对诗歌技巧与平淡自然的并重,是陶、杜成为典范的艺术因素;诗人追求身与心之间和谐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陶、杜成为典范。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本文探讨了其田园诗的创作背景、个人生活经历,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社会理想,多角度介绍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迭意,即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景抒情方面,即通过雄浑壮阔的景物描写来抒写诗人凄凉的身世,悲苦的心境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为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歌增添了壮丽的一笔.通过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四首诗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本文探讨了其田园诗的创作背景、个人生活经历,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社会理想,多角度介绍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抒情的极致,读诗是精神的享受,悠悠诗韵,美不胜收。你看,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绵绵宋词格调,幽幽元曲情韵。不仅是对时代的沉思,对历史的凝视,更是生命顽强不屈的象征。诗歌,是生命的常青树,是心灵同步跳动的音符,是永驻青春的节奏。诗歌的节奏凝聚在创造的形象中:陶渊明像是一片缥缈的孤云,孤云淡泊却有悠悠不尽的韵味;李白生活在月亮的世界中,月亮成了他生命和情感的化身;杜甫热爱他那匹精瘦硬朗的马,马经历了历史盛衰变化的沧桑;辛弃疾渴望具有高山的气质,山见证着他那飞动跳跃的生命激情。诗歌的节奏体现在表达方式中。写景…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天中学刊》2012,27(6):73-77
通过对具体诗人的评点来体现自己的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优良传统。杜甫"沉郁""雄浑""集大成""入神"的诗歌风格与严羽的诗学理想和诗学观念都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契合,严羽的许多重要诗学思想都在杜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此,严羽推崇杜甫也就不容置疑了。  相似文献   

19.
和腴调和之美其实陶渊明诗歌甚至于陶渊明本人给我们的直观感受,而"调和"这一特点更是体现在了陶渊明的方方面面,诗歌生活乃至于人格都透露着这种和谐,作者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一些诗歌来阐释对于陶渊明"调和"这一特征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歌的悲凉美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凉的美学风格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独特意象的选取,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是杜诗悲凉美的主要表现。杜诗悲凉美的产生,既是时代环境的折射,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同时受到了传统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