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5,(9):815-8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育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社团成员体质水平入团前与总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体质水平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体育社团成员体质水平参团前后(1年)有显著性差异,体质水平显著提高;体育社团成员体质水平入团后与总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体质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体育社团成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一致性的改善,在身体素质方面,性别不同,改善的程度有一定差别。研究认为,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是学生体质增强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社团对于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9,(4):61-6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总结归纳的方法,研究了特殊人群体育教育状况和特殊人群体质健康情况,并探讨了体育教育对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为此,该文首先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和大学生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再从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协同合作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角度,探讨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接着分析了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策略。通过改革大学体育课程,使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发扬体育精神、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吸引当代大学生参与户外健身运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的开设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的健身需求。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新选择。针对高校体育社团的调研发现,体育社团在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同时,其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本文以高等院校的健美操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法、问卷分析法挖掘体育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社团应有的作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其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社团的教育生态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教育生态分析,认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出现与发展,既是学校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学校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体现了高校体育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和进一步的自我完善,是体育教育生态平衡发展的一种表现,但它的发展也是有限制的,应重视对其辅助地位及作用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实施体育教育的有效方式。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普通在校生和体育类社团学生在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运动意识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各项测试成绩均高于普通在校学生,且在大学4年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体育运动意识与习惯也较普通组学生更为积极健康。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传播校园文化的一种组织群体。随着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作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社团,理应担负起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任。结合当前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功能,探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社团化模式运作,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法泽  聂瑞莲  陈长伟 《体育科技》2022,(1):131-133+136
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面对大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普通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笔者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有效途径: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模式;实施阳光长跑制度,加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借助体质测试平台,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发挥学生体育俱乐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热情;积极承办赛事,精心组织开幕式表演,营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氛围。并对今后高校体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伟 《灌篮》2021,(3):150-150,152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是中国现阶段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聚焦之一,也是社会体育社团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各类体育社团情况亦能直接反映全民运动发展情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两者融合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有关研究,并针对此提出了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社团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趣味性社团和组织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权威化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社团发展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并对体育教育制度安排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通过体育教学,学生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而且在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婷 《体育世界》2012,(12):91-92
大学生大众体操训练是在大学校园中最常见、最受欢迎、普及度最广的运动之一。进行体操教学和训练对于人体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善、心肺功能的提高、肺活量的加大以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体操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论述了体操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以期为体操训练在大学生中更广泛的推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大学549名教职工进行体质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大学教职工在身体形态方面有17.8%的教师存在肥胖或超重问题;67.2%的教师心肺功能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表明教职工心肺功能总体较差;在身体素质方面,36.9%的教师柔韧素质较差;46.4%的教师抓握力量较差;38.5%的教师反应能力较差;23.9%的教师平衡能力较差。建议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相应身体素质,提高教职工体育锻炼意识,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教职工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为教职工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与体育教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方可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3)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于以直接感知为主,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同体育教学内容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0.608、r=0.439、r=0.551(P<0.05)。高校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发源地。因此,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开具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与建议,以期对今后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顺利进行提供科学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以及社团民主化建设,实现社团建设和管理“质.  相似文献   

19.
徐磊 《体育科技》2013,34(4):150-155
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等理论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研究和谐视角下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具体对策,有利于促进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的规范、健康发展,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高效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引导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对比法、逻辑分析法对仰恩大学2007级、2008级、2009级新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体质的优秀率逐年降低,良好的比率相对增高,总的合格率有提高。因此,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