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承茜 《小学生》2013,(12):100-100
这学期,在我校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美术兼职季菲老师执教了美术课《树上树下》。透过季老师的课堂,深入表象看本质,惊喜地感受到她的课堂散发着新基础的教育理念,解决教学"大问题"三放三收的教学结构。透过教学实例,解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放"?如何有效回"收"资源?以及这样做对我们美术专职教师有何启发?  相似文献   

2.
读夏     
编者推荐:谈到夏天,你会想到什么?是"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是"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还是"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如何品读夏天?作者用精炼的文笔把他的感受告诉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高三如战场。如何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 高三冲刺,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作战部署呢?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制定战略,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感悟”一下,坐在不同的阵营中一起向高考冲刺。  相似文献   

4.
四月,我们正处在冲刺的紧要关头。时间,飞快地往前奔跑。于是,每个人都在追赶时间:如何利用短短几十天使成绩迅速提升?这是我们此刻共同的心情。不管以前学得如何,我们总期待在冲刺时刻绝不落下,而要有所收获。“一切皆有可能”,关键就看我们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然而什么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本色?又如何让语文课堂能够"简单、扎实、有效"?并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去"伪"存"真",让教育教学回归"真"课堂?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形式、教学情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灌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08,(6):17-19
在教育中,灌输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部分反对、部分赞成者亦有之;究竟何谓"灌输"?它有什么危害?如何改造和克服?怎样实现对灌输的拒斥和否弃?这都需要在理论上予以阐释。灌输按其字面意义是浇灌、  相似文献   

7.
沈旎 《河北教育》2007,(12):35-37
教育的原点在哪里?教材?课堂?分数?还是名次?教育如何"以人为本"?如果能够将人的生命作为教育的起点、核心,那么教育的目的就可以被理解为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  相似文献   

8.
(配合第八册课文《黄河的主人》)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同学们一定想问,"黄河的主人"是谁呢?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已经将答案告诉我们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如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需要我们从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安徽韩院生老师:就像网球赛有"赛点",现在谁能把握好这最后冲刺的"赛点",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经过了几轮复习之后,大部分同学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和知识框架已经比较熟悉了,那么在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隔壁海伦请你过去帮忙弄电脑。你说:"Ok!"派特请你帮忙抬电子琴到学校。你说:"Yes!"韩瑞叫你帮他录每个星期五的Friday night videos,你说:"Sure!"玛瑞安要你为她的派对做张海报。你说:"No problem!"你为什么从不说"不"?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分数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因而临时创建了中间概念单位"1"。单位"1"的引进确实让分数的概念更容易被接受,也更有说服力,但也带来了新问题,究竟何为单位"1"?单位"1"与自然数"1"有什么关系?教材未做详尽解释,学生即使翻遍参考书,也没有解开疑问。  相似文献   

12.
带着问题读书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从每年所听的180多节随堂课来看,带着问题读书占到85%以上.这些课遵循这样一个通行模式:教师在要求学生当堂默读或朗读前,总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两到三个思考题,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读完全文;当读书结束后,教师开始针对思考题提问,学生根据要求回答.如教<丑小鸭>一课,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这个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丑小鸭受到了哪些打击?在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怎样的?3.这篇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山中访友>,教师设计的读前问题是这样的: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两题来自教材后的练习.  相似文献   

13.
推荐理由: 成绩差、纪律差、自由散漫,被批评时要么强词夺理,要么阳奉阴违……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你会怎么办?王老师的做法是:慢慢"放松"了对他的监管,对他到处惹事也常常"视而不见".你赞同这样的做法吗?别着急,仔细读,你会发现里面的玄机.  相似文献   

14.
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影响深远。"仁"是孔子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他许多主张的出发点。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他的政治观强调"为政以德",对人民宽惠,缓和阶级矛盾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他倡导要提升道德修养来体现"仁",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仁";孔子还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地探索具体的"仁"的意义及如何践行"仁"。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思想,孔子提倡的"仁"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目中有"人",倡导为人以仁,确实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不能说你的教学完全无效,毕竟你逼着我们死记硬背"历史",兴许应试之助不小,兴许所谓"黄金屋""颜如玉"亦寓焉,你视之为"有效教学"的所在,因此你表现得惟考是从,我们考不好,你便万分委屈,你由此似乎还有了充足"理由"来肆无忌惮地训斥我们:"再这样下去,你的前途必定完蛋!"你的课看似把学生当"人"很替学生着想,其实基本无关学生的人心、人性、人生。说难听点,在我们眼里,你更像一位并不高明的校警。难道,你不懂得人能够有效学习,是因为学习环境"没有恐惧",是因为有"爱",是因为"创造"?我记得尼采等人曾振聋发聩地呐喊:"教育是对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宽容"和"严格"这两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加,但何为"宽容"、何为"严格"?为何"宽容"、为何"严格"?如何"宽  相似文献   

17.
牧原 《高中生》2009,(21):15-15
第一个令你心动的人,是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人,他(她)的一颦一笑都令你神情恍惚。可是这样的感觉是爱么?如果是,那它是讲台到你的座位的距离么?如若不是,你又应当如何找到那杯"忘情水"?  相似文献   

18.
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一想到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引进"活水"?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激"活"课堂氛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是一块激情燃烧的阵地,激情四射的课堂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19.
假如我们教学生画一棵树,你是让他先画出这棵树的树干和枝节,还是让他先画上这棵树的叶子?  相似文献   

20.
《完美情人吴奇隆:巴黎-7℃的浪漫》作者:吴奇隆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说到吴奇隆,我们自然会想到"追风少年"、"霹雳虎"、"四爷",但是,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新锐作家"。也许你会想:一部写真缘何称得上"作家"?也许你疑惑:早就出道多年,何来"新锐"一说?那么,你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