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79):102-103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很多内容,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个人价值等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课堂民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然追求。追求课堂民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氛围;倾听对话,实现多维互动交流;价值选择,遵循道德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肩负的责任。对初中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文章以《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人文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就是让学生精神成长、道德向上、内心向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的法治进程,人们对法治的理解不断提升,法治教育理念随之发生转变。教育目标从普及法律常识转向培育法治信仰;教育内容从以刑法为主转向诸法并重;教育重点从偏重守法转向积极用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深入领会法治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图谱,升华教学立意,关注活动体验,提升实践能力,进而有效地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网络新世界》设置了“新世界很精彩”“新世界有规则”和“网络游戏的是与非”三个板块,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网络世界的利与弊,以及正确利用网络的做法。如何让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一、问答激趣,落实第一板块四年级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对网络非常了解,但网络话题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就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在学习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不大,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学科素养在当前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涵养学科素养,实施深度教学。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教师必须重审课程价值,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养成";必须提高角色意识,从"课堂控制"转向"合作引领";必须超越学科界限,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促进教学思维的转变,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好地助推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根"。  相似文献   

8.
学科素养在当前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涵养学科素养,实施深度教学。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教师必须重审课程价值,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养成";必须提高角色意识,从"课堂控制"转向"合作引领";必须超越学科界限,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促进教学思维的转变,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好地助推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根"。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98):142-144
情感缺失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常见问题,文章从课程意识的专业智慧、有生活根基的主题活动、回归生活的深度学习角度,探求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0.
在学科教学中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重难点。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中,培育初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需要准确把握素养内涵,立足现状,从整合教学目标、丰富课程资源、改进教学策略、依托课后实践、创新评价模式等视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效能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达成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的特点,确定适合的目标;立足学生现实生活,选取生动资源;关注学生真切体验,设计探究活动;关照学生现实经验,知行合一,让法治教学接上童气.  相似文献   

12.
叙事性文本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受惯性思维影响,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和教材编者的意图相匹配,教学方法不能和文本特质相匹配。叙事性文本教学的应然追求是:从概括到具体,理解内容;从品词到析句,赏析语言;从文本到生活,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下,生活整体水平和经济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开始关注到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而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主体则是教师,只有教师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和课堂教育方式,才能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而在小学的道德与法制学科中,小学教师自身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开展情况,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针对道德与法制学科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教师能力的同时,保证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小说教学中,与其花许多时间寻出几个词来概括人物性格,研究印证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如引导学生细读故事,透过故事和人物,把握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语言的魅力;激励学生对作品作合理的个性化的阅读。要使教学贴近学生,就得让学生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5.
刘伟峰 《成才之路》2020,(10):24-25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关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培养优秀学生的具体策略,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自主讨论、实践和体验等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观点,意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良才。  相似文献   

16.
教材栏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引擎。教师要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需要对栏目进行创造性运用。本文总结了教材栏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即经典栏目深度使用,感悟、探究、链接栏目灵活使用,同质栏目合并使用,拓展栏目延伸使用,以期优化课堂设计。  相似文献   

17.
用好初中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育学生革命精神是教学的应有之义。透过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实物、革命地域,明晰选材意图,把握革命精神的内涵;坚持把握内容逻辑、切合时代律动、用好栏目支架,以创新开发策略,挖掘革命精神资源;通过联结在地英雄故事、融入本土文艺资源、延伸研学旅行活动,以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让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得到落实,并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教学情境下,结合实际经验和个人学习感受,不断启发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进一步深入感受和深入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运用方式。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真实发生,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模式,提升学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情感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理念之一是立人。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质在于具有人性,即道德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性,如自强不息、孝亲敬长、尊重他人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涉及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及人类文明的生命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传承文化精神、立德树人之有效途径,可通过品诗词之韵、悟典故之情、思人物之运等策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实现形神俱佳之韵、内外兼修之美。  相似文献   

20.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对中小学生开展系统而有效的法治教育,是实现全民守法的重要路径。然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实施学段分设,初中与小学的法治教学存在着教学不衔接、研究不深入的现象。因此,中小学法治课堂教学在问题创设上,要由表象逐渐走向深层,体验教学要由旁观走向体验,小组合作要由解疑走向质疑,生活案例要由感知走向反思,形成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实施方式,实现法治教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