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半个世纪前为那声东方巨响呕心沥血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人和领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程开甲"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  相似文献   

2.
正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11月21日,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悼念人士排起了长队,大家胸前佩戴小白花,表情肃穆。至此,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仅有4位在世。除了被誉为"核司令"的程开甲院士,今年我们还告别了许多科学巨匠:毕生为祖国找石油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21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精神的表述依然在争论中,现在最权威的表述是:“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八个字,其中“创造”指的是方志敏创造性地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这只能被几个专门研究方志敏的专家所理解、熟知。“奉献”二字有些画蛇添足之感.方志敏参加革命并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本身就是对革命最好的奉献。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篇文章曾经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为国人广为传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以,方志敏精神应该浓缩成四个字“爱国、清贫”。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的中心是爱国,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这些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爱国的真实写照。而现代民族精神,如长征精神、抗日救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6.
高兴周 《考试》2014,(4):55-59
<正>一、背景材料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奖励大会上,2013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纷纷揭晓并颁奖,本年度共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个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2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7.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爱国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的历程中,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科学精神启蒙于近代,随着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家精神。之后其内涵丰富发展,确立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内容。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动力,是提升其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厚植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内化其灵魂、合作中孕育其精神,这四个方面是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天津大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1,(6):92-94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定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校百余年来,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其中有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诗人徐志摩等先贤;“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风云人物;桥梁专家茅以升、化学专家侯德榜等知名学者曾在此任教。  相似文献   

10.
自从“走近科学家”栏目开办以来,该栏目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追求真理的高尚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了广大读者,也更激发了读者们想走近科学家们的强烈愿望。今年2月,北京市丁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探望采访了我国著名光学专家、“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爷爷、气象科学领域的宗师叶笃正爷爷, 聆听了两位科学家爷爷的亲切教诲。正如“走近科学家”栏目开办之初设想的那样:我们希望这个栏目能在广大读者心中传递热爱科学、追求科学、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精神火种,今天,在下面的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要及时组织教育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深入进行以弘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通知指出,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两弹一星”工作的伟大成就,全面地总结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精辟地阐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爱…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3,(1):2-F0002
2012年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101周年诞辰,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一周年之日。为了深切缅怀钱学森的卓越功勋。传承与弘扬钱学森爱国、奉献、创新的崇高精神,“纪念钱学森诞辰101周年暨全国‘钱学森纪念地’研究宣传工作研讨会”于当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隆重举行。河西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舟和宣传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向科学进军"的系列科技攻关行动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这一精神以爱国为核心信念,以科学精神为基础构成,以奉献为价值取向,以奋斗、协同、育人为实践和方法论原则,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六个方面的有机集合体。继承和弘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激励科学家接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钱三强院士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不仅是中国高科技创新时期的杰出代表,还是中国科技界学者型的领导干部。本文从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科学技术史、科技哲学等多维视角,客观全面地论述了钱三强在基础研究、中国核武与交叉科学等方面的三大科学业绩。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谈核色变,说核是魔。中国第一代铸造共和国“核盾牌”的科学家程开甲,就是和魔鬼打交道的人。程开甲是理论物理学家和原子核物理学家。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他7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中学时代尤其喜欢读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传记,深信科学上的成功靠的是“99%的汗水,1%的灵感”。由于爱读书还被别人戏称为“程Book”。后来,他考上浙江大学,毕业后又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M·Born教授的博士研究生。1948年,程开甲获得博士学位。195…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的队员们收到了黄纬禄爷爷寄来的一份特殊的礼物——科技图书。黄爷爷是我国潜射导弹专家、“两弹一星”的功勋。他在为祖国高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同时,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当得知黄姑中学开展了“学科星、学科技、树理想、报祖国”活动时,他亲笔为全校师生题写了“诚实、谦虚、刻苦、奋进、爱国、奉献”的寄语。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王大珩是享有盛誉的“科学大师”、“两弹一星”功臣、“863计划”的倡仪者之一 ,于光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然辩证法中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新世纪伊始 ,2 0 0 1年 4月 ,他们两位共同主编的《论科学精神》一书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凝聚心血成粹美 ,丹青难写是精神。本刊所“特别转载”的席泽宗院士的大作 ,即为其中的一篇 ,系由作者在中国科协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席泽宗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宋健 )。他的大作 ,引用了本刊编辑部的文章 ( 2 0 0 0年第 7期卷首 ) ,并加以肯定 ,我们自然不敢“得意忘形” ,毋宁认为是鞭策 ,是鼓励 ,是企盼。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能注意到小小刊物的一篇小小文章 ,且视之为“科学精神”的一个实例 ,更使吾辈感到“功不唐捐” ,惟有更加努力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以回报。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相信这也是广大读者及整个社会所要求于我们的。如果在科学业已昌明的 2 0世纪 ,我们能相应地多一些“科学精神” ,能少犯多少错误少走多少弯路少演多少几乎无谓的大悲剧呀 ,任什么五花八门的“神功”不一而足的“歪理邪说”也无从堂而皇之招摇过市蛊惑人心了。  相似文献   

18.
陈洪涛  韦雯 《广西教育》2022,(15):36-39
本文阐述广西大学革命史中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故事,凝练广西大学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中蕴含的主要精神,提出将这些精神融入高校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方法:以“复兴中华,矢志不渝”之精神滋养大学生职业理想、以“为国奉献,为民工作”之精神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以“百折不挠,奋斗不息”之精神铸造大学生奋斗风骨、以“不畏牺牲,心怀天下”之精神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研论坛》2009,(3):F0004-F0004
江苏省吴江市震泽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被誉为“捍卫世界和平砝码”的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杨嘉墀,就曾在这里就读。学校坚持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于教育设施现代型、学校管理人本型、教师群体科研型、学生智能复合型的“四型”建设,深入探讨学科教学、课堂教学、引导学习三大策略,凸现办学特色。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宜兴市芳桥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农村实验小学,坐落于著名科学家周培源的家乡。2000年,芳桥小学创建了无锡市首批红领巾小事业单位——“周培源少年科学院”,以“关注社会,探索科学”为主题,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小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