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为规范我省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河南省教育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其中,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提出"十严禁":1.严禁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2024,(1):22-23
<正>为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严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耒阳市在校外培训管理工作方面,紧紧围绕“规范执法、联合执法、为民执法”的思路,从建机制、强执法、补短板三端发力,实现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基本禁绝、隐形变异培训全面清除、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明显规范的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表示,杜绝通过"占坑班"等形式,将课外培训与中小学校的招生升学挂钩;杜绝以招生等任何方式与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建立经济利益关系。据了解,此次发布的行业自律公约共八条,要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诚信招生,不得通过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轮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基于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在2017年和2019年采集的家庭入户追踪调查数据,对2017-2019年中小学生家庭校外学科类补习和兴趣类培训的参与率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校外培训的参与率的描述统计显示,2019年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和兴趣班的参与率下降,城乡家庭之间、高低收入和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庭之间差距有所扩大;对家庭教育支出和校外培训支出的分析显示,2019年生均家庭教育总支出较2017年下降,但家庭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平均支出上升;学科类的校外补习主要受到升学需求的影响,而校外兴趣班则没有明显的升学需求驱动,也没有受到校外治理行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校外学习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校外学习场所包括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其中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接受学科补习。但由于校外教育在教育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对中小学生校外学习效果的认可度均较低。要真正发挥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协同互补作用,需要从多方面引导社会和家长正确认识校外学习,并对校外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校外培训机构价值凸显的背景下,为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需求,日本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走上法治化、协同化、自律化与公益化发展路径,使其形成关注法律实施效果、提升协同治理效能、强调教育机会公平等新特征。但近年来随着外部形势不断变化,日本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又开始面临新问题,主要包括高额培训费用下家庭不堪重负、过度市场化下校外培训乱象显现、以教育自由化为名消减公共教育支出。这些问题对日本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出新要求,需要结合新形势从法律、政府、社会与行业等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深度治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越办越多,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并行的"影子教育"。校外培训的过程中,存在市场秩序混乱、管理体制不顺、监督不力、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加快立法进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业监管等相应的措施才能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基本利益结构是由政府主管、机构经办和家校消费所形成的共同利益与局部利益供需关系。其中,共同利益取决于学生补差、培优和兴趣拓展的个性化刚需及其教育属性,局部利益取决于机构培训直供及其市场属性。从共同利益与局部利益的视角分析我国校外培训治理实践,需要强化共同利益来提高治理共识,平衡局部利益来优化治理结构。从利益协调的角度看,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良性发展亟需建立包括政府主导共同利益扩展机制、市场调节行业自律机制和主体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在内的组合型治理机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对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泛精确匹配法(CEM)解决内生性偏误,研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减”背景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人数略有下降,中小学生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的抑郁情绪,但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不显著;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对小学生抑郁、状态焦虑和积极情绪的影响在城市与农村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学生间均存在组间异质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参与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城乡、留守与非留守的组间异质性。相关建议为:应理性看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让中小学生的教育更多回归学校和家庭;丰富学校课后活动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加强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治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教基厅[2018]3号)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定改革决心,压实责任举措,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政策的实施,校外教育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极为重要。注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强化政府对教育的责任是优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前提条件;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不断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关键所在;兼顾多措并举,建立和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缓解家长和学生对校外教育的焦虑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落脚点。应不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深入实施,促使校外培训机构与校内教育一道协同育人,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自2018年我国实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影子教育、教育治理、“双减”政策等高频关键词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审视、中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分析、国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经验借鉴四个方面展开,属于典型的政策诱发型研究。未来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研究还需要注重从多学科视角展开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理论基础研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行动逻辑研究,聚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前沿性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2024,(1):38-39
<正>益阳市持续巩固和优化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引领校外培训管理新高度。市教育局3次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党建指导员选派机制,动态管理党建工作台账,先后调整党支部4个、党建指导员42名;将党建工作作为新机构审批前置条件,写入培训机构章程,纳入校外培训机构过程监管积分管理体系和对县市区的工作考核;以经验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组织党务干部全覆盖培训9次,将“三联三创三同步”赫山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厘清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隶属关系,全域性设立民办教育党委,增设校外培训行业民办教育党委副书记,畅通党员发展、吸纳路径。  相似文献   

14.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教育体制优化的有效切入口。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减力度大,有证机构积极转型,无证机构完全停止培训行为,实现了中央“双减”文件“大大压减”的目标,扭转了校外培训过多过滥的局面。治理效果显著: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资本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助力实现减负提质;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面临教育资源流失、违规行为较多、家长焦虑不减等诸多挑战。为了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治理而非单一压减,需要完善协同治理制度,逐步让市场发挥作用;对校外培训机构不能一刀切,需正视其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与家庭的实际需求,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借助校外培训机构的技术优势与产品优势,助力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海教育》2023,(3):24-25
<正>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双减”工作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省域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压减,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逐步规范。为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切实有效维护您和孩子的合法权益,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退费难”“非法机构开展培训”等事件发生,做到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全范围覆盖、全流程监管,教育部建立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是“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一款配套软件,该APP属于公益性、全免费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3):20-21
广西《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政策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文章利用麦克唐纳尔和埃尔莫尔政策工具对广西《行动方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行动方案》侧重使用命令跟权威重组工具,忽视报酬跟职能拓展工具,且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要想达到最理想的变化效果,可以从增加激励手段、综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去完善。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培训行为明显规范。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也面临财务危机加重、合同纠纷攀升、就业难题凸显、转型发展困难、变异培训增多等衍生风险。为此建议:(1)协调部门行动,全面强化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治理;(2)健全审批制度,切实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工作;(3)采取综合措施,力促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4)维护群众利益,深入做好现有机构费用清欠和员工稳岗工作;(5)做好维稳工作,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治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学苑简讯     
《学苑教育》2022,(27):4-6
<正>合肥规范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出台《合肥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应具备的要件条件,对举办者、机构名称、开办资金、场地设施、机构章程、党组织建设、决策机构、监督机构、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从业人员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该《细则》的出台,标志着合肥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正式迈入“准入”时代。  相似文献   

19.
国家层面出台的“双减”政策既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规范校外培训的指导纲要。然而现实中校外培训治理仍然面临管理评估混乱和市场资本介入等实践困境,其严重影响了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和有效治理校外培训乱象,从立法层面探索出台一部《校外培训法》成为必然选择。《校外培训法》首先应遵循上位法的基本原则,并参照其他教育单行法的内容与框架,有效界定校外培训的性质、活动内容及范围、准入退出机制、资产和财务管理细则,使之成为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校外培训法》需明确规定校外培训应坚持“育人”的根本宗旨和公益性办学原则,厘清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底线与范畴,明确校外培训相对于学校教育的“拾遗补缺”关系。同时,《校外培训法》需明确规定教育主管部门拥有对校外培训的资格审查权限,清晰界定校外培训机构的法律授权内容与业务开展边界,明确制定针对校外培训办学经费等资产和财务管理的细则。唯有从立法层面进行规范,才能使校外培训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并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满足家庭高质量教育需求、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21年5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双减"工作进行了指导和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