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人民教育》2024,(1):70-72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以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深度阐释、挖掘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元素,从培养爱国精神、树立理想信念、鼓励探索创新、坚守学术诚信等方面探索在科学教育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立足我国科教事业实践构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价值观的培育与培养策略,为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离不开高水平的学校科技教育。建设具有科技特色的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重要途径。本期专题介绍了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在建设科技特色学校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希望能为推进我国科技特色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付欣 《辽宁教育》2023,(22):9-12
小学要抓住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期,以科技教育回应科教兴国战略需求,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传承并发展科技教育特色,强调以家国情怀作为科技教育的价值引领,建设立体多维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如“金点子”项目式学习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和“科技+”跨学科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家精神和科学家思维,提高学生通过动脑创意、动手操作去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科创筑梦”青少年FAST观测方案征集活动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发挥国家大科学装置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而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科技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王飞 《上海教育》2023,(13):60-61
<正>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大环境下,教育部门更应承担起创新人才培育的重任。中小学作为为人生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主体,理应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大力培育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相似文献   

6.
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家中的“帅才”,是战略家与科学家的复合与叠加,有着显著的特质。高校要不断建设和完善战略科学家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按照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塑造良好学术生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深入透彻地阐释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提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论证了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推动着科技强国建设,论证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对科技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持的重要途径。科学家精神作为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必将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培育人文精神、积淀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双重理论意义:可以为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养料,即深化爱国精神、强化创新精神、实化求实精神;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即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温度、热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23,(7):34-57
<正>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2023年3月28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不移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服务国家战略全局贡献四川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己成为上海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智力支撑。在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今天,如何培育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正在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重大课题。 9月10日,上海科协大讲坛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对话诺奖大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从青少年做起"的论坛。  相似文献   

10.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内在地包含科学精神;而科学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构成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社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学精神的缺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马宁 《河北教育》2023,(1):36-37
<正>科学家精神是推动科技创新、国家富强、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源泉,也是一个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阶段培育科学素养和科学家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弘扬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家精神,为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科学家精神影响青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激发当代大学生投身科研事业的激情和自信,鼓励当代大学生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既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工程,又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用科学家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丰沃土壤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列入重要项目举措,旨在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在此背景下,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更应回应时代的召唤,肩负起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任。科普文作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科普文教学来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水平,是语文学科开展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时代呼唤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和人才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加强科学教育,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提出的紧迫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动教育创新,核心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是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具有中国特质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谈到科学家精神,他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门进行阐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报告在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倍感振奋,纷纷表示,科技教育工作者要勇担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视域看,斗争精神具有基本内涵、普遍内涵、具体内涵和深层内涵的多维意义,斗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人民群众主体和民族复兴动力三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做好新时代斗争精神培育需要做好时代阐释、创新培育方式、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抓好青少年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范丽芳 《上海教育》2023,(Z2):191-192
<正>校外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活动对增强青少年创新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基层学校以及学生和家长对于科技创新很有热情,但是大家都各自为营,开展了许多同类化的活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课余时间的紧张和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让科技创新根植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土壤,培育构建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引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劳动技能、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以及教育改革与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需要,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为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根据最近对某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情况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情况报告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