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霞 《中学教研》2007,(2):47-48,F0003-F0004
1 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数学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先生认为,数学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科技功能;一种是文化功能.他从文化角度阐释了数学的作用,同时给出了数学文化的观念.但是要在广大学生中普及这种意识,必须让学生在数学教育中体会到数学文化价值,"数学教育应通过探求数学发展的历史,体会数学的社会需求、创新精神及美学价值."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数学教研教改的努力方向.本文正是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一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早在1952年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就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当使学生注意:数学在文化史上的巨大价值.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更是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十项基本理念之一.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追求高分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数学文化及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了如何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思想、精神和人类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也具有两种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许多远见卓识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最为关心”的正是数学的精神。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  相似文献   

5.
<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确定的课程应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应用和趋势,注意体现数学的社会需要、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使之成为正确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如何在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论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数学教育改革而言 ,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 ,意味着从单纯的数学知识培养向知识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转变。本文试图寻求对数学教育德育功能的正确认识 ,同时探求数学教育中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一、数学教育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功能“数学 ,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 ,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慎密周祥的推理 ,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1这表明 ,数学除理性价值外 ,还具有道德价值并兼有美学价值。1 .数学教育的德育形式之一——精神价值的道德精神价值的道德是指在数学活动过程中 ,人的探索、进取、正义和执着的精神。探索和进取是数学教育永…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74):53-55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则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体现数学文化的两条具体方案.一是在高中阶段,要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曲折的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人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努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而惟有数学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才会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科学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可见,数学文化已倍受关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以数学文化关怀人,以数学精神培养人应成为未来高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在高师数学教育中,应融入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鲜明地指出: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王林老师在总结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的思想内核时也指出:儿童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从儿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出  相似文献   

14.
论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数学精神可以从人类从事数学活动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和数学科学本身的内容实质、宗旨或主要意义两方面来界定.数学精神的特殊性表现在:崇尚理性的思维方式;追求统一的体系结构:符合实践的求真原则.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应积极倡导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等概念尚无公认的界定.研究者对一些"热点"概念不断地做着"加法",导致定义模糊,外延泛化,不利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难以对数学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把握.只有追根溯源,明晰数学本质及数学教育的根本追求,厘清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概念,理顺相互关系,方能准确、深入地认识数学以及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等概念尚无公认的界定.研究者对一些"热点"概念不断地做着"加法",导致定义模糊,外延泛化,不利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难以对数学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把握.只有追根溯源,明晰数学本质及数学教育的根本追求,厘清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概念,理顺相互关系,方能准确、深入地认识数学以及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全面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中数学新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课本中的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极具开采价值.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习题进行充分探究,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现在的数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新数学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实施我们的新教材呢?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应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看来,课本无非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中“数学文化”的涵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标准》中,在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数学文化”被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