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下了“狼、狗、枭——‘天马’”这个题目,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说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贾雨村这个人物是颇有深意的。从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闽秀”起,到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止,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开场和收场人物,除了含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四回中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冤假错案,为历代评论家所诟病。回归以贾雨村的视角还原历史语境,发现该案不仅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错案,还认识到贾雨村在该案审判过程中所展现的娴熟的纠纷解决能力。在既定制度环境约束下,贾雨村尽可能地实现了最大化的正义,这一结果的出现有赖于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出色的审判技巧。这种知识对当下的司法改革和法官审判能力的提升,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教学中,对贾雨村形象的分析,似成定论,即贾是一个老奸巨猾,心狠手毒的封建官僚形象。由此结论出发,《教参》对贾在课文中的一切言行举止都作出了完全否定的分析。然而,我在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之后,对这种分析的疑惑却越来越大:课文中的贾雨村自始至终就真是这样一个天良丧尽、奸诈透顶、狠毒至极的封建官僚吗? 疑惑首先是由课文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引起的。第二次走马上任的贾雨村竟不知“护官符”为何物,这太叫人不可思议了。从门子的介绍我们知道,“护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里,“出月”一词两次出现,查原著不得其解,杳词典不可得见,《红楼梦词典》号称完备,也弃而不收。后读《金瓶梅》,才知“出月”所指就是当月的下月,故引述如下以补一阙。《红楼梦》第三回,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黛玉进京,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此后写黛玉洒泪别父,写贾雨村到京以后得贾政之助谋了个复职,均无具体月份可考,不知“出月”所指何月。  相似文献   

5.
说“末世”     
<正>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曾多次用过“末世”一词。主要的,有如下三处:一是第一回,写贾雨村身世,嘲讽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但仍要“求取功名,再整基业”;二是第五回,王熙凤的判词,慨叹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三是第五回,探春的判词,惋惜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作者何以要在这三个人物身上,赫然用此一词呢?似有说一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谜语与诗歌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许多谜语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例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与甄士隐在中秋佳节夜晚对酌时,贾雨村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相似文献   

7.
为贾雨村鸣不平贾雨村何许人也?《红楼梦》中的一个“老奸巨猾、利欲熏心、上谄下陷、手毒心狠的封建官僚”(见教参),这似乎已是“铁板钉钉”的结论。但在笔者执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却有一个学生不以为然。他认为对贾雨村不应作出如此简单的评判。贾雨村固然具有狡猾伪善、媚上欺下的一面,但他乱断命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身不由己。请看他在断案之初听完原告控诉后的表现:“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这丝毫看不出他的装腔作势。如果不是门子递眼色,…  相似文献   

8.
买梦     
今天的作文是写“梦”。为了让同学们写好梦,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做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存梦”,另一个是“买梦”。 “存梦”,就是把自己做的梦写在一张卡片上,然后将它放进一个写有“银行”两个字的纸箱里。可是近来我没有做梦,以前做过的梦又  相似文献   

9.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红楼梦》第四回的节选,写的是封建官吏贾雨村巴结权贵、媚上求荣、徇情枉法、草菅人命的故事,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国家机器的反动本质。作品鞭辟入里,物无遁形,是认识封建社会罪恶面目的生动教材。“判断葫芦案”从贾雨村授应天府“有人命官司详至案  相似文献   

10.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第四回,这一回“在《红楼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各种矛盾与故事情节都与这一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特别是揭露四大家族权势与豪富的‘护官符’,不仅是本文的核心,也是全书的总纲。”该文被选入初中语文第六册。在反复教学的基础上,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所要告诉学生的,无非是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封建官吏的无耻,只要把贾雨村这一形象分析透彻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我给贾雨村的结论是:人世负义汉,官场变色龙。贾雨村负义,课文和课文后面的资料为我们揭示了三重非同…  相似文献   

