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班级评比益处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教的质量与学的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教学工作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考试这一主要手段来进行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考分的评价作用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学态度不够端正的教师 ,为了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 ,常采用降低要求 ,提高分数的非正常办法 ,其中较典型的做法是 :降低考试标准 ;改变考试办法 ;采用多次“补考”等。其后果使“分数贬值” ,使分数高于学生实际水平 ,从而产生了考分的系统误差。它以虚假的考分掩盖了学生某些“知识”的不足 ,降低了教学质量 ;它也掩盖了学生间知识和能…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考试现状分析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考试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笔试、口试与综合评定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意义在为提高高校体育理论的教学质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教学质量。学生考试的结果能否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须通过对试题的质量和学生考分能否表现出真实的水平给予科学地评价。当前,我们的考试在很大成份上,仍采取传统的考试方法,凭借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命题和评分,带有相当的主观随意性。近年来高等学校出现考试“分数贬值”,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正反映了这种传统考试方法的弊病。因此,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方法进行改革,走考试科学化和标准化的道路。天津市高教局组织全市高校公共基础课的抽样考试,对推动考试制度与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我院参加的中共党史和英语两科目的抽样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力求给以较客观地评价,并借此对我院原考试状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源于唐朝至明清时期实施的武举制度,其本质是一种特殊人才的选拔性教育考试制度。武举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都是国家考试的组成部分,都用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武举制度是科举制度的补充,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了大批武艺人才,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是高考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高校体育专业选拔了大量的体育人才。武举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形式、内容、录取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熊文 《体育科研》2022,(3):8-17
针对我国当下中考体育逐渐提高分值(乃至与主科同分)以及将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改革取向的操作和实践问题而展开,涉及考试设项、平时成绩及“减负”“双减”等相关理论假定的困境或误区,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议题和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及警示。认为:(1)体育中高考的设项难以与体育(及健康)关联,并存在操作性偏差。考试项目难以体现体育的实质及其多维目标,考试设项数量确立及选项、抽考等举措存在理论缺失和缺陷,“考什么”(考试项目)对“教(练)什么”导向失当及评价失灵。(2)体育中高考的平时成绩难以与过程性评价及体育锻炼关联,并衍生相关问题。这主要缘于平时成绩偏离常规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真实功能且缺乏公平性;同时,平时成绩的可能构成中,“平时表现”难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习惯及其他内在相关品质,“体育竞赛”和“体育素养”也均存在较大的弊端或局限。(3)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难以对冲文化应试教育及推进“减负”或“双减”。其中的认识误区为将一般性、适度的体育锻炼等同于高区分性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功利性、极限式训练。提出:体育中高考应与体育相分离的根本原因为考试设项所具有的个体化、体能化、简单-片段化、标准化等特征,难以体现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所应有的内容及相关素养,甚至难以反映真正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课程不能“教什么,考什么”,是制约这门课程应试化及纳入中高考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高校体育课考试改革探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即将来临,面对新的世纪,高校体育如何规划与改革是当前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未来高智力人群对体育的需求,取消高校“基础”体育课,在一年级就开设单项课或称选项课是符合高校未来发展潮流的。扩大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体育项目选择的范围,体育课考试考学生最善长、最突出的项目,规定统一的考试期限,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将是高校体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点,也是选定未来体育课教材内容和形成新的课堂模式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正> 去年十月,国家教委于杭州召开了“1987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会议决定,从198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现将有关中学体育教师的事项摘告如下: 一、从今年开始,对中学教师有计划地进行《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体育教师的考试安排为:初中,1988年,考体育理论和运动生理卫生;1990年,考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卫生和体育专业技术;1989年,考体育专业技术。高中,1988年,考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1989年,考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专业技术;1990年,考体育专业技术。上述安排一般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乒乓球普修课教学质量,在乒乓球普修课考试中进行“自主式”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式”考试能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考试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的内涵,从而自觉提高乒乓球理论和实践水平;有利于学生奠定良好的终身体育基础.以期为高校乒乓球考试方式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应试体育教学”产生根源及情况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培养和造就21世纪合格建设社会主义人才的客观要求。从我省先行试点的地、市(县)中招体育考试实际情况看,此项工作推广确实能提高学校体育地位,增强学生素质。但由于诸如考试工作不甚完善,考试项目设置等弊端的存在,使“应试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乘机而入,“考什么,教什么,考什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江苏高校体教结合办学模式良性互动发展,通过对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分析,并结合对江苏省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深入调查与剖析,提出各级学校有专长、理顺体教结合输送渠道;教育与体育形成优势互补,建立高校体育联赛平台、打造高校精品联赛;建立适应高校体教结合的教练员队伍;合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使高校的“科研力量”为“体教”服务等促进江苏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中教学模式的陈旧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抓好试点,建立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由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课外体育锻炼、竞技体育训练课组成“学习平台”;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建立学习型体育教学的导向机制;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突破口,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运行机制;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大环境,建立实践与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进步,体育运动类APP发展迅速,功能不断完善,能够使人们简单、直观、高效、便利地掌握自身的运动数据和信息。本文以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探讨APP运动软件应用在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中的方法,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及指导学生课外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研究与探索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的课程思政教学,以健美操第三套一级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教材解析、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着力挖掘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教学实践内容为教学案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最终使大学生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获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各大高校作为贯彻落实总体战略、实践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要在立足于当前高校教育实际的基础之上,深刻理解体教融合内涵与目标,不断探索体教融合“一体化”的实践路向,解决体教融合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普通高校在体教融合“一体化”实践路径的过程中,要从体教融点出发理顺培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资源建设与项目多元化建设,将体育强国战略贯穿体教融合举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刘敏 《武当》2023,(10):70-72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内容深度融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去,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整个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为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课程思政”的背景、“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课程思政的发展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基本概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研究,包括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结合武术专业的特点,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探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本力 《体育科研》2005,26(1):79-82
结合我国体育教育思想和高校体育教育实践的发展演进过程,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思想演变、体育教育目标的变革、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转变、高校“体教结合”式的“高水平运动队”体制的确立与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和“自主性、个性化课余体育活动模式的确立等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1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应试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 ,在我国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是长期教育质量标准选择的结果。“应试教育”实质上是把教育视为社会的客体和人力选拔的工具 ,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 ,进而简化为简便易行的各种考试。“应试教育”不在于考什么 ,而是把考试视为终极目的。在其影响下 ,学校教育形成了选拔教育 ,教学工作也成为现行考试制度的“附属品”。这种被严重扭曲了的教学现状不仅普遍存在于我国中小学的“义务教育”之中 ,而且也已波及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 ,体育技术、技能考试项目繁多 ,测试内容频繁 ,学生身心负担过重 ,厌学情绪普遍。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 ,教师是为了完成考试 ,学生则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考试教学”的制约下 ,诸多学生养成了极强的“考试—功利”意识 ,形成了要考就练 ,不考不练的错误理念和行为。至于哪些运动项目有何种健身价值 ,如何提高锻炼效果等实用性体育知识与技能却往往不被重视。调查发现 ,有 81 6 2 %的学生认为目前体育课教学内容不适用 ,85 5 %认为考试方法要改进。不少学校为...  相似文献   

18.
从素质教育出发,通过多年的探索,对建立以课外体育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新体系模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提出在现阶段“以课外体育为主线,减少体育必修课,增大选修比例”的高校体育整体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敏华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2):37-38,43
从“要不要教”、“怎么教”、“要不要考试”几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剖析我国体育院校“非技术性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与录取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非技术性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增设体育加试的内容、评分标准与录取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