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背景下,善用“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遵循。实践教学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中面临“树立大目标、拓宽大视野和涵养大情怀”的全新要求。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资源利用不足、教学师资能力不强、机制建设不力的现实困境,应从三个方面来系统构建,即整合多元实践资源、推动各方教学主体协同发力、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以此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实效。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力点,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概念内涵,阐述“大思政课”之“大”的多重维度,从而更深刻理解“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方向、新理念、新形态和新路径。新时代“大思政课”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发展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大思政课”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进路,着力对标“六个要”、对表“新时代”、对接“新渠道”,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建设,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提质增效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同,“大思政”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性化。以“大思政”观统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教学范式创新。当前的高校思政仍存在教育功利化淡化思政课教育地位,传统教学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离“大思政”教育平台构筑相距甚远等不足。强化思政课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大思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近期“大思政课”进入了不少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关于“大思政课”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学者们积极探讨了“大思政课”的内涵界定、善用“大思政课”的主要依据、善用“大思政课”的内容向度、善用“大思政课”的推进路径等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未来学界要推进“大思政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就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明晰内涵与厘清外延入手进一步探究“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二是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层面深化对善用“大思政课”依据的研究,三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视域推进善用“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遵循新时代“大思政课”内涵要义,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施教主体育新人责任感使命感不足、教学内容生活化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创新性吸引力不够、教学平台协同效应尚待形成等问题,按照“聚主旨-沿主线-探主径-抓主载”的逻辑思路,构建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核心、以时代化特色化为主线、以“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网络实践”为立体化方式、以一体化平台为依托的“一核双线三维四平台”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由课内教学课堂、校内特色讲堂、校外拓展学堂和网络云课堂有机构成的“四个课堂”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关键渠道和有效载体。以“四个课堂联动”塑造“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应做到提升“含金量”、站稳“大思政”主阵地,校内多方协同、共创“大思政”育人新平台,校内校外并进、创建“大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文章就如何办好高校思政课,怎样在做好思政课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集合全社会力量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全社会助力作用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文章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调动各方积极性,坚守原则、拓展途径、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大思政课”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蕴涵着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基本遵循,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育人路径、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育人情怀、国内与国际相统一的育人视野、课上与课下相统一的育人阵地。另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凸显了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鲜明特色,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内容整合与形式创新的有效链接、问题导向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加强思政课实践育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激励导向,着力推动思政课实践育人内容的有机整合、载体的多维建构、目标的内在衔接、评价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阐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的内涵和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索大思政格局下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中坚力量在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党支部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育人机制体制,完善内容、学科、教学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为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入手,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使中职思政课在“大思政课”建设下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价值遵循。围绕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践已进入“大思政课”整体实践新格局。“大思政课”必须立足整个时代主线,从国家维度、民族维度、社会维度构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现实出发点,构建与问题共思、与思想共进、与实践共行的大思政体系。因此,“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必须紧扣立德树人,从时代问题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时代方位,从思想引领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想方位,从立足现实中生成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生活方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论述“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实践的必要性,从建设专业群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线上+线下”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思想道德接受特点、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师培训、开展线上“云”评价等方面提出“互联网+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中职学校教育贯穿始终,党中央提出了“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所以,建立健全“大思政”格局是中职思政课教育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大思政”格局的提出,展现了教育系统内从事理论和实际的工作者们,不断深化认识学生成长因素的结果,只有中职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才能不断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能够表现出“课程思政”的魅力,也就是德行的魅力、人文素养的魅力以及价值引领的魅力得到体现,为了积极推进“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优化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落细进行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梁杰 《河南教育》2023,(5):28-30
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意义重大,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教材与教法的关系。讲好“大思政课”,要从教师提升“内功”、打造“营养丰富”的思政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