11.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最早出现的人物之一,他是那一时代读书人的一个典型,走的是当时被奉为正途的仕途经济的道路。在书中他由一个穷书生通过科举应试做了大官,实现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理想追求,是当时社会里的成功人士,被贾府家长看作宝玉学习的样板。作者就是通过他的活动将读者一步步引入红楼故事中,贾雨村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式人物。  相似文献   

12.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课后有一道练习,题为“门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贾雨村在见面之初一连问了他哪些话?为什么要一再询问?他果真是不知‘何故’、不知‘何为’吗?”略过“门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单说贾雨村。贾雨村在与门子见面之初问了“方才何故不令发签?”和“何为‘护官符’?”这么两句话。至于“他果真是不知‘何故’、不知‘何为’吗?”这一问题,教参的答案是这样的:“他一再询问,意在借机打探,了解其中‘真情’。对‘护官符’是明知故问,可见其狡猾。”笔者认为此答案中的“明知故问,可见其狡猾”的理解过于生硬,有失偏…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01,(2):36-37
从前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师总把从教材、“教参”中拿来的材料和加工过的语言一齐“贩卖”给学生,学生苦不堪言,只好被动地接受。如“护官符”是全线索,贾雨村虚伪狡诈、老奸巨猾、见风使舵,人物对话很富有个性,“笑”也很传神……往往讲了4课时,学生还是模模糊糊,到运用时欣赏的方法忘了,重点问题丢了。如今搞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实践,鼓励他们从作品中“拿来”自己需要的材料来完成《贾雨村审案报告》,  相似文献   

14.
假话国     
有一次,我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不知过了多久醒来,发现自己倒在一个城牌前,上面写着“假话国”三个字。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无奈     
答应给《河北教育》写一篇谈教育的文章,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却迟迟不能命笔:不是因为手懒,也不是因为人忙,而实在是觉得谈教育太难。我不写应景的东西,我不写我不信的东西。谈教育不是应景,肯定该写:我信“因材施教”我信“有教无类”,可是孔夫子几千年就已写过。我信爱的教育,西方教育也在几百年前写过。想来想去,没什么可写。这么大一个问题,你都写不来2500字,岂不是太没  相似文献   

16.
一、培养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开篇塑造了两个读书人甄士隐和贾雨村。前者因为读过书而生存能力极差;后者活得不错,然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人。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两类人都是社会不需要的,同时也是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朱伟杰 《教育文汇》2005,(7):58-58,57
从整部《红楼梦》来看,贾雨村无疑是个“坏人”:做官是个贪官.婪索无度,鱼肉百姓.徇情枉法,草菅人命;做人是个小人,趋炎附势,恩将仇报,心狠手辣.反复无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深入挖掘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文化内蕴,揭示了中国古代儒生的四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角度之一:“护官符”。“护官符”在文中举足轻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交代了社会背景。贾雨村等人正是在官僚豪绅恃财仗势、相互包庇、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背景下粉墨登场的。二、引出了家族关系。四大家族不仅拥有巨额财富和显赫权势,而且“皆连络有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封建统治网。三、左右着情节的发展。“护官符”的出现,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贾雨村由所谓的“清正”变为“徇情枉法”,门子由自作聪明到被“远远的充发”,无不以此作为转折点。四、暴露了官场的黑暗。“护官符”是门子巴结讨好贾雨村的见面礼,是贾雨村保官升官的符咒,它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官相卫的丑恶内幕,同时也以此抨击了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五、点明了“悬案”的秘密。杀人本该偿命,然而为何久告不下呢,只因薛蟠有四大家族为背景。因此它点明了此案无人作主的原  相似文献   

20.
董劲聪 《师道》2005,(12):59-59
明天就搬家了,确切地说,几个小时后就搬家了。按我们家乡的习惯,迁居要在半夜,过了午夜就动身,这样,便拥有一个完整的结束和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是我们在旧房子的最后一夜,我说,要在这里写最后一